三维教学目标理念下高中生物异质教学的组织与实践
2015-07-17沈粉华
沈粉华
【内容摘要】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三维教学目标奉行着学生知识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过程创新、学生情感价值提升这些标准来完善教学活动中的缺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异质教学也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将不同特点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学习,加强彼此的了解,取长补短,促进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三维教学 异质教学 全面发展
三维目标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完备有效的教学方针,它不仅包括了对学生知识能力这个智力方向的培养,也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价值观的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配合三维目标的教学手段则选用了异质教学手段,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来说,异质教学能够提供给学生互相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在不同特长和不同想法的学生之间进行学习和沟通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也更能通过同学的帮助来促进自己学业的发展。
一、基础知识能力的提高
生物异质教学是一种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来把学生划分成一个个小组,使得不同性格的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小组中感受到不同的价值。配合三维教学目标理念,教师首先要注重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例如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细胞分裂、分化和衰亡”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教师把性格不同的学生划分好小组后便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表述的内容来去准备相关的材料,做好预习、探索、实践、总结等任务。学生由于性格的差异,他们能够分工做好不同的工作。学生也可以根据细胞分裂、分化和衰亡这三个部分来进行分工合作,进行细胞探索。例如文静的学生可以进行材料收集或者材料总结等工作,性格外向的学生便更擅长实践和探索的工作。这种分工体现了学生对小组成员特征的了解情况,加强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促进学习的进步。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求学生把书本内容作为参考资料的方式就是对学生基础知识能力培养的手段,学生在教材范围内去把握知识才不会离开本质,同时也才能从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认识到生物学科的内涵。
二、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探讨
三维教学还注重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有着多样性的特征,每一个学生也有着自己不同的方法。所以在异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完善也可以从不同的学生中汲取各种优点,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的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接受能力的差异来分组,把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分在一起,让他们互相帮助式地学习。小组中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先自行进行资料搜查和了解来形成对“减数分裂”的认识,认识之后便可以向组员讲解细胞分裂的过程,最后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进行总结:“有性生殖”与“减数分裂”之间存在的联系。这种学习方式顾及到了每类学生的工作,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带头领先做好相关的预习工作,并且对其他学生进行讲解,充分把自己的想法和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小组成员。这些工作使得那些接受力强学生的耐心和细致心得到更大的锻炼,而那些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进行知识总结的工作也加强了对他们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在这样一种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才能不断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异,不断地弥补自己的不足,也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所以这种异质教学法与三维教学理念充分进行结合,不仅对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起到推动作用,也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三、在学习中提升情感价值
教育的目标除了在学生智力培养方面有所成就外,还更应该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价值培养等情商有关的内容。所以教师通过异质教学法可以把家庭条件不同的学生归为一起进行学习,这种方式的教学也体现了三维教学理念中对学生人文情感价值培养的目标。例如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的“生态系统的稳态”这节内容,学生学习时需要借助电脑或者其他设备进行资料收集调查。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的差异,有些学生的家里也许没有电脑,有着学生家里便有许多高科技的电子设备,对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面对这样的现象,学生进行资料查找时,家里没有相关条件的同学可以借助家庭条件较好的资源进行学习。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学生懂得了分享和珍惜。对“生态系统的稳态”查找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针对不同的情况,有学生可以去查找“大气圈”的资料,有些便可以查找“生物圈”的资料,有的也可以查找“岩石圈”……这种任务的分派也是体现了学生的体量和换位思考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情商发展有着重要的锻炼作用。因此,教师教学并不是照着课本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有效的三维教学理念来进行合理规划,让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四、总结
高中生物教学的异质教学体现了不同情况的学生一起合作、一起交流、一起探究的学习,他们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能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而这种教学手段也体现了三维教学的目标,学生的智商、情商、情感价值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也是一种十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 等整理. 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J]. 教育导刊,2003年12月.
[2] 袁振国 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