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2015-07-17罗建平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成因分化初中数学

罗建平

摘 要: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严重的成因究竟是什么?该如何预防这一分化现象?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化;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327-02

初中数学学习的分化现象比较明显,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提更为明显,针对这一明显现象,探究其成因,研究其对策是势在必行的,那么造成两极分化严重的成因究竟是什么?该如何预防这一分化现象?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造成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观内在的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后进生身上正是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继而放弃,为了应付家长和考试,中得硬着头皮,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宁愿死记而不求活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俗语说:“空穴来风必有因。”

2、掌握的知识不系统、不连贯,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而言,初中的数学教材更显逻辑性。特别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讲的知识往往就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未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造成知识脱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学习分化。

3、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而且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老师没有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而是盲目地、片面切割直观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联系,淡化直观形象思维对抽象逻辑思维的承托作用。

4、德育渗透技法不活,力度不强,渲染效果不大。德育渗透在很多数学教师的心目中,总认为是班会课、班主任所应尽的职责。在数学教学中,极少渗透德育教育。即使渗透,在技法上亦极为粗糙,通常采用“走过场”的形式,根本起不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减少数学学习的分化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薄弱意志,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势头。

(1)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2)强化学生的薄弱意志,增强自信力,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势头。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必须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梯级式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顺利完成本梯级的学习任务,此时教师应进一步改革考查的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培养学生的自信力。达标后,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基础亦得到巩固。这样,教师可继续引导他们向上一级台阶过渡。通过这样帮助他们消除怕学、厌学,让他们感到自己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

2、疏导学生的知识系统,重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擦出积极思维的火花。

(1)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他们对教师一般性的按部就班,或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根本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老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一下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充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根据他们个体的心理特征,对待运用直觉思维得出结论的学生也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赞赏,维护他们心里那微弱的“光”。笛卡尔都认为“在数学推理中的每一步,直觉力都是不可缺少的,就好似我们平时打篮球,要靠球感一样,在快速运动中来不及去作逻辑判断,动作只是下意识的,而下意识的动作正是在平时训练产生的一种直觉。”

(3)让学生在思考的“冷场”中擦出积极思维持的火花。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实践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的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目前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当学生不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

3、注意德育渗透的策略,提高德育的可行性,增强渲染力。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肯定要重视德育渗透。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

(1)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老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3)在数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理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

(4)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讲数学家小故事等,让学生体现数学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机械学习,而是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实用性广的学科,令他们体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强兴趣,提高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培育工作就愈来愈艰巨,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一严峻问题,必须采用积极的态度去探究育才良方,记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提高学习质量,使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时更好尽其所学,贡献光的热。

猜你喜欢

成因分化初中数学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Cofilin与分化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