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如何选择学习方式
2015-07-17王坚峰
王坚峰
摘 要:本文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学习的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会随着学习内容、学习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加以选择,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64-01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生进行学习的形式,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方式。
接受学习,即学习者把以现成的定论的形式呈现给自己的学习材料,与其已形成的认识结构联系起来,以实现对这种学习材料的掌握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的特点是强调从一般到个别,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学生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并能得到巩固。
发现学习,是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的特点是强调从个别到一般,对学生来讲,具体知识、原理、规律等靠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种学习方式可提高智慧的潜力,学会发现,也有助于对所学材料保持记忆。
上述两种学习方式以认知派学习理论为基础,突出了学习的内在机制,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代表性、先进性。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选择这两种学习方式,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把握学习方式选择的依据
数学课堂教学学习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数学教育目标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数学教育目标看,我国传统数学教育无论人与社会的主客体关系,而更多的以社会发展为中心。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这种注重整体而忽视个体的价值观念,导致产生了人要服从于社会、人要适应教育的思想。使得数学教育成了仅仅为社会发展而专门服务的手段,受教育者成了仅仅为适应社会发展而被动进行数学训练的工具。但是,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时代的跨越,使人们意识到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只有发展人,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只有适应人的发展,也才能真正发展人。这是所有教育者追求的目标,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因此,面向新世纪,人们把数学教育目标定位在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数学素质、发掘人的数学潜能、发展人的数学个性上。从这样的教育目标出发,二十一世纪的公民必须学习如何探索发现,学会学习,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要不断积蓄再发展的能量。而发现学习这种方式恰好突出了自主探索与发现的训练,有利于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的选择最终是要为数学教育目标服务的,数学教育目标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
从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看,传统数学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是被动的接受过程,任何的数学学习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述,接受学习应贯彻始终。而现代认知心理学,特别是数学教育认知科学的研究,深入探究了学习过程的内在机制与特征,发现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動建构的过程。这种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一方面说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学习得以进行的基础;另一方面反映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发展的过程。这种发展的过程充满着扩展与调整、探索与创造。
可见,何时选择何种学习方式,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对此有着特殊的指导意义,即它体现着选择学习方式时必须遵循的客观要求。
二、弄清学习方式选择的思路
根据学习方式选择的两个重要依据,可以看到,只采用接受学习,不能完成我们的数学教育的目标;只选择发现学习,又不符合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因此只有将两种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科学的选择思路。这里“有机地结合”有三层含义: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依学习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情况,适时采用;在学生的知识储备足够多时,两种学习方式兼顾且又要侧重于发现学习;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上,接受学习是发现学习的基础,发现学习又是接受学习的目标,是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最终成果。
将这种选择的思路具体化,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1、注意两种学习方式运用的阶段性
概括地讲,两种学习方式的运用通常有三个阶段,即接受学习阶段、有指导的发现学习阶段、发现学习阶段。就同一类知识而言,最基础的部分需采用接受学习的多、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多,当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后,就越来越趋向于运用发现学习。这种阶段性与自学能力的形成过程是相一致的。学习方式选择的思路顺应了自学能力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注意两种学习方式运用的灵活性
选择学习方式时,既要考虑教学目标,又要考虑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灵活地选择学习方式:有时凭借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让学生全程发现学习;有时遇到生疏的学习内容,需让学生全程接受学习;有时对于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又需设计系列问题(或提供其它背景材料),进行有指导的发现学习。选择学习方式的主动权应属于学生,无论采用何种学习方式,只要有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结构,就便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总之,教师要教好数学,必然面临对两种学习方式的把提问题,这需要教师善于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和数学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导致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是不一样的,而且对学生终生发展的影响也是极不一样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应该彼此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同时,还要努力实现这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意义性。更多时候,教学过程中是把两种学习方式互相渗透、融合,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