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好人文化 打造“道德长城”
2015-07-13经希军
■经希军
(作者:中共通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通化市在实施“通化好人·引领风尚”主题实践活动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发现和培树覆盖各领域、各层次的典型群体,建立好人典型资源库,推行开放式流程、动态化管理,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牢牢把握好人典型评选的公正性、平民性、代表性、真实性,让群众在推荐评选过程中享有充分的发言权、监督权,进一步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凝聚通化振兴的道德力量,“处处见好人,人人做好人”的良好风尚在通化悄然形成,全市上下正全力打造通化“道德长城”。
一、“暗访明察”:创新评选方式,让好人评选公开透明
注重评选好人典型的公正性。在活动中,市委宣传部一是以“暗访”方式,掌握第一手材料,采用“事先不打招呼,事后通报结果”的突击检查方式,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法逐一突破攻坚,确保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二是以“明察”方式,助推“一把手”工程,直接约见“一把手”,让“一把手”深感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只能做好、做实,别无选择;三是以“分类督查”方式,确保“好人评选”规范推进,建立好人评判标准,创新好人发现机制。建立完备的好人基础档案,包括实施方案、评选办法、好人事迹材料、群众选票、公示文稿、会议记录和材料图片等,明确告知督查时以看档案为主,令其无法编造汇报材料,确保评选的参与率和知晓率。
注重增强好人典型的平民性。坚持把百名“通化好人”宣传作为各级各类评选活动的总载体,把目光投向基层,聚焦群众,从普通群众中发现典型、树立典型,让人们从身边的凡人小事上看到不平凡的精神境界,近距离感受榜样的力量,用榜样的精神和行动鞭策自己的行为。近年来,按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建设家乡”、“志愿服务”、“创业带富”等8大类别好人标准,全市选树市级各类好人典型200名,全部收入典型资源库并建立好人个人档案等动态管理办法,与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资源共享、互动运作。所选树典型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具有平民化特征的普通平凡劳动者,他们没有惊人的业绩和事迹,但他们身上都有让人瞩目的闪光点,可亲可敬,容易让人产生认同感,有利于进行情感交流。
注重统筹好人典型的代表性。紧贴各行各业、各类人群的需要,既注重抓好工人、农民、军人、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退休人员中的先进典型,又注重抓好“80后”、“90后”青年、农民工、贫困学生、下岗职工、创业能人等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各类新兴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扩大好人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通化骄傲”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共评选出道德模范31名,道德模范提名奖49名,这些先进典型中有身患癌症、视患者利益高于一切的“白求恩式的好医生”乔淑萍,有长白山动植物学研究专家周繇,有军转干部创业带富典型王文学,有真情邮政人张继忠,有公交车天使杨光,有农民企业家管延丽,有自主创业的下岗女工崔正梅,有身残志坚的李伟惠等。其中,乔淑萍、王剑锋、张宝艳、秦艳友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乔淑萍等人入选60名“吉林骄傲”人物;秦艳友、张宝艳夫妇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和“12·4十年法治人物”;周繇等人入选“感动吉林十大人物”;王文学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授予“投身农村科技推广事业模范退伍军人”荣誉称号。这些典型虽然职业不同、身份不同、事迹不同,但都从不同侧面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
注重突出好人典型的真实性。坚持深入到先进典型工作生活的第一线,积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从不同角度对先进典型事迹既进行深度挖掘,又进行严谨核实,确保先进典型立得住、过得硬、叫得响、树得牢、经得起考验。成立了由主办单位领导组成的通化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组织委员会和由组委会领导、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群众代表组成的通化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评审委员会,从县(市、区)、各级文明单位、工青妇组织及通化军分区、驻通部队推选“千名公众代表”1030人,制定了评选活动工作流程表。同时,设置了群众投票、媒体公示、举行表彰活动等环节,吸引百姓参与,增强先进典型评选的公信度和权威性。几年来,累计参与评选活动的群众多达180万人次,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
注重评选好人典型的规范性。建立好人评判标准,创新好人发现机制,倡导“群众评、评群众”的思想,采取“梯次推选”、“媒体寻访”、“群众举荐”和“行业评选”等多种形式,并把好人的发现从本区域内拓展到市外、省外、国外的本地好人,彻底解决“好人标准过高、上榜人数偏少”现象;建立“好人榜”按季上报制度,确保按时上榜。市委宣传部确定1名专职联络员,负责每季度第1个月第1周的上报工作,全面掌握全市好人榜建设情况;建立完备的好人基础档案,包括实施方案、评选办法、好人事迹材料、群众选票、公示文稿、会议记录和材料图片等;建立通报制度,传导工作压力。对存在的问题,适时向市委常委会、市直各单位和县(市、区)“一把手”公开通报。建立现场会制度,“推先进、促后进”。
注重发现好人典型的持续性。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并督促各级党委部门尤其是乡镇党委书记切实抓好这项活动,通过建立有效机制和帮扶机制,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形成“好人好报”的社会氛围,切忌“一阵风”或“虎头蛇尾”。因为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日复一日地认真践行,才能使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对做得好的地方或部门、单位,给予相应的鼓励,充分利用利益牵引作用,使主题实践活动落地生根。
二、“媒体效应”:创新宣传典型,让好人事迹感染人
坚持“适时、适度”的原则,保证典型宣传的数量和规模、热度和力度,切实让宣传教育的过程成为百姓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的过程。
整合媒体资源,形成冲击效应。注重整合发挥各级各类媒体优势,集中力量,形成合力,打好“立体战”,使典型宣传既形成舆论强势,又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先后在《通化日报》、通化广播电视台、通化交通文艺台开设了“通化好人”等专栏25个,在通化宣传网、通化党务信息网、通化市政府网站开设了“道德模范”等11个专题网页,利用手机短信、声讯定期发送公民道德宣传语和城市精神表述语,并通过通化广播电视台《心桥——“通化好人”发布会》栏目,大力弘扬身边好人事迹,引领社会良好风尚,形成“每天都有良言传递、每周都有先进人物、每月都有典型上报、每季都有集中采访、每年都有评选表彰”的宣传机制。
同时,积极向国家级、省级各类媒体推荐宣传典型,推进先进典型与群众的互动、宣传典型与学习典型的互动。市供电公司9届领导班子43年关爱精神分裂症员工潘凤琴的典型事迹,相继在中央广播电台等中直媒体刊播,进一步增强了好人典型宣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改进宣传方式,形成渗透效应。主动适应群众需求,用最能反映典型自身特点、最能为群众所接受的方式,来深化典型学习宣传。通过组织开展座谈会、研讨会、演讲赛、山城之夜广场文化演出、通化城市精神研讨会等多种方式,深化人们对先进典型优秀事迹和崇高精神的认识和感悟。通过推出文艺作品塑造典型生动感人的形象,策划拍摄了电视栏目短剧《社区的故事》,撰写了《〈社区的故事〉传播核心价值观》一文,在国家级刊物《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刊发。编辑出版了包含57名典型的《通化骄傲》一书,把先进典型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结合起来,使先进典型更加打动人、引导人。通过连续举办“长白山讲坛”、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采取巡回宣讲、网上访谈、实地观摩等多种形式,使先进典型走进千家万户,让广大干部群众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三、“全民参与”:创新好人覆盖,让身边“处处见好人”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和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是一个好人所应该具备的内在灵魂。好人无处不在,好人精神是塑造城市文化的最基本粒子,身边好人的多少决定城市文化品位的高低,也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用好人精神传播城市文化理念,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一座城市的聚合力、吸引力在于这座城市的人文环境,哪里的氛围更舒心、更融洽、更和谐,哪里的城市就更适合人居。无疑,哪里的好人多,哪里的好人现象更突出,哪里的好人文化更浓,哪里的城市就更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幸福感和认同感。推进“好人精神”,树立好人文化品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新形势下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必然。只有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推进“好人精神”,树立好人文化品牌,才是在城市先进文化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才会提高这个城市的竞争力。
用好人精神树立城市文化品牌,凝聚城市的向心力。实施“评选好人、学习好人、争当好人”,树立城市好人品牌工程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可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规范建设,推进城市好人品牌树立工程,进一步把道德建设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把人们的思想道德标准统一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来,转化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强科学引领社会风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争做好人的良好氛围,形成健康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凝聚城市的向心力。
用好人精神引领城市文化“地标”,推进城市的感召力。好人精神也诠释着“真诚包容、勇于担当、重行务实、创业自强”的城市精神,如丘吉尔所说“一个伟大的国度,一定也是一个道德的国度”一样,一个崛起的城市,也一定是一个具有道德感召力的城市。通过“孝、诚、爱”等方面的道德建设,推进城市好人精神,树立好人文化品牌,既会营造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城市发展局面,也会充分展示城市的魅力,这样才能推进城市文化内在的感召力。
四、“关爱好人”:激发好人激情,让公民“人人争做好人”
“绝不让模范人物流血流汗再流泪”。近年来,通化市把做好先进典型关爱工作纳入重要日程,进一步激励道德模范增强荣誉感和先进意识,使之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影响、发挥作用。
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帮扶好人送去关爱。全市党组织负责人经常与先进典型开展“谈心”活动,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每逢传统节日,市委主要领导对道德模范代表都要进行走访慰问。责成相关部门建立了先进典型定向帮扶制度,围绕先进典型生产生活实际加大帮扶力度,针对先进典型特别是因病造成生活困难或子女读书就业方面存在的困难,建立管理档案,实施定向帮扶。
建立好人奖励制度,鼓励大众争做好人。除了给各类先进典型物质奖励和实际帮助外,通化市还给先进模范人物以政治地位。通化县对十大感恩人物每人奖励2万元。乔淑萍原任通化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现提拔为副院长。曾经当过企业保安的退伍军人王剑峰,从城管员一直提拔到通化县环卫处处长。如今,全市上下“学习模范、关爱模范、争做模范”蔚然成风,切实为推动通化科学发展、加快振兴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