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琴瑟哀挽一曲安魂
——沃尔特·惠特曼《哦,船长,我的船长!》一诗的表达手法

2015-07-13张丽梅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河南濮阳457000

名作欣赏 2015年33期
关键词:惠特曼沃尔特全诗

⊙张丽梅[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河南 濮阳 457000]

琴瑟哀挽一曲安魂
——沃尔特·惠特曼《哦,船长,我的船长!》一诗的表达手法

⊙张丽梅[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河南 濮阳 457000]

《哦,船长,我的船长!》是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在林肯总统遇刺之后创作的悼念诗之一。通过运用象征、反复、对比、平行、韵脚和别致的诗行排列结构等艺术手法,惠特曼为读者展现了一首琴瑟和鸣中的哀挽乐曲。本文主要分析了诗人是如何通过运用上述的表达手法及特殊的结构安排来达到其艺术效果的。

沃尔特·惠特曼 船长 表达手法

《哦,船长,我的船长!》是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1819—1892)在美国总统林肯遇刺之后创作的悼念诗之一。在这一首哀婉悲壮的诗中,惠特曼为其所敬重的“船长—国父”——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从心底吟唱出了一曲恸歌。在惠特曼所勾勒出的那别样的情感氛围中,他把因失去伟大的林肯总统而产生的种种痛楚深深地浸润于字里行间,其真情实感的流露使读者不得不为一个伟大生命的逝去而扼腕痛惜,景仰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为了强化主题,惠特曼在诗篇中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与表达手法,而借此不仅向读者展现出了他的强烈情感,同时也创设了能够让读者产生多重感受的非凡艺术效果。

一、象征——诗的意蕴

首先这是一首充满了丰富象征意蕴的诗。第一节的开篇数行就运用了“Captain”——“船长”这一比喻,奠定了通篇象征的修辞基调。在诗中“Captain”指代了美国总统林肯,而“船”便是美国的化身,“The fearful trip——险恶的航程”暗喻林肯所领导的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美国内战”。而诗中所描绘的恶劣天气也是一种对当时美国内战的象征。这就不由得使读者记忆中的林肯和美国内战在脑海中再次演绎回放: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他也一直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景仰的总统之一。林肯于1865年4月15日遇刺身亡。由于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尤其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在失去伟大的林肯总统后,他的正直、仁慈和坚强的个性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而诗中分别象征了“战争就要结束,和平已然临近”的“我们寻求的并已赢得手中的‘prize’——嘉奖”,“已经不远的‘port’——港口”,就会使人们在胜利回归之际,却遭遇伟大的领导者因遇刺而阖然辞世所感到的痛楚愈加深刻,那些正欲为胜利而迸发出的呐喊之声却在此不得不戛然而止,因而也使得所有那些象征便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令人难以轻易释怀且饱含诗人失落与痛楚的场面。在接下来的诗节中,惠特曼更是亲切地称呼“船长”为“father——父亲”,从而在读者面前使一个本限于军事领导者的人物之躯继而延展为有血有肉的慈父形象,这也使“林肯总统”在民众心中的不仅仅是具有在美国内战中引领国家踏入凯旋之门,而且更应是人们所崇敬的新型国家的“国父”的身份跃然纸上。可见,虽然诗人运用的是最普通的修辞手法——比喻与象征,但其对读者产生的感觉冲击却深刻而厚重,同时也令读者对本诗的主题有了更深更恰切的理解。

二、反复——悲的阐释

反复也是本诗的展开所凭借的一种艺术手法。诗作者在词汇与语义层面所采用的反复这一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对主题的展现以及对全诗整体连贯性的衔接,而且更加深了对悲恸氛围的诠释。诗句“O Captain!My Captain——哦,船长,我的船长!”便是作者从题目到开篇再到诗节中反复手法的运用。它就仿佛是一种急切的呼唤——既像直接在向他的船长放声呼喊,又似在口中不停地对其倾情呢喃。让读者似能亲历到作者当时无可奈何、悲痛至极、不知所措的悲伤之情。而这一句的反复使用就像相互的回声一般,展现了作者在痛失“船长”之际无以言表的茫然。与此同时,作者还从词汇层面运用了反复。如,反复地使用“heart”一词就传达了在突然意识到船长已然辞世时的那种悲切与恐惧夹杂的心情。而作者在全诗每节的最后皆重复写下了短语“fallen cold and dead——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这就像一首循章叠句的叙述曲般不仅使全诗的所有诗节通过反复呼应达到整体划一的语篇连贯与衔接,同时也创设了这样一种艺术效果——突出展现作者无法也难以接受“船长”的突然离去,而这一点也可以从第二节诗中通过在这一反复句前加上了“You’ve”——“你已”这一细微变化可窥见。显然作者欲通过此对船长直抒心中的惶惑与否认——尽管船长已去,他还在继续向其述说,就仿佛他依然在身旁。每每读至此句,读者都会体味到从诗作者那颗伤痛的心中所流淌出的殷殷悲切。

三、对比——情的升华

通过对比手法来展现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也是这首诗值得一提的写作特点。在第二节诗中,沃尔特·惠特曼通过使用连续的平行结构勾勒了一幅生动的迎接英雄凯旋归来的沸腾场面。

For you the flag is flung——for you the bugle trills,For you bouquets and ribbon’d wreaths——for you the shores——a-crowding.

这一节中一系列表达欢迎盛况的名词“flag,bugle, ,bouquets,wreaths,eyes and faces”及与之相呼应动词“flung,trill,crowded,sway,turn,etc”将一个动静结合的画面平铺在读者的眼前,还未获悉噩耗的人们正在用这种方式向即将归来的胜利者们倾诉发自内心的骄傲与欢欣。然而,在这沸腾的氛围中读者却聆听到一个低沉而急切的呼唤,诗人又一次使读者忍不住要把目光投向静静地躺着孤独的“船长”的冰冷甲板。这两个场景的鲜明对比就像在人们心头的重重一击,让读者更深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那种痛彻心扉的大悲。因而,诗人在此运用对比这一表达手法达到了对主题加以生动展现的艺术效果。性质词的使用是另一处诗人采用的对比,如“pale”and“red”(灰与红),作为具有不同蕴涵的颜色词,它们会让人联想到“死亡、冷酷、恐惧与危险”,而它们所产生的意象使读者加深了对诗人极度悲伤心情的理解。更值得一提的是,诗人为了能创设一种现实与梦境的对比,把第一人称“你”“你的”渐渐过渡为第三人称“他”“他的”。意识到船长真的已然离去,在第15—16行诗中,惠特曼发自内心的呐喊与断言——这必定是一场噩梦,尽管情之不愿,但他必须面对现实。而17—18行中细致的意境描写都是在表达一个主题——“他已然辞世”——“no emotions has he now,no force,he neither hears nor sees”,此处不像前两节,诗人虽直呼“父亲”却以第三人称表述。这些手法的使用展现了一种在巨大的悲痛下而产生的不情愿与犹疑之情,其所创设的艺术效果也随之跃然纸上。

四、节奏——心的悸动哀的律动

这首诗也是惠特曼罕见的使用具有节奏性及有规律的节奏形式的诗例。尽管此诗是自由体诗,但其中的诗律却显而易见。如,全诗有九组韵脚,每节排列均为“a a b b c d e d”模式,全诗的八行诗节又都是统一安排:前四句为两行一韵的较长句子,韵脚如下“done, won;exulting,daring;bells,trills;crowding,turning; still,will;done,won”而每节中相似音韵“-ing”,“-ll”and“-on(e)”都几乎有两次重复,这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循环呼应,它们相互呈递间便达到了给读者以听觉感受的目的,无形中也增强了对主题的表达效果。而每节其余的四行诗皆为稍短诗句,第一和第三行相互成韵。其中“dead”一词与其他三句中“red,head,tread”押韵是此诗的另一亮点。这种安排不仅是词层面的重复用法,显然也是加深了对于死亡意象的诠释,作者的哀痛之情而随之流露出来。

此外内韵也是作者的写作手法之一,如“from fearful trip the victor ship”and“the port is near,the bells I hear”,它们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和伴奏般与全诗的主韵脚交相辉映、明暗流转,其所带来的听觉效果定会令读者不得不佩服惠特曼对艺术手法如此信手拈来、自然流畅的拿捏。抒发这首诗的格律为iamb(抑扬格)。抑扬格的本质特征就是适于展现低沉或忧郁伤感的主题。在本诗中就用了抑扬音部来描写肃穆而悲伤的气氛。但在下两行诗句中动词短语“rise up”是个例外:

O Captain!My Captain!Rise up and hear the bells,Rise up——for you the flag is flung——for you the bugle trills。

两次出现的“rise up”均使用了“spondee”(扬扬格)——即有两个重音音节且为连续重读。此处的“破格”使用,就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那叩响命运之门的一连串重音符,不仅传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跃动,同时也是诗人呼唤“船长”醒来去聆听胜利的钟声与号角、去遥看招展的旗帜与花束。尤其第二次的反复所产生的视听效果会直接扣动读者的心弦,使读者油然地加入与诗人同呼唤的行列。

诗中还出现了许多形容词与名词词组,如“cold and dead”“pale and still”“safe and sound”“closed and done”和“no pulse nor will”,而这些几乎都含有“逝去、死亡、结束”的短语使本诗的节奏感加强,也更突出了主题。此外,出现在词组“safe and sound”“no pulsenorwill”和“the flag is flung”中的头韵与内韵一起加强了全诗的整体节奏的律动,在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同时也会更深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

五、视效——思的链接

在“The bleeding drops of red”中“bleeding”和“red”两个词的使用就描绘了一幅形象生动但冷涩冷深的画面,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会深深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另一个能产生视觉冲击力的是字母“O”——“放声哭泣状”和惊叹号“!”的反复运用。每每读到以字母“O”开头的句子,就会时时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极度悲伤,而在诗中出现了十二次的惊叹号“!”不仅表达了诗人的震惊、愤怒、无奈、责问与感叹,同时从视觉角度看,其形状就像是滴滴泪痕与斑斑血迹。

此外,这首诗的结构排列很统一。每节的前四个长句与后四个短句映衬排列,组成了一艘前行的“船”型,这恰好与诗中的“船长”之象征意象紧密衔接呼应。这无疑又为主题的展现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它所产生的独特视觉效果也同样会令读者难以释怀。同时,各节中整齐划一的长短句的排列也使节奏更加整齐清晰,这便与诗人深深情怀的流露相辅相成,使全诗在形式与内容上达到了和谐统一。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首意蕴深刻的诗不仅能让读者领略到诗人对写作手法的独具匠心的运用,而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会使人们流连忘返于其中;同时,在诗的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主题思想也是读者情感饕餮流转的引领。为了表达失去林肯总统时的沉痛而强烈的不舍之情,诗人沃尔特·惠特曼在本诗中精心撷取了多种表达手法来展现主题,当然这也无疑营造出了卓越的艺术效果。读者在品读时对本诗的情感的真实流露定会感同身受:凯旋之际的悲歌仿如高山流水般在寻觅知音;而绵绵长恨已于一曲琴瑟鸣奏中,遥寄出那希冀能聊以安魂的哀思。

[1]王宝童.金域行——英诗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Young,Robyn,V.Poetry Criticism.Vol,3.Detroit,London:Gale Research Inc.

作者:张丽梅,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语言文学研究。

编辑: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惠特曼沃尔特全诗
个人、历史与政治意识:里奇对惠特曼诗学观的继承与拓展
沃尔特·司各特诞辰250周年:他绝不只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小说家
劝学
惠特曼的妙语还击
惠特曼的妙语还击
惠特曼与尸体“标本”保存术
柳树
本期主题:梅花
沃尔特的女朋友
列车5点22分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