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视角应用于说理文教学
2015-07-12郭烨
郭烨
说理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题材,在中高年级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理文,一般需要说明的道理浅显易懂,在感知课文、把握主题上并没有什么难度。但从教学中不难看出,很多教师依然将教学的重心聚焦在文本道理的辨析与体悟上,极易将说理文教学演变成为道德说教课,变成为思品课。
面对这一类型的说理文,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运用怎样的策略,去挖掘语文教学的本性价值呢?应该从说理文的言语自身及言语形式入手。著名教授潘新和曾经说过:“思想是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的思想。”从说理文的文体出发,可以引领学生感知文本以怎样语言论证阐释、以怎样的标准遴选事例,从而依循说理文的语言走进说理文教学。
一、聚焦事例,感知事例选择的典型意蕴
小学阶段的议论文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的有限性,有意淡化了其思维逻辑的论证过程,而强化了说理过程中论据的典型性。俗话说得好:“事实胜于雄辩。”空说无凭,没有典型鲜活的事例,语言论述即便天花乱坠,也无法真正打动读者,令人信服。因此,很多说理文都会选择具体的事例辅助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作者对事例进行细致选择,从而提升事例论证的有效性。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知事例“写了什么”,更要让学生以理性的视角感知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感知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案例。
例如:《谈礼貌》一文就列举了牛皋、小学生、周总理三个人的事例,在引导学生概括三个事例的大意之后,教师则引领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选用这三个事例。首先,分析三个故事的不同之处,让学生从人物的身份、年龄、时代等不同元素入手,充分意识到作者选用这三个事例旨在告诉读者“礼貌待人”不受身份、年龄和时代的限制,彰显了作者选材的广泛性和针对性;接着从学生事件的性质进行对比,发现周总理与小学生的事例是从正面来说,而牛皋则是反面事例的代表,从而深切地感受到事例的选择不仅要从事件的人物细节出发,更要从写作的视角出发,做到两者兼顾,才能选出最为典型的素材。
二、关注语言,品析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
说理文作为一种特殊的题材,其言语表达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首先,在言语论述的过程中常常使用关联词,在组织串联多个意思的基础上,使原本零散的意义形成有机的整体,这对于论点的表述与论证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如:《说勤奋》全文运用了大量的关联词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关联词语为线索,引领学生通过言语的组织和整合,将事件本身的本质要义向文本的论点聚合,如“因为童第周吃的苦比别人多上几倍,所以才能凭借自己的勤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尽管童第周底子薄、基础差,但在他的努力下,他照样可以依靠勤奋取得成功”……引领学生从事件的表象向性质的核心迈进。
其次,由于表达的需要,说理文对事件的描述并不关注细节,而是择其能够体现文本论点的关键因素进行点化,从而形成点石成金的妙用。这与记叙文中提倡翔实描写、关注细节表达的要求不同,正是这种不同为说理文的教学带来了另一个言语表达的价值点,即在辨析对比过程中洞察说理文言语表达的密码,感知表达的妙处。
例如:《滴水穿石的启示》在选用李时珍的事例时,就描写了其“访名医、尝草药、不懈努力”,并没有深入细致描写。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执教这课时,补充描写了一段加入细节描写的内容,要求学生放置在课文中,让学生对比思考有什么不妥。学生在对比探究中悟得:作者并不是要刻画李时珍这一人物,而是要借助李时珍在事件中坚持不懈的精神,无需小题大做,如果加入细节描写,反而冲淡主体,得不偿失。
三、倡导实践,明晰实践运用的价值指向
体悟了选择素材的方法,感知了言语表达的奥妙,而在语用理念下引领学生对原文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模仿创造,从而在趁热打铁中实现对学生选择材料能力的训练,并在现场练笔中,让学生感受说理文事例描写注重简洁、强化点睛的特点。
还以《说勤奋》为例,在原文列举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之后,教师则引领学生大胆联想,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筛选、删汰整合,有的学生列举了运动会,某个同学坚持训练,勇夺冠军;有的学生以姚明为例,通过不懈努力成长为超级巨星。而在撰写事例时,教师则引导学生发掘事例中与论点相辅相成的元素,进行“点到即止”的描写:如张泽超本来身体羸弱,体育教师并不看好他。他每天都利用早晨和放学之后的课余时间强化练习,最后终于站在了最高领奖台上,这不正是依靠勤奋取得成功的典范吗?这样的选材和练笔训练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语用能力,更在思维体验与认知的过程中感知了文本,实现了言语运用和道理体悟的比翼齐飞。
总而言之,说理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明晰文本的道理,而是要以语言为平台将教学的重心指向语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