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植入学生心中,让“爱”茁壮成长
2015-07-12黄秀红
黄秀红
摘 要:如何重建中国人的道德体系,如何加强国人的道德教育,早已被推到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而如何加强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更是处于道德教育的前沿。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通过班级建设、活动组织、课堂教育等形式对小学生德育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道德内涵 道德现状 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德育的方式方法
一、小学生的德育现状
1.道德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道德?《辞海》中给出了两条解释:“1.意识形式之一,是人们需要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2.好的品质。”在不同的意识形态领域和不同的国家,道德有着不一样的规范,如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四维八德”被列为道德教育的规范,其中虽然不乏正能量的思想,但也存在“忠君”等不同程度的糟粕;而在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平等”是道德的基本内涵,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资本主义“伪善”的包装。笔者私下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的中国,道德应包括“公德心”“责任心”“同情心”“廉耻心”“爱心”等内容。
2.小学生德育现状
中国历来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但在屈辱的百年近代史里,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更可怕的是中国人的道德体系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国人对各种不道德的表现习以为常,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吵闹,办事、上车不排队,乱扔垃圾、制假贩假、办事只讲关系不讲规则……中国人种种不道德的表现,在台湾作家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在被毁坏的道德体系下,中小学生受到的道德教育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欠缺或者错误的。他们受到的教育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相信陌生人,不管是街上的乞丐还是摔倒的老人”“要想成功,就要比别人强”,急功近利,不择手段等。客观地说,中国人不乏想做好事的“雷锋”,但是现在的社会缺乏崇扬好人的风尚,缺少“雷锋”生长的土壤,在报道中多做好事反而被冤枉的例子,使多少人抑住了那份想做好事的心。而做父母的,为保护自己的孩子,也只好让自己孩子心中的那份“真善美”的种子不去发芽和茁壮成长,而教之“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中国人的道德现状堪忧,中国孩子尤其是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是让人担心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是一个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做好这个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整个国家未来的国民素质的意义不言而喻。
二、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如上所述,中小学生的德育现状是令人担忧的。如何树立起中小学生正确的道德观?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其中政策干预、舆论导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其中重要的环节。而在这些环节中,学校教育处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首先,因为在学校的时间长,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是他们扣除睡觉时间外的三分之二,他们所受的教育大部分是在学校完成的;其次,学校的教育针对性强、专业性强,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是零散的,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不够规范的,只有学校有规范、专业的教育体系;再次,学校和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位置,中国人的道德体系在近百年里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人尊师重教的风尚不仅没有受到破坏,还有所增强。在这种风尚下,学生们可能不听家长的话,对教师的话基本是言听计从,可以说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而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的“第二个父母”。正因为学校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位置,使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责无旁贷,而这当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更是责无旁贷。
三、为学生建造一个文明、温馨的“家”
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班主任是学生的第二个“父母”。如何把班级建设得文明又温馨?怎样把班级建设成为学生德育的基地?这是笔者多年班主任生涯中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一直尝试做的工作。
尝试过的做法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建设一个“有形”的家,主要是通过班级内部的建设,增强班级内部的文化气氛和道德氛围;二是建设一个“无形”的家,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学生、家长和教师间的交流,及时表扬学生中“善”的行为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苗头,用好的风气、道德的无形纽带把学生聚集在“班级”这个“无形”的家里。具体做法如下:
1.空间巧装饰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因此,一个小盆栽的摆放,一块抹布的悬挂,一句名言警句的设置,我们都把它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来办,充分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
①教室前墙
墙上学校统一悬挂了国旗,为我们的墙壁布置工作省去了一件大事。我们的班训是“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注重通过生动的教育故事和学习活动,把少年成长理念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认同,并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在侧墙上设置的课程栏目,除了告诉孩子们作息时间表、课程表,还把班级管理岗位设置也张贴上去,做到一目了然。
②教室后墙
教室后墙是班级教室布置的重要空间,充分规划运用好这一空间。把重头戏放在后墙黑板报的设计编排布置上,每一次活动主题都让孩子们自己涂上七彩的颜色。我们在这方面,特别重视孩子们参与的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一是提前做好布置工作,二是在班级群里和家长及时沟通,指导他们如何帮助孩子做好成长手册记录,这样来确保学生能全员参与。同时在展示的时候,尽量让所有的孩子的作品都能上墙,大大保护了家长和孩子们参与活动和展示的积极性。
在设置班主任寄语的时候,教师要以阳光心态给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引导和激励。在实施赋予孩子们的希望时,通过“抓有形,促隐形”来实施,即通过主题班会来强化教育,并反复强化训练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这样不仅促进学生深层次的道德认知,也让看得见摸得着的道德行动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示范性和榜样性。
③教室左右墙
精心设计了两块园地——“我读我乐”和“成长足迹”。“我读我乐”不定期地向孩子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阅读书目,花花绿绿的封面有趣极了,加上简短的好书简介,吸引孩子们的目光,让他们流连忘返;“成长足迹”通过图片、照片等形式展示着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见证着每个孩子在不同方面的长足进步,激励着他们不断进取;更为别具一格的是紧密结合学校的校训,精心设计了两卷卷轴,上面写着“知礼”和“博学”,并进行了具体的诠释,每个孩子一抬头就看到了,时时刻刻熏陶着他们,同时也告诫他们一定要牢记校训,做一个“知礼、诚信、博学、健体”的好孩子。
④设立图书角
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金钥匙。因此,在教室里设立了图书角。在教室的右后角是“梦想乐园”图书角,小小书架里摆放着同学们喜欢的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书籍。课余时间,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书海中遨游。
如命名为“梦想乐园”的图书角由大家推荐的图书管理员专门管理,负责图书捐献、外借登记、图书整理的工作。每当课间或午休时,同学们就可以向图书角“管理人员”借阅图书,并在放学时自觉地把图书放回原来的位置,同时做到轻拿轻放,爱惜每一本图书,不折角不弄脏。这里是同学们广阔的快乐天地,在知识的世界里享受阅读的快乐!
⑤建立环保屋
在教室里设立环保屋,屋顶开设生物角,适当摆放盆栽和绿色植物,不仅能美化教室环境,给教室增加温馨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让学生在课间观赏这些生物,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还能使学生增加一些课外知识,陶冶情操。利用教室空间,布置了班级生物角,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要求学生对植物包干负责。
这里要特别注重教室的卫生,温馨的“小家”一定是整洁干净的。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教育学生垃圾入篓,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小黑板、字纸篓整理整齐,扫帚畚斗等劳动工具整齐放入环保屋等,让每个学生都有尽到主人翁的责任感。
2.资源善利用
在装饰班级时候,学生和家长是我们最应该挖掘的资源。一是动员家长出谋划策来协助。班级在参与学校“一个有道德的人”教室外墙的装饰活动时,家长们给了极大的帮助。布置外墙的时候,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们有的顾不上吃饭,一下班就直奔学校,从颜色、图案、形状等不同的角度对120帧作品进行归类,再根据教室外墙的大小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经过努力,整个墙面装饰得非常漂亮,作品主题鲜明、形式生动、版面活泼,体现了向真、向善、向美的班级文化特质。二是让家长委员会帮忙建设班级博客。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我们班家长委员会构建班级网页,开通了以“亲亲我的宝贝”为名的班级博客,使之成为班级对外宣传的窗口,对内交流的平台。班级参与主题活动或者欢乐周末营活动,都有家长生动的图片和优美的文字上传,班级博客有声有色,内容丰富多彩,深受大家喜爱。
如此一来,教师、家长和孩子们齐心协力,用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把教室装扮一新,给班级穿上了美丽的外衣,把浓郁的班级文化完美呈现。不仅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也体现出了家一般的温馨与和谐,让孩子喜欢上美丽的校园,从而开开心心地背着书包上学。实践证明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方式开始德育教育是有成效的。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09.
[2]柏杨.丑陋的中国人[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4,08.
[3]王琪.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论坛发言稿[R].2009,03.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9ba61b0100d9bk.html。◆(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梧村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