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期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
2015-07-12陈巍
陈 巍
干部人事档案是对干部个人经历、活动、表现等的真实记载,是干部德、能、勤、绩、奖惩等情况的综合反映,是历史地、全面地了解识别干部和正确选用干部的基础。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做好干部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干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2011年以来,按省、市要求,洮南市对全市副乡(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档案进行了审核、整理,提高了干部档案的质量,为干部档案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发现了干部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档案材料内容不完整。由于形成材料的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够等原因,档案材料不能及时收集、转递和归档,造成档案材料内容不完整。尽管在档案材料的收集管理上,档案管理单位动了不少脑筋,想了不少办法,三番五次地催缴,但部分单位重视程度依然不够,致使一些应归档的材料如工资审批表、干部任免表、年度考核表等不能及时归档,档案材料不完整,有的时间久了,原单位已经不存在或原管理档案人员转岗,导致相关材料收集困难。
形成材料不规范,档案真实性、准确性不高。主要是部分单位对形成的应归档材料,书写用笔、用纸、填写内容不符合规定,甚至“三龄两历”有涂改、篡改现象,难以归档。有的单位和个人报送的任职、奖惩和职称材料只有文件或证书,而缺少应归档的审批表。就每个档案而言,每次新形成的材料和档案里之前材料日期不符的现象较多,比如一卷档案里的各种资料上的出生年月日、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等随意填写,致使所填档案内容前后不一致,管档人员又无法鉴定,致使干部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保障。
计算机辅助管理不到位。现在的基层干部档案室,电脑、打印机都已配备,但是,现阶段只用于打印档案目录工作。干部档案纸质材料从收集、装件、整理、保管、打印目录到提供查阅,都是人工操作,并且随时都有单位来装件,遇到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干部调任后的公务员登记、职称晋升、办理退休、核定工资,都需要查阅、调用纸质档案原件,造成档案磨损严重。而且,每查阅、调动一次档案,档案管理人员要在众多档案中逐个找出来,用完后还要逐个放回原处,工作量很大,费时费力。
二、解决干部档案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为了实现干部档案外在形式的规范统一和档案内容的“完整、真实、精炼、实用”的目标,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针对存在的问题应着重抓好以下环节。
加强培训,建立制约机制。由于干部人事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所以对干部档案收集工作有很大影响。组织干部人事管理人员集中学习干部档案管理相关知识技能,并定期对干部人事管理人员、联络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档案管理规定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利用网络、电话等形式定期联络沟通,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协调,让干部档案材料归档纳入各单位干部人事管理工作职责和考核内容,形成良好的制约机制,以保证档案材料及时归档。
把握好收集鉴别审查环节。收集来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审查,从质量上把好材料归档的入口关。在材料鉴别上要力求一个“细”字,一般采取“看”、“辨”、“查”、“筛”、“审”的方法。“看”,就是看归档材料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归档范围。“辨”,就是辨别材料是否真实可靠,以“三龄两历”为审核重点,加强收集干部材料的辨别工作。“查”,就是检查材料是否完整,从材料的体系、内容、外部形成等方面进行检查,仔细检查干部履历表,年度考核、专业技能职务评聘、入党入团等材料的时间、单位印章和个人签名是否齐全,材料的书写是否符合要求等,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充、改正,维护干部档案的完整性。“筛”,就是筛选材料保持精炼,归档材料既要全面、完整,又要将其中重复的没有价值的材料剔出,以利于干部档案的整理、保管和利用。“审”,就是审查材料是否手续完备,对不属于归档的材料,坚决不归档;对不符合事实的材料,坚决不纳入;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坚决不归类。
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加快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档案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是机关办公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干部工作效能的重要方面和必然要求。当前,推进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考虑。
一是建立干部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实施干部人事档案动态管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将干部档案资料整理输入计算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甚至声像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使干部档案数据化、信息化,在档案的查阅、借阅、归档、统计等日常工作方面实行微机化操作。同时,档案的数据系统建成后,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干部的基本情况、工作履历等固定信息,而且可以记录干部工资、职级、学历、岗位变动等动态信息,一旦干部基本情况发生变化时,可以随时准确地将最新信息录入计算机,保证干部档案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是建立干部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体系,实施干部人事档案的分级管理。按管理权限,逐层逐级建立干部人事档案局域网,通过局域网之间的相互联结,实行干部档案的网络化管理。建立干部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系统,重点要解决好使用权和管理权问题。在使用权上,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情况,通过密码和身份确认,提供所需的档案资料。在管理权上,可以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县级以上由各级主管部门负责,县以下由县统一扎口管理。坚持谁管理谁负责,严格按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负责档案的日常管理和修改维护。建立干部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系统,可以保证各级领导干部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随时调阅所需档案资料,从而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同时,采用密码和身份确认也可以有效地解决失密的问题。
三是建立干部个人电子档案系统,实施干部人事档案自动化管理。为适应人才柔性流动的需求,便于档案的查阅流转,可以将干部个人能够公开部分的内容以类似于IC卡的形式,制成电子档案。该档案由主管部门制作并负责维护更改,由个人持有,用人单位只能阅读无法更改。个人电子档案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减少弃档、“死”档和无档现象,同时还可以减轻档案工作的工作量,减少纸质案卷因磨损而造成的毁坏。
强化服务效能,发挥干部人事档案作用。为干部人事工作服务,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档案工作者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及时根据干部人事工作和其它中心工作的需要,主动参与,超前服务。
一是发挥干部档案的历史作用。干部档案是干部个人历史的真实记录和个人本来面目的客观反映,是做好干部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年龄、工龄、学历和待遇等方面的问题,不少都比较棘手。管档部门要充分发挥档案的历史效能,坚持以档案为基准,以历史材料为依据,对照政策,认真核对,及时准确地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正确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是发挥干部档案在选用干部上的基础作用。选拔使用干部,关键是知人善任。干部档案是全面考察了解和选拔使用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档案管理部门应及时维护更改干部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并主动提供所需干部的个体情况,为领导准确选人用人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做好档案信息的综合分析,为领导全面掌握干部队伍的整体状况提供第一手的可靠资料。有条件的还应主动向有关部门推荐优秀人才,把资料库变成人才信息库,把沉寂的“死”档案变成有价值的“活”档案。
三是发挥干部档案在管理工作上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干部档案的服务功能还体现在能为干部个人提供历史公正的凭证,可以为干部工作出据历次任职凭证、工资变动凭证、社会关系凭证、党团关系凭证、业务职称凭证、学历层次凭证等,为晋升工资、晋升职称、解决老干部待遇、机关机构改革等提供有价值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