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麻疹的基本常识
2015-07-10
编者按:2015年1月22日,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的某大厦发生了一起麻疹暴发疫情,市区两级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及时赶赴现场采取了病例隔离、消毒、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等控制措施。针对近期北京市发生的麻疹暴发疫情,北京市疾控中心召开发布会通报,2015年以来,北京麻疹发病数量逐渐上升,比2014年同期上升230.2%。那么,麻疹究竟是什么病?哪些人容易感染?感染后有什么症状?该如何预防?接种疫苗需要注意哪些事?本期栏目汇集有关麻疹的基本常识,敬请关注——
一、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它可防可治,人体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人体很少第二次患此病。麻疹传染性很强,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感染麻疹病毒后的潜伏期较长,平均14天,最短7天,最长21天。
二、麻疹有什么症状?
主要症状有发烧、身体出现红色皮疹,并伴有咳嗽、鼻炎或结膜炎。个别病例还会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
从发热到出疹,一般为3~4天,常伴有咳嗽、鼻塞、流涕、咽部充血、声音嘶哑、眼结膜发炎、流眼泪、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体温会在2~3天内升高,甚至可以高达40℃。
患病第2~3天,在脸颊内侧黏膜上可以看到白色针尖样的斑点,斑点外周有红晕,还会逐渐增多和融合,皮疹之间还可以看到正常皮肤,范围可扩展到口唇内侧,常持续两天左右消失。
出疹3~5天后,疹子会按出疹先后顺序消退,由红色慢慢变为棕褐色,会有色素沉着。表皮有糠样脱屑。
三、哪些人群易得麻疹?
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高,成年人相对较少。但是一些未患过麻疹而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成年人,在接触麻疹病人后,均易被感染而发病。目前,北京麻疹发病人群以成人多见,其原因有三:一是没发过病;二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三是没有隐性感染过。隐性感染是指机体感染该病后产生了抗体而未发病,没有出现症状和体征。另外,注射疫苗后不一定100%成功,疫苗的保护作用也不是终身的。这些因素都是成年人也得麻疹的原因。
四、预防麻疹的6个细节
1. 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按计划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较轻。
2. 保持口腔、眼、鼻清洁。卧室空气要流通,并且室内空气保持一定的湿度。
3.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水,饮食应该富有营养且易于消化。
4. 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少串门走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5. 在疫情暴发高峰期,易感人群可用中药板蓝根、金银花等清热排毒药煎汤代茶频服。
6.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五、接种疫苗注意事项
适用人群:
1. 8月龄以上的易感者。初次免疫年龄为8月龄,再免疫年龄为7周岁,也可8月龄初免,1.5—2岁再次免疫1针,以减少初免失败的易感者。
2. 病例发生后的应急接种人群。麻疹病人活动范围内的易感者,接触病患后接种时间愈早愈好,因为疫苗在接种一段时间后才能发挥作用。
禁忌人群:
1. 妊娠期的妇女;
2. 对青霉素和鸡蛋有过敏史或类过敏反应者;
3. 伴有呼吸道疾病、活动性结核、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等人群;
4. 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人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5. 个人或家族有惊厥史和脑外伤史人群。
六、得了麻疹应注意什么?
到医院就诊,确认病症后,按照医嘱用药,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多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盐水漱口,每天重复几次。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
1.麻疹传播能力很强,建议到医院就诊的各类患者,特别是儿童患者,进入诊疗场所时须戴上口罩。
2.及时接种疫苗是保护儿童健康的关键,家长务必按照预约的时间及时带孩子到正规机构接种麻疹疫苗。
3.急性期患病儿童会有高热,按医生的吩咐吃少量退热药,或用温水给病儿擦浴,但注意不要退热太快太低,一般退至38℃左右就行,否则可能会造成病儿虚脱。没有并发症时一般没有危险,家长不要慌张。
5.为保护广大公众与儿童的健康,北京市为6岁以下儿童免费接种三剂次的含麻疹成分疫苗。每年3—5月份,外来务工人员可以免费接种麻疹疫苗。详情咨询热线:12320
(北京 李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