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2015-07-10姚淑贤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6期
关键词:桂术甘汤舌质

姚淑贤

(山西省芮城县中医院,044600)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姚淑贤

(山西省芮城县中医院,044600)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属,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笔者2010~2013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用慢性心力衰竭174例,男108例,女66例。年龄52~83岁,平均67.5岁。病程1~10年。其中扩张性心肌病66例,缺血性心脏病100例,瓣膜性心脏病8例。入选患者经ECG、X线、UCG等检查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2]。

中医诊断标准:心慌、气短、尿少水肿、畏寒肢冷、面色口唇青紫、舌质暗、苔白、脉细弱或结代。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86例,对照组88例。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常规疗法(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治疗组加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方药:茯苓30g,白术15g,桂枝15g,甘草10g,附子10g,丹参20g,葛根20g。第1煎加水500mL,浸泡30min,煎至150mL。二煎加水300mL,煎至150mL。两煎混合分3次服。7d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并于7、14d后监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径(LVEDD)的变化。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3]。好转:症状及体征消失。有效:症状及体征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和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临床疗效:治疗组86例,好转50例(58.13%),有效30例(34.88%),无效6例(6.98%),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88例,好转40例(45.45%),有效35例(39.77%),无效13例(14.77%),总有效率85.23%。

治疗前后结果: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如表1所示。同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LVEF显著增加(P<0.05)。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LVEF变化(¯x±s,%)

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径比较如表2所示。两组治疗后LVEDD均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LVEDD明显缩小。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LVEDD变化(¯x±s,mm)

病案

患者某,女,63岁。主因心慌、心悸、气短、尿少、双下肢浮肿3年,加重1周,于2011年11月12日入院。患者畏寒、肢冷、面色、口唇紫暗、舌质黯、苔白、脉结代。查体:血压120/70mmHg,心浊音界加大,心率80次/min,律不齐。心电图报告:心律不齐,偶发室早,异常Q波。X线报告:心脏肥大。心脏彩超报告:左室射血分数为37.5%,左室舒张末径60.5mm。综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Ⅱ度)。给予卡托普利6.25mg/次, 2次/d;螺内酯20mg/次,2次/d;倍他乐克6.25mg/次, 2次/d。中药:茯苓30g,白术15g,桂枝15g,甘草10g,附子10g,丹参20g,葛根20g,瓜蒌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1周后,患者心慌、气短减轻,下肢浮肿好转,面色口唇紫暗减轻,饮食不佳,舌质黯,苔白腻,脉细弱。查心电图:心率80次/min,律齐,异常Q波。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为40.1%,左室舒张末径58.3mm,因饮食不佳上方加焦三仙各15g,鸡内金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2周后,患者心慌、气短明显减轻,下肢无浮肿,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查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为43.5%,左室舒张末径53.3mm,于2011年11月27日出院。1年后随访,患者病情平稳。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时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流量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组织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中医对心衰症状的描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痹论》曰:“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指出心痹可突然出现气急喘促症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说:“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金匮要略》中提到“夫短气者,有微饮者,当从小便去之。”详述了心水引起的水肿及伴随症状及治疗方法。心衰属中医“心悸”“水肿”“痰饮”“喘证”“心痹”“脱证”等范畴。本病属本虚标实。本虚多为气虚、阳虚,标实为水湿痰瘀互阻。气虚阳衰、水阻血瘀为主要病机特征。梳理水瘀是心衰治疗中基本方法。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心衰。方中茯苓淡渗逐饮出下窍,因利而去,入手少阴补心气、温心阳、育心阴、安心神、除惊悸、止心汗。桂枝通阳输水去皮毛,从汗而解。白术健脾燥湿以助利水消肿。附子温肾暖土,峻补元阳,助阳行水治本,盖水之所制在脾,水之所生在肾。丹参、葛根活血化瘀,以祛血瘀之症。甘草益气和中。纵观全方温阳与利水祛瘀相配伍,温阳补肾以治其本,利湿祛瘀以治其标。现代研究苓桂术甘汤有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及正性肌力作用。葛根中葛根素能改善心肌的氧代谢,同时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使血流量增加[4]。

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对于西医不能满意控制的心衰,可用加味苓桂术甘汤,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缩小左室舒张末径,值得临床应用。

[1]秦明照,侯银静.心力衰竭的防治不同阶段心力衰竭的预防策略[J].中国临床医生,2012,2:6.

[2]王立军,马虹.心肌病新的定义及分类[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7,34(12):712-715.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17.

[4]颜正华.中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23.

2014-11-02)

猜你喜欢

桂术甘汤舌质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hree decoction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related tolllike receptors-mediated inflammations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桂苓味甘汤及加减方证条文辨析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倍他司汀片治疗痰饮型眩晕的临床观察
苓桂术甘汤研究进展*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100例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舌象参数与中医症候相关性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