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化对制造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5-07-09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蒙奎宁辽宁大学商学院王方杰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蒙奎宁辽宁大学商学院 王方杰
学术论坛 Forum
金融市场化对制造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蒙奎宁辽宁大学商学院 王方杰
摘要:在我国金融市场发生变化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处于转型和调整的关键时期。金融市场能够推动生产要素在各个行业间的优化和配置,从而促进制造业的调整和升级。因此,金融市场须与制造业的发展相衔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以中国为例,建立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脉冲分析与方差分解,来分析我国金融市场化、经济开放程度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得出金融市场化与制造业的发展之间存在双向引导关系。
关键词:金融市场化 制造业 VAR模型
1 引言
30年的改革使我国金融体制逐步具有市场化的特性,初步形成了市场化框架。金融市场让金融业渗入到各个领域,能够有效促进制造业的生产,降低成本。发达经济体的实践证明,经济强盛与金融市场成熟相辅相成。
首先,实现我国伟大复兴,离不开一个强盛的经济体支撑。其次,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对金融市场的依赖也进一步提高。再者,当前经济运行对宏观调控依赖性的增加,凸显出金融市场在提升政策有效性方面的典型作用。最后,加之我国是制造业大国,非制造业强国。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产品的品牌受制于发达国家企业。
本文通过计算出2000~2014年各年的金融市场化指数、制造业指标和经济开放程度指标,建立以时间序列为基础的VAR模型,进而来研究金融市场化与制造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2 文献综述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对金融的不当干预,出现了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等金融“干预综合征”,这种现象在当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他们论证了金融深化与储蓄、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正向的关系,并指明金融压抑的危害,从理论上支撑了金融市场化的研究。
麦金农认为,金融市场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其总体的收益大于总体风险。因此,金融市场化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金融发展趋势与方向。在此基础之上,刘毅、申洪汭增加了反应外汇情况的指标,并利用改进后的指标来度量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且论证了金融市场化指数能够有效解释经济增长。
据以上内容分析,我们可知大多数国内外的学者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金融市场化与一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而从微观的角度对金融市场化与制造业发展的研究很少。这奠定了本文研究的微观基础。
3 我国金融市场化与制造业指标的选取
3.1我国金融市场化指标的构建
选取股市总市值、金融机构信贷收入、M2、期货交易额、债券成交额、金融从业人数这六个指标来构造我国金融市场化指数,并分别用相应的变量X1、X2、X3、X4、X5、X6来表示,并通过了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后,进行因子分析,从而得出金融市场化指数(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FLI=0.13354X1+0.29001X2+0.24793X3+0.30196X4+0. 13906X5+0.13492X6
3.2我国制造业与开放程度指标的度量
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003年发布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将制造业从技术的角度分为高级技术、中级技术和低级技术。
高级技术指标=高级制造业总额/GDP中级技术指标=中级制造业总额/GDP低级技术指标=低级制造业总额/GDP制造业指数(MFI)=(高级技术指标+中级技术指标)/(三类技术指标之和)
另外,本文还选取了经济开放程度这一控制变量。选取对外贸易比率、对外金融比率与对外投资比率,用于度量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并分别赋予0.4、0.3和0.3的权重,计算出经济开放程度(DWF)。
对外贸易比率=进出口总额/GDP
对外金融比率=(对外资产+债务总额)/GDP
对外投资比率=(对外直接投资+接受外来直接投资)/ GDP
4 实证分析
4.1建立VAR模型
数据经过处理后,AIC和SC在滞后期为2时都达到最小,所以滞后期数为2,再通过估计VAR模型的参数,建立VAR模型。
MFI=0.334014 MFI(-1)- 0.224821 MFI(-2)+ 0.432547 FLI(-1)+ 0.240241 FLI(-2)+ 0.008165 DWF(-1)+ 0.12372 DWF(-2)+ 0.869522
FLI=0.900759 MFI(-1) -1.022186 MFI(-2)+ 0.018782 FLI(-1)+ 0.519814 FLI(-2)+ 0.016778 DWF(-1)+ 0.271684 DWF(-2)+ 1.852809
DWF=0.182988 MFI(-1) -1.024805 MFI(-2)+ 0.835183 FLI(-1)+ 0.660443 FLI(-2)+ 0.805765 DWF(-1)+ 0.191985 DWF(-2)+ 1.486398
从方程中可以看出金融市场化、经济开放程度和制造业是正相关的关系,三者相互影响。
4.2平稳性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
本文用ADF检验对金融市场化指数、经济开放程度和制造业指数进行平稳性检验。通过检验可知,各指标在5%的置信水平下,二阶滞后平稳。
通过协整检验可以看出,无论是采用特征根迹检验,还是最大特征值检验,都会得出共同的结论:接受至多存在两个协整关系的假设。因此,金融市场化、经济开放程度和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
由因果检验可知,经济开放程度和制造业是影响金融市场化的原因,金融市场化和经济开放程度是影响制造业变化的原因。所以金融市场化与制造业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图1 金融市场化冲击引起制造业的响应函数
图2 开放程度冲击引起金融市场化的响应函数
图3 制造业冲击引起金融市场化的响应函数
图4 制造业冲击引起开放程度的响应函数
4.3脉冲响应函数
由图1可知,给金融市场化一个正向冲击后,开放程度在前5期内小幅波动,且在第5期达到最大值0.4,在第5期以后开始趋于平稳。这说明金融市场受到某一冲击后,由市场传递给了经济开放程度,给经济开放程度带来同向的冲击,或者说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经济开放程度越高。
由图2可知,经济开放程度受到一个负向冲击后,金融市场化在前4期趋于上升,波动幅度较大,且在第4期达到最高值-0.02,之后便趋于稳定。这说明经济开放水平受到影响时,金融市场会受到影响,由于滞后反应的存在,金融市场需要长时间的调整,才能与开放水平同步。
由图3可知,制造业受到某种冲击后,金融市场处于不断的波动中,且围绕0波动,上下波动的幅度逐渐减小。这说明制造业受到冲击后,金融市场进行不断的调整,以适应制造业的发展。
由图4可知,制造业受到某种冲击后,开放水平也在围绕0不断上下波动,且波动的幅度在减小。说明制造业受到冲击后,开放水平也得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制造业的发展。
4.4方差分解
金融市场化方差分解表明,金融市场化的波动对其的贡献率为31.55%,经济开放程度对其的贡献率为68.442%,制造业对其贡献率为0.013%;经济开放程度方差分解表明,金融市场化对其贡献率为25.126%,经济开放程度对其贡献率为74.866%,制造业对其贡献率为0.008%;制造业方差分解表明,金融市场化对其贡献率为55.969%,经济开放程度对其贡献率为43.868%,制造业对其贡献率为0.163%。总体来说,金融市场化和经济开放程度在制造业发展中都占据了重要地位。
5 实证结论与相关建议
5.1实证结论
通过协整检验可知,无论是根据特征根迹检验,还是根据最大特征值检验,都接受至多存在两个协整关系的假设。因此,金融市场化、经济开放程度和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根据因果检验可知,经济开放程度和制造业是金融市场化的原因,金融市场化和经济开放程度是制造业的原因。三者之间基本上可以说存在因果关系。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我们得出金融市场化和经济开放程度在制造业发展中都占据了重要地位。
5.2相关建议
5.2.1实行创新战略:建立金融市场创新机制,推动金融市场化
金融创新是金融市场调整和优化的基本动力。加强制度创新,冲破金融市场优化的制度瓶颈。同时,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丰富金融市场的梯度化。
5.2.2实行开放战略:建立金融市场开放机制,提升金融市场化
我国需加强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好地发挥国内金融市场的对外服务功能,努力将中国建成有对外提供金融服务能力、境内外共同参与、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现代金融市场。
5.2.3加大制造业的科技投入
加大科技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生产体系,打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制造业企业应对新时期发展要求的重要决策。
参考文献
[1]刘宁.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影响的脉冲响应分析:广东例证[J].贵州财经大学报,2014(1).
[2]赵伟,何元庆,徐朝晖.对外开放程度度量方法的研究综述[J].国际贸易问题,2005(6).
[3]周业安,赵坚毅.我国金融市场化的测度、市场化过程和经济增长[J].金融研究,2005(4).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9(c)-1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