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经典中的经济学

2015-07-09何素平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高老头葛朗台夏洛克

何素平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甘肃 定西 743000)

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镜像。除了专门以商业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在中外许多文学作品中,都鲜明或潜在地表现了商业原则和经济学规律。文学中的经济学,不是单纯直观地呈示生意经,而是透过人物性格及命运结局,真理性地揭示颠扑不破的经济学原理,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实现文学教化人心的社会功能,进而对规范社会商业生活,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利的第一杠杆。”[1]欧洲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经典中,特别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里,最鲜明的主题之一就是批判商业欺诈和拜金主义。

在巴尔扎克的代表作《高老头》里的高里奥这一形象中,就既体现了商业定律中必然成功的法则,又体现了彻底失败的教训。高里奥作为一个精通商业之道的商人,他精明务实,善于投机,“只要涉及麦子,面粉,粉粒,辨别品质,来路,注意保存,推测行市,预言收成的丰歉,用低价籴进谷子,从西西里、乌克兰去买来囤积,高里奥可以说没有敌手的。”[2]在商业经营方面,高里奥“颇有国务大臣的才气。办事又耐烦又干练,有魄力有恒心,行动迅速,目光犀利如鹰,什么都占先,什么都料到,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藏得紧,算计策划如外交家,勇往直前如军人。”[2]就是这样一个精明商人,最后却迷失在溺爱女儿的亲情中,导致他的人生全盘皆输。由于崇拜妻子,在她死后,便异常溺爱女儿。他让两个女儿受最好的教育,享受最奢侈的生活;给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女儿女婿觉得他的生意不够体面,“他们央求了他五年,他才答应带着出盘铺子的钱跟五年的盈余退休。”[2]后来为了不给女儿丢脸,自己住进破败的伏盖公寓。最后在两个女儿的轮流盘剥下,食宿费从1 200法郎跌到450法郎,终于为大女儿荒唐的苦恼急出了病。死前见不到女儿,死后送殡的只有女儿家的两辆有爵徽的空车。假如以经济学原理衡量高里奥的人生,他的精明得之于理性,即冷酷无情,只有利害算计的商业法则。他的悲惨在于丧失理性,沉湎于血缘亲情而忘记了个人利害。巴尔扎克通过这样一个成功商人的悲惨人生,批判了十九世纪欧洲社会金钱与人性的冲突。高里奥为了得到女儿的爱,除了金钱的付出,更重要的是放弃了自己作为成功商人的事业,最后沦为身无分文的可怜虫。没有人为高老头算过这笔账。

巴尔扎克另一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的主人公葛朗台,却是一个与高老头截然相反的形象。葛朗台是法国索漠城的首富,他在1789年的大革命年代不择手段,使自己的财产神话般迅速增长。他的性格特点,一是精明算计的敛财之道,二是吝啬成性的理财手段。他做木桶生意,计算得像天文学家那样精确,做投机生意从不亏本,索漠城人人都上过他的当。就连最狡猾的犹太商人,都吃过他的亏。在一次葡萄酒买卖中,葛朗台欺骗其他葡萄酒商人,最终以每桶200元的高价,将他的葡萄酒全部售出。和高老头不同,在金钱面前,葛朗台毫无亲情观念。他为了省钱,家里从来不买蔬菜和肉,而由佃户们送来。繁重的家务活都由和他一样吝啬的女仆拿侬来做,而不另雇别人。寒冬腊月舍不得生火取暖,晚上舍不得多点蜡烛,还经常克扣妻子和女儿的零用钱。临终遗嘱是对欧也妮的财产交代:“把一切都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2]巴尔扎克也情不自禁地补缀一句:“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教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2]葛朗台是典型的只知敛财不懂消费的吝啬鬼,他的人生信条完全是一本经济账。葛朗台的侄儿查理,则是另外一种形象,在贩运黑奴暴富后,为了攀附高贵门第,而选择和丑陋的贵族小姐结婚,不惜亏负堂姊欧也妮,用八千法郎支付了欧也妮冒险借给他的六千法郎和纯真爱情。这两个人物在利益算计中都赢了,但显然在另一个他们不以为然的方面,则输了。另一个配角欧也妮的丈夫特·蓬风也很有意味,他们的婚约上写着:“倘将来并无子女,则夫妇双方之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绝无例外与保留,一律全部互相遗赠……”[2]富有喜剧性的是,这位因婚姻而一夜暴富并官运亨通的特·蓬风先生,自己先死了,他的财产反而依据婚约而归不爱金钱的欧也妮所有。

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也有一场生死攸关的财务纠纷。巴珊尼欧要向波西亚求婚,于是向好友安图尼欧借三千金币。而没有现金在身又重视友谊的安图尼欧,便以他那尚未回港的商船作抵押,为巴珊尼欧作担保,借了唯利是图、冷酷残忍的犹太商人夏洛克的高利贷。夏洛克因为安图尼欧给人借钱不要利息,影响了他的高利贷行业,又侮辱过自己的民族,因此仇视安图尼奥:“安图尼欧先生,在商场上你时常地辱骂我贪财好利;我总是耸耸肩忍受下去,因为忍耐是我们民族的标记。你骂我是宗教叛徒,凶残的恶狗,在我的犹太袍上吐痰,只因为我会善用我的财产。”[3]夏洛克想趁机报复,就在借款契约上写下如果三个月期满不能如期还款,就从安图尼欧身上割下一磅肉抵债。后来安图尼欧因他的商船去向不明,不能如期还钱,夏洛克就起诉安图尼欧,要履行借约上的“割肉”条款。但在化装成律师的波西亚机智的辩护下,夏洛克败诉,一半家产判给安图尼欧,一半充公后被赦免,并当场立下字据,死后全部财产归女儿女婿所有。夏洛克这个视财如命的犹太商人,在商业利益竞争、个人和民族尊严受辱而意欲将对手置于死地的复仇情绪中,遭到毁灭性打击。该剧的主题表现爱情、友谊和仁慈对贪婪、狭隘、残忍的胜利,但从另一角度看,夏洛克的失败仍然源自违背了以利益为准则的经济学原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开宗明义,阐述了“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一认为,在做出决策时,“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4]原理二认为,“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4]高老头虽然在生意场上是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但他与小说中另一个富商泰伊番不同,泰伊番为了家产,可以把亲生女儿赶出家门,高老头骨子里却仍然执着地守护着根深蒂固的血缘亲情。他们面临的权衡取舍如此不同,高老头选择亲情,舍弃金钱利益,泰伊番则相反。夏洛克在本质上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在和安图尼欧做交易时,复仇的情绪压倒了商业利润,甘愿不要一分钱的利息和巨额赔偿,而执意要割下安儒尼欧身上的“一磅死肉”。这种骇人听闻的行为,既违反了商业利益原则,也有悖于人情事理,最后落得血本无归的下场。高老头和夏洛克这样的人物在做出选择时,并非不知道自己为此付出的高昂代价,即曼昆所说的“成本”,而是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一欲望,甘愿铤而走险,在所不惜。这时,他们已经不是商人,而是某一情欲的奴隶,高老头是亲情的奴隶,夏洛克是仇恨的奴隶。换言之,就是从根本上违背了以“利益”为核心的商业规则。葛朗台、查理、特·蓬风的选择正好相反,葛朗台只爱金子,查理选择了贵族门第,他们最后都“如愿以偿”了,但同样支付了巨大的成本代价。葛朗台作为守财奴,其一生毫无金钱之外的乐趣,查理失去了欧也妮纯真的爱情,将要和一个装腔作势的丑八怪共度一生。特·蓬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妄想以形式上的婚姻换取欧也妮的巨额财产,却中途丧命,反而增加了不爱钱的欧也妮的财富。但他们同样愿赌服输,无怨无悔。

上述人物的行为理念和命运结局,都符合曼昆经济学的两个原理。这岂止仅仅是经济学原理,应该将其看作人生哲学原理。如果把世界看作一个名利场,那么,人们始终依据自己的欲望和利益在权衡取舍,而任何权衡取舍都是在有成本的,这个成本正是他为了得到一种东西而失去的另一种东西。以这些原理来考量文学作品和现实人生,无论谁都逃不出“权衡取舍”和“成本得失”的命运。在这个原理的背后,还可以发掘到其他的真相,即人的选择基于控制了他自身的欲望,金钱只是控制人的欲望之一种,其余尚有亲情、爱情、仇恨种种情欲,人总是在自觉不自觉的情况下,在这样那样的欲望陷阱中沉浮。

[1]马克思恩格选集[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298.

[2][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61-266.

[3][英]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9)[M].梁实秋,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41.

[4][美]曼昆.经济学原理[M].梁小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

猜你喜欢

高老头葛朗台夏洛克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哦,高老头
看穿假象
快车上的讹诈
我的“葛朗台”同桌
老葛朗台性格特点及其形象意义
夏洛克·福尔摩斯怎样改变了这个世界
大寒
浅析《高老头》父爱悲剧原因
烘云托月月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