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

2015-07-09权小锋尹洪英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应用型校企

权小锋,尹洪英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一、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世界经济地位的提高,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社会对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致使我国会计教育有了新的面貌,主体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人文教育思想、实践教育思想纷纷出现,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再次强调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中央关于高校教育的一系列精神,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新型会计人才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然而,我国会计高等教育院校非常之多,各高校对会计高等教育政策有着不一样的解读,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导致毕业生的质量与素质参差不齐,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二)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解析

1.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21世纪已经进入了一个高科技时代,社会发展需要更有用的高素质、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我国高等院校对新型人才的培养迎来了新的挑战,首先要确立起新的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大多数学校套用教育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导致培养目标大而空,起不到指导作用。某些院校只顾积极招生,办学过程中缺乏统筹考虑,不能以市场的人才缺口为培养目标,致使毕业生难以适销对路。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学习讲究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高等院校对会计课程难易程度及重要程度的界定不合理,致使初学者刚进入学校就开始学习相对较难的高级会计内容,导致会计学习没有头绪,甚至打击学生学习会计的信心。课程内容涵盖范围太小,不能抓住会计教学的核心,比如会计分为核算与监督两大部分,大部分院校将财务会计作为基础和重点进行教学,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作为日益重要的监督环节,学校一般只开设一门管理会计课程,内容太少。另外,现今曝光出来的因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丧失而导致物力财力人力损失越来越多,会计人员道德培训更为重要。目前,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缺少这一方面的教育。

3.实训、实践环节基础薄弱。学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表面上也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会计账务操作等这样的课程,但只是形式上的实践操作,会计实践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按照教师的意图安排一切,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样难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实践课程都在毕业之前一个学期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而学生的学习是靠死记硬背,学完就忘,学完理论知识不能在实践中运用而加以复习与巩固,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知识不能牢靠掌握,实践操作又不能以理论作指导。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投入了人力物力,又得不到好的效果。

(三)现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质量的重要途径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校企合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前,会计专业教育模式单一,学制固定,培养周期长,轻实践重理论,学生动手能力差,知识储备与企业实际相脱节。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导致社会生活变更速度加快。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缺乏明显的适应性,办学模式单调,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校企合作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就业相结合,是会计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寻求校企合作办学伙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过自身改制及相互间的重组,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促使企业在优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环境,而且也开始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化工作。对于高校来说,学校在“订单式”培养学生过程中必须讲究策略,求真务实。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要建立起充足的“选单”储备库,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接触企业,与企业保持良好的亲密联系,形成有足够数量的校企合作伙伴,学校要设专人经常走访企业,并利用参观、见习、下厂定点实训,毕业实习等机会保持与企业的联络,让学校、企业建立起全方位的交流平台。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要为企业负责,第一关就是要招收素质好的学生。因为校企合作、招工与招生相结合。所以学生尤其是学生家长在关注学校、专业的同时,会更多地关注未来就业的企业。因此,宣传企业成为招生宣传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宣传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对著名企业,要充分利用其在社会上已有的认可度,宣传该企业的效益和信誉度。用成功企业的形象吸引学生;对于新办企业,要重点宣传新企业的投资规模、发展前景,特别是新办企业中新兴产业的生命力,要突出宣传,用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学生;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要重点宣传其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及其精良先进的技术设备,用企业优越的工作环境吸引学生;在宣传过程中,还应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等,对环保、劳保福利、工资水平、管理水平等作必要的介绍,满足不同对象对不同问题的关注。

二、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与质量提升的具体实施

(一)我国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演进

关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国会计理论界和教育界一直在讨论,而且也不断有新的发展。其中代表性的有:1995年,朱小平等《中国会计教学改革走向何处——关于我国会计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1998年,李心合《论会计教育目标》;2000年,阎达五、王化成《面向21世纪会计学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2005年,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他们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分析探讨了高校高专教育、本科教育及研究生教育等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问题。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目标要根据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只有按照各层次会计人才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意识,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准确定位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目前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使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与会计职业界的需求相脱离,这些都与我国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有必要对我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一些高校高专院校则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并且满足了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强调高素质的同时,已渐渐突出“应用型”,注重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所谓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定位?应该是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社会实践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的人才。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领导企业能力,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敬业精神。作为地方院校,理应以“立足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周边为目标”来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找准为地方服务的切入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有用人才。

三、结论

会计工作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技术工作,我国高校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和成就,对于应用型会计人才在产学研平台方面的深入实践也有了新的进展。在发展的同时,更要落实贯彻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进行,不能只是空谈,要真正做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寻找实践教学途径,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培养学以致用的创新型的会计人才,为社会、为企业提供优秀的员工。

[1]危莹,高电玻.高校现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利弊研究[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3).

[2]乔雪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0).

[3]李娜.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与创新[J].价值工程,2013,(23).

[4]郭桂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看法[J].河南科技,2013,(8).

[5]陈莺.高职教育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2012,(10).

[6]唐秋烨.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学术论坛,2011,(12).

[7]杜利文,裘腰军.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究[J].价值工程,2012,(5).

[8]丁桦.高校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财会通讯,2011,(8).

[9]李亚莉.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问题研究[J].财经界,2011,(7).

[10]龙文滨.会计本科教育改革:瓶颈、经验与借鉴[J].财会通讯,2011,(7).

[11]敬采云.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11,(9).

[12]魏琼琼.浅议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1,(27).

[13]胡志勇.论我国会计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改革[J].财会通讯,2011,(10).

[14]马西牛.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讨[J].职业教育,2011,(31).

[15]李志强,匡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J].职业教育研究,2011,(3).

[16]何太明,付同青,赵小亮.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之我见[J].财会月刊,2007,(5).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