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创新背景下食品专业研究生校企培养模式探索

2015-07-08杨涛汪龙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0期
关键词:食品专业协同创新校企合作

杨涛 汪龙

摘 要 就食品专业研究生在“协同创新”背景下的培养策略、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评价体系等进行探讨,为食品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协同创新;食品专业;校企合作;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153-02

2011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高等院校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的同时,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创新和政策项目的正确引导,加强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1]。2012年,教育部提出“2011协同创新计划”,对如何“推动协同创新”做出较为详细的部署[2]。协同创新计划的提出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其主要在于以企业为主体,高校为依托,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利用高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适应市场需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食品科学是一门以化学、生物学、工程学为基础,研究现代食品加工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的交叉学科,需要很强的交叉学科知识,且能直接应用或指导工业生产。而目前食品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单一,仍以实验室培养为主,对食品企业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较少,这也导致我国食品企业技术含量低、信息水平化低下、产业耗能大、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在“协同创新”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调整食品专业校企合作培养策略,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食品专业研究生,并改善培养计划的制订、完善评价体系。

1 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

美国校企合作模式 为了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一直力求进行技术创新,并且新技术能有效转化为商品。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校企合作的国家,1950年,斯担福大学首创研究生校企合作模式。美国的校企合作模式一般由高校与企业共同提出研究课题,同时进行合作探索,所得的研究成果用于改善企业的技术水平。

当前美国校企合作模式分为四类:1)合同形式,是指由企业来提出要求,高校根据要求制定课题,双方签订合同来确定合作关系,企业对项目的资助情况与研究成果挂钩;2)专项补贴,主要由高校学者提出,此课题一般对某一学术领域有重大意义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课题的成果又能够解决企业的实质性技术问题,若企业对课题感兴趣,便可以与高校达成协议,对相关课题进行专项经费补贴;3)校企合作研究中心,通常由高校设立,研究中心拥有自身技术及相关研究人员,研究中心具有独立性,且一般由政府倡导组建;4)高校参与企业科研,此模式在美国校企合作中占较大比重,主要形式有高校教授到企业做学术报告、企业科研人员到高校进修、高校研究人员临时到企业参加课题、企业临时招募高校学生进行课题研究[3]。

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 我国的校企合作理论及实践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随着近十几年发展,我国的校企合作形式日趋多样化,根据校企合作中起主导作用的主体不同,分为企业主导型、高校主导型、政府主导型;根据培养过程中高校与企业作用的不同,分为校内导师型、校外导师型、双导师型、校外独立导师型[4]。此外,在校企合作中还有一些其他模式,如:高校聘请社会上高知名度的企业家进高校作专题讲座;在实习阶段,学校推荐学生进企业进行实习。

2 基于协同创新校企培养模式的策略分析

食品专业研究生由于学科特点,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更应加强校企合作模式。而随着“协同创新”的提出,针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策略也不同。

1)科学问题的提出与凝练。校企协同创新培养的关键在于培养研究生对科学问题的提出能力。只有通过与企业的协同,深入企业一线,与工程师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才能够了解食品企业的现状与技术水平及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经过资料查阅才能提出真正符合企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课题,以达到目标,产生社会与经济效益,并对项目能否得到推广进行分析。

2)科学研究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方案。在与企业的交流过程中,要建立成本观,对项目的研究工艺及技术应考虑成本。此外以往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缺乏对研究生工业化生产概念上的培养,多数研究成果集中在实验室阶段,而没有进行小试、中试及工业化大生产。在协同创新培养模式下,则要注重项目的现实应用方面的培养。

3)指引研究生的人生目标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校企协同创新培养模式中,要尤其注重让研究生明确自己的未来规划及人生目标的确立,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引,在此基础上对其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

4)研究成果的转化,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对研究生在企业中的研究成果要结合实际生产能力对研究成果进行工业化生产,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协同创新平台。

同时,基于“协同创新”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合作机制、培养计划、培养目标的制定及考核评价体系上也有不同。

1)以项目为依托,挖掘校企合作基础及形成个体化的合作机制。“协同创新”首先要做到对企业、产业进行相关调研,寻找创新的来源,结合高校自身优势找到与企业合作的兴奋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校企协同创新培养研究生的合作机制与方案,方案内容包括研究生的差旅住宿、薪酬、人身意外保险、研究成果的归属权等问题。

另外,在校企协同培养过程中,首先是高校要发挥其主导地位作用,对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全面的设计和监控;其次,企业应切实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为高校提供更好的导师及其他资源,配合高校完成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在校企双方的有效协同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校企共同确立研究生培养目标。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进而建立完善的课程目标体系。高校与企业在协同过程中,在对研究生培养目标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共同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共同推动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改革,以提升研究生面向实践的学习和研究能力。

3)建立科学的研究生评价体系和考核指标,以便针对不同培养模式的研究生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在奖学金评定、硕博连读等与研究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方面做到公平、公正。不以单一的学习成绩与论文指标来评判研究生。

3 结语

时代在不断发展,食品行业的技术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高校对食品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协同创新”背景下对当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食品行业研发人员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宋英明,罗文,袁微微,等.协同创新体系下南华大学核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新西部,2013(20):51-52.

[2]季正剑,李建梅.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3(9):36-37.

[3]李强.产学研合作的博弈分析和案例研究[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07.

[4]田国旺.基于校企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食品专业协同创新校企合作
基于微课对食品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专业融合的食品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基于任务驱动的竞争模式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