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型探究学习的创新开展及案例分析
2015-07-08邰玉韦
邰玉韦
探究性学习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核心课程理念,探究是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核心,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实证型探究学习中,常常采取观察、调查、探究实验等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这种方式在生物学教学中是常用的、重要的教学方式。它的价值取向在于,既可以充分体现生物课程的性质和内涵,又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鲜活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创新性地开展实证型探究学习的实践活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案例,从“围绕新课标中重要概念”“教材实验优化创新设计”“课堂拓展解答生活问题”“创设学生兴趣探究活动”等四个方面,谈谈实证型探究学习创新开展的主要策略。
一、围绕新课标中的重要概念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课标(2011年版)中,明确了50个重要概念,每个重要概念又由不同的小概念组成。因此,促进学生理解不同概念的内涵尤其重要。
(一)案例1:《探究无机盐对植物青菜生长的促进作用》——理解无机盐的作用
探究设计:提供两个分别装有等量无土营养液和蒸馏水的锥形瓶,分别放入两棵生长状况一样的青菜植株,在其他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比较其生长情况,结果是装有蒸馏水的锥形瓶中的青菜植株明显长势较弱;然后探究其原因,取2片洁净的载玻片,在其中央分别滴一滴无土营养液和蒸馏水,用镊子夹住载玻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烘干,观察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在滴加无土营养液的载玻片上留下白色的斑痕,这主要是无土营养液中的无机盐形成的,而滴加蒸馏水的载玻片上没有白色的斑痕。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通过探究实验和观察现象的方式来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学生对于无机盐及其作用的认识通常是陌生的,通过实验,学生看到了真实存在的无机盐,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于学生再认识和建构概念“无机盐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和理解的作用。
(二)案例2:《观察水绵》——认识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探究设计:为了认识藻类植物的特征和作用,可以选取淡水中的水绵作为观察材料,水绵较容易采集,也便于制作临时装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水绵并将观察到的结构画下来,进而建构相关概念,如水绵生活在水中;水绵为多细胞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水绵细胞中有绿色带形、呈螺旋状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等。
设计意图:动手制作临时装片和利用显微镜来观察水绵,是学生应该熟悉并掌握的常见生物技术。同时,水绵是非常好的生物实验材料,又是藻类植物的代表,通过水绵来认识藻类植物,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二、教材实验优化创新设计
(一)案例3:《探究蚯蚓对不同液体刺激的反应》创新设计
创新背景:《探索生命的方法》是苏教版(七年级上)的内容,介绍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教材提供尝试体验的探究课题《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让学生通过观察蚯蚓在硬纸板和玻璃板上的两种运动状态的对比,来理解实验变量的含义,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但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此探究效果非常不明显,实验结果极不稳定,无法重复实验。
设计意图:秉承“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的理念,笔者对其进行了创新,将之改为《蚯蚓对不同的液体刺激有怎样的反应》,让学生体验一次探究的全过程。蚯蚓在清水和洗洁精稀释液刺激下的两种反应状态截然不同,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并能使学生理解实验变量的含义,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同时再联系生活中洗洁精的“安全问题”,诠释了科学探究可以更好地解决生活问题的内涵,又培养了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探究设计方案:实验仪器:镊子(小心挑取蚯蚓);纸巾;标签;胶头滴管(2个);蚯蚓(小烧杯中放4条);两个培养皿(对照实验);空烧杯(倒废水);小烧杯A(清水);小烧杯B(洗洁精稀释液)(1滴:600毫升水)。实验设计和观察记录见表1和表2。
表1
表2
(二)案例4:《探究植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优化设计
教材原实验设计:(1)取两只塑料袋A、B,在A袋内装入新鲜菠菜或其他新鲜蔬菜如豆芽,B袋内不放任何材料,分别将两袋的袋口密封;(2)将两只袋子都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后取出;(3)把A、B袋内的气体分别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两个烧杯中,观察现象。
优化设计:(1)取甲、乙两个锥形瓶,每瓶各注入少量等量的澄清石灰水;(2)在甲瓶内,用纱布袋装入新鲜的青菜并用细线悬挂在瓶中,纱布袋口要扎紧,下方不要接触到石灰水,再用瓶塞塞紧;(3)乙瓶作同样的处理,但锥形瓶纱布袋内装有等量的被开水煮过的青菜;(4)将两只袋子都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后取出,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实验设计简化,操作简单;观察直观方便,效果更明显;避免原实验设计的最后一步,二氧化碳检验时气体泄漏。
三、课堂拓展解答生活问题
(一)案例5:《充分体现自主创新与主动探究的纸巾降解实验》拓展探究
探究背景:纸巾或手帕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必需品,日常生活中被大量抛弃的纸巾,在土壤中是如何消失的呢?纸巾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淀粉一样都是糖类大分子,分解后都会有产生葡萄糖这个过程。葡萄糖可以用尿糖试纸来检验。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开展“纸巾降解”的实验探究,因为教材上没有安排这个实验,所以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和主动探究能力。
探究方案:(1)用盆子取中层土壤加水搅拌至均匀;(2)用小刀把矿泉水瓶制作成两个大小一样的容器A、B;(3)在容器A中放入150毫升蒸馏水;(4)用烧杯取土壤溶液,用纱布过滤2~3次;(5)在容器B中放入150毫升土壤溶液过滤液;(6)在实验容器A、B各放入一张纸巾,放在实验室里待观察;(7)每隔一周用尿糖试纸检测一次;(8)观察记录现象、发现问题和提出临时解决办法;(9)得出结论。endprint
设计意图: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垃圾如何消失的实际问题,符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同时,教师提供了自主创新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只有让学生多思考,方案才多,才有比较,有了比较就会发现不同,自主创新与主动探究的活力就体现得越强。如:土壤选用、器具选用、方案设计、尿糖试纸使用方法等。
(二)案例6:《探究水温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拓展探究
探究背景:许多学生都有养小金鱼的生活经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开展生物探究活动,学生比较感兴趣。当学生谈到养小金鱼时,经常谈到影响小金鱼生活的诸多因素,如影响金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水质、水温、空气、食物种类、食物多少等,针对生活中的这种情况,可以利用学生学过的科学探究知识,开展探究拓展活动,对课堂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延伸。小金鱼的呼吸是可以通过观察来测量的行为,水温的不同也比较容易控制,因此,学生可以顺利开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活动。
探究设计:(1)准备实验器材:温度计、冰块、热水、计时器、大小基本相同的多条小金鱼、烧杯若干等;(2)一组先测试常态下的水温,此组为对照组;待金鱼安静后,测试金鱼1分钟呼吸的次数,重复2~3次并计算平均值;(3)另一组测试加冰块或热水后的水温,此组为实验组;待金鱼安静后,测试金鱼1分钟呼吸的次数,重复2~3次并计算平均值;(提示:温度变化控制在5℃以内,逐渐形成一系列的温度差,小金鱼要不断更换)(4)得出实验结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增加;温度降低,金鱼的呼吸次数减少;还得出一定范围内温度变化对金鱼活动状态的具体影响。
四、创设学生兴趣探究活动
(一)案例7:《探究影响酵母菌发酵的物质条件》自主创新作业
作业设计:请根据背景资料和建议的实验材料,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完成一次探究实验,并准备分享探究经历。(1)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如: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通过分解面粉中的营养物质获得能量,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发酵。实验证明:室温下,5毫升酵母菌活化溶液和2毫升营养液在试管里充分混合均匀,静置5~10分钟(室温25℃左右时)可以观察到试管里有气泡产生。(2)给学生建议的实验器材。酵母菌活化溶液(超市购买活性干酵母一袋,温水配置成活化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葡糖糖溶液、食盐溶液、清水、量筒、滴管、试管、标签纸。
设计意图:(1)作为自主创新作业来完成实验探究,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2)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有能力提出一个问题,并能顺利设计和完成对照实验;(3)多让学生进行实践,可以产生更多的智慧和创新意识,并感受到生物学科探究学习特有的魅力。
(二)案例8:《生物摄影比赛活动》的开展
设计背景:随着实验室数码显微镜、数码照相机、智能手机、iPad的普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转变学习方式、丰富生物课程资源,可以举办一次全校范围内的生物摄影比赛活动。
比赛内容:(1)《尝试观察记录一种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一组照片;(2)《观察或探究动物的行为》的一组图片或视频;(3)《显微镜视野下的微观世界》照片;(4)《生物实验过程或实验现象视频》等课堂实验和课外活动的观察记录。
活动意义:(1)开发课程资源,生物摄影作品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可以把生物摄影活动列入教研组活动计划,拍摄图片和视频,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教学资源;(2)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生物摄影活动,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学会观察、记录和展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生活品质;(3)开展生物摄影活动还需要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可以开发家庭资源;(4)对许多优秀摄影作品进行展示和后期适当加工,突出主题和效果,从而更大范围内提升资源的利用价值。
总之,要充分体现实证型探究学习方式的价值取向,从不同途径创新开展探究实践,还应注意以下基本原则:探究目标的针对性和明晰性;探究内容的适切性和必要性;探究过程的直观化和体验化;探究情境的丰富性和新颖性;凸显学科的内涵和学生思维的提升;渗透情感教育,等。尤其在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升方面,彰显实证型探究学习方式应有的价值和特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