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胆红素、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2015-07-08蔺素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血尿酸胆红素颈动脉

蔺素英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胆红素、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蔺素英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胆红素、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9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134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再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13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轻度狭窄75例、中度狭窄30例、重度狭窄29例,比较各组血清胆红素、血尿酸水平。结果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患者比较,狭窄程度越严重,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血尿酸水平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明显相关性。

脑梗死;胆红素;尿酸;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也是成年人致残的常见原因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发病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探寻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有助于脑梗死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并早期给予治疗措施、改善疾病预后。血清胆红素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物质,而血尿酸则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胆红素、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且取得家属知情同意。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134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动脉粥样硬化组男83例,女51例,年龄61.85岁± 7.64岁;非动脉粥样硬化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60.31岁±7.47岁。进一步根据颈动脉彩超对颈动脉狭窄情况分为轻度狭窄组(0~50%)、中度狭窄组(51%~70%)和重度狭窄组(71%~100%)。轻度狭窄组75例,男45例,女30例,年龄61.55岁±7.15岁;中度狭窄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2.19岁±7.62岁;重度狭窄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61.95岁±7.69岁。各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材料和仪器 常规耗材、试剂购于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自动化学分析仪为德国罗氏公司的PPE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

1.3 方法

1.3.1 样本采集方法 所有患者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3 mL,于常温、3 500 r/min离心5 min,取血清检测。

1.3.2 血清学指标检测方法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水平检测采用比色法,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录入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一元线性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比较 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血尿酸水平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s) μmol/L

表1 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s) μmol/L

组别n 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___________直接胆红素尿酸动脉粥样硬化组13410.40±1.958.45±1.361.95±0.25352.62±52.45 _非动脉粥样硬化组__________________60______________14.83±2.3711.79±1.953.04±0.42257.42±41.92 t值5.1945.9967.2945.286 ______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05<0.05<0.05<0.05

2.2不同狭窄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比较 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程度越严重,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狭窄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比较(±s) μmol/L

表2 不同狭窄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比较(±s) μmol/L

_组别n 总胆红素____________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轻度狭窄组7513.15±2.369.94±1.282.48±0.42316.58±40.96中度狭窄组3012.07±1.898.42±1.061.91±0.22360.78±48.15 _重度狭窄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_______________8.57±0.977.13±0.941.35±0.18428.95±59.0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F值7.28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5.4846.9856.032

2.3 狭窄程度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经一元线性回归可知,血总胆红素(r2=0.769,P<0.05)、直接胆红素(r2=0.9752,P<0.05)、间接胆红素(r2= 0.960 5,P<0.05)水平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血尿酸水平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2=0.896 4,P<0.05),回归方程分别为y=-0.067 4x+15.299;y=-0.044 6 x+11.166;y=-0.0178x+2.9776;y=1.7198± 265.76。

3 讨 论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占脑卒中的70%左右,该病病情凶猛、进展迅速,已经成为成年致残的第一位原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虽然通过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能够在发病后的短时间内使缺血的脑组织获得再灌注,避免神经功能的持续性损害,但是由于神经细胞对于缺氧的耐受能力极差,在经历了发病、护送、救治的过程,已有部分神经细胞发生了不可逆的损害,并在治疗后遗留神经功能障碍。这就要求采取必要的手段早期发现疾病并给予治疗措施,预防疾病发展为脑梗死[1]。在临床实践中,判断脑梗死患者病情最常用方法是神经功能量表,但评估结果会受到患者主观认识的影响,而血清学指标检测具有客观性好、可重复性好的优势,临床学者也致力于探寻能够早期反映脑梗死病情的血清学指标。

胆红素是血红素的降解产物,红细胞衰老后被单核吞噬系统裂解,胞内释放出的胆红素在酶解作用下形成胆红素。胆红素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物质,目前的研究认为胆红素通过以下两方面发挥抗氧化作用[2]:①胆红素分子本身属于脂溶性抗氧化剂,可以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作用,进而保护血管内皮的正常功能;③在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中,胆红素能够通过抑制补体来清除炎症反应,防止或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张莹等[3]的研究认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每升高1.71μmol/L,脑梗死的发病率降低9%。本研究通过分析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可知,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狭窄程度越严重胆红素水平越低。血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是由黄嘌呤、次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合成,当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时可发生高尿酸血症。近年来的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水平持续升高可造成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性质改变[4]。尿酸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参与脑梗死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5]: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下调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导致内皮功能损伤、局部斑块沉积;②诱导局部炎症因子的产生和募集,导致斑块性质改变;③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血小板聚集,加速局部血栓形成。本研究通过分析脑梗死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可知,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且狭窄程度越严重、胆红素水平越低。根据以上血清学指标的分析可知,脑梗死患者体内血尿酸和胆红素水平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血尿酸水平升高则可加速颈动脉和颅内血管的脂质沉积过程,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大量炎症因子聚集;血清胆红素水平不足可导致体内抗氧化能力减弱,无法维持血管内皮的正常功能和清除局部渗出的炎症因子[6]。以上两方面共同作用,可导致脑梗死病情发展、加重血管狭窄程度。在本研究中,为了进一步明确血尿酸、胆红素水平与脑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进行了一元线性回归,由结果可知: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血尿酸水平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这就说明血尿酸、胆红素水平与狭窄程度有关,胆红素含量越低、血尿酸含量越高,狭窄程度越重。

综上所述,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明显相关性。

[1]孙静,姚源蓉,程焱.脑梗死急性期相关生化指标与早期临床转归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3):393-396.

[2]王鸫霖.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与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5):756-759.

[3]张莹,王世民,李效兰.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浓度的临床研究[J].天津医药,2012,40(10):1056-1057.

[4]陈春暖,蔡若蔚,柳舜兰,等.血尿酸浓度与脑梗死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2):161-162.

[5]尹占霞,赵丹阳.血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3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因素分析[J].军事医学,2011,35(6):461-463.

[6]苏江利,刘玉夏,章勇,等.血清胆红素和P选择素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 16(8):826-829.

R743 R255.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06.050

1672-1349(2015)06-0835-02

2015-01-05)

(本文编辑郭怀印)

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山西阳泉045000),E-mail:LV-zhi bin@126.com

猜你喜欢

血尿酸胆红素颈动脉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