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5-07-08杨德富吴明华陆海芬王永生曹理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补阳气虚血瘀

杨德富,吴明华,陆海芬,王永生,曹理璞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杨德富,吴明华,陆海芬,王永生,曹理璞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疗程均为6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疗效。

急性脑梗死;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

急性脑梗死中医称“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起病急,发病凶险,致残率高,早期预防和诊治极为重要。临床上发现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证型之中,气虚血瘀证比较常见,我科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为2011年6月—2013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住院患者,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1,2],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结束后除去脱落病例,有效病例100例。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61.8±12.4)岁;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判断患者入院时病情轻重程度[3]:轻度28例,中度19例,重度13例。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62.9±13.2)岁;入院病情轻重程度:轻度30例,中度18例,重度1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病例标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出血性中风及混合性中风患者;伴有昏迷、呕吐等影响中药治疗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单纯常规西药治疗,包括:静脉输注依达拉奉抗自由基脑保护、疏血通活血化瘀,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降脂稳定斑块等,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征象或(和)感染者,可给予20%甘露醇和抗生素治疗,并根据病情选择降压、降糖等对症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治疗。基本药物组成:黄芪20 g,川芎10 g,当归10 g,地龙10 g,赤芍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僵蚕10 g,每日1剂,水煎服,均分2次。痰多者,加胆南星10 g、天竺黄10 g;肢体麻木者,加桑枝10 g、鸡血藤20 g;血压偏高者,加石决明30 g、桑寄生10 g;血脂偏高者,加生山楂10 g、丹参10 g;小便失禁者,加肉桂6 g、五味子6 g。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1%,病残程度为1级~3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分

_____组别____________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5029.4±12.79.8±6.21)2)____对照组__________5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6±11.913.1±7.3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_2)P<0.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证型可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等,我科分别使用天麻钩藤饮、补中益气汤、菖蒲郁金合通窍活血汤加减制定成科内协定方进行治疗。既往报道补阳还五汤一般用于中风恢复期,临床发现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证亦比较常见。因此,在中风急性期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可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具有“不在逐瘀以活血,重在补气以活血”的配伍特点,开创了以补为通、以通为补、通补兼施的益气活血方法,临床主治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血脉不利的病证。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气,使气旺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为君药;当归长于活血,且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是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加僵蚕祛风通络,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通络之功。

有系统评价认为,补阳还五汤对出血性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均有效,且对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优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4]。补阳还五汤可显著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黏、浓、凝、聚有显著改善作用[5]。体内、体外给药均能明显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家兔洗涤血小板的聚集作用[6]。在抗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等方面,补阳还五汤亦有较明显作用。

此外,对补阳还五汤的服用方法,《医林改错》强调指出:“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不吃恐将来得气厥症”。根据观察,气虚血瘀型中风的预后往往取决于是否坚持治疗,在临床治愈以后,通过间断但长期的服药,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4]李可建.补阳还五汤治疗不同类型中风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6,23(5):372-376.

[5]张红宇,张晓华.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3(3):10-11.

[6]张继平,李长龄,郭欣欣,等.补阳还五汤对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3):36-37.

R743 R289.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06.047

1672-1349(2015)06-0831-02

2014-11-21)

(本文编辑郭怀印)

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基金项目(No.LJ200912);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项目(No.LZ11036)

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9),E-mail:yangdefu066@163.com

猜你喜欢

补阳气虚血瘀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话说血瘀证
基于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中医血瘀证研究概述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FNA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8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风防治灵Ⅰ号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