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匹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观察

2015-07-08陈还珍张艳丽刘子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脂血症阿托胆固醇

陈还珍,张艳丽,魏 霞,韩 瑾,刘子源,刘 帅

匹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观察

陈还珍1,张艳丽2,魏 霞2,韩 瑾2,刘子源2,刘 帅2

目的观察匹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高脂血症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匹伐他汀2 mg/d;对照组3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续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用药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肌酸激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匹伐他汀降脂效果及安全性与阿托伐他汀相似。

高脂血症;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冠心病是全球主要致死因素之一,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为特征的高脂血症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循证医学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稳定、减慢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匹伐他汀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以钙盐形式存在,属于第三代他汀[1],用量小且疗效好。目前,国内关于匹伐他汀调脂疗效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与阿托伐他汀作比较,探讨匹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5月—2014年8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门诊的高脂血症患者66例,男36例,女30例,年龄37岁~78岁(57.91岁±9.82岁)。

1.2 入选标准 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原发性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采用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治疗前空腹采集静脉血查血脂, 5.72 mmol/L≤总胆固醇(TC)≤12.7 mmol/L,3.64 mmol/L≤LDL- C≤6.50mmol/L,三酰甘油(TG)<4.52 mmol/L。入组前1个月均未服用调脂类药物。

1.3 排除标准 继发性高脂血症;6个月内患急性冠脉综合征、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史或有重大手术史;严重肝肾疾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血肌酐(Cr)、尿素氮(BUN)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患有其他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如癌症、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者;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严重高血压病给予药物治疗后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糖尿病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空腹血糖≥11.1 mmol/L;正在使用可能影响血脂代谢药物(如肝素、胺碘酮、避孕药等)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或近期有生育计划的妇女;患有肌肉疾病者或不明原因的血清肌酸激酶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对他汀类有过敏史或严重不良反应史;精神异常或因其他疾病不能合作者。

1.4 观察指标 所选患者均完成3个月的随访。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禁食12 h后清晨采血行血生化检{JP3查,包括TC、TG、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等,并监测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1.5 给药方法 治疗组给予匹伐他汀钙片(华润双鹤药业)2 mg/d,睡前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20 mg/d,睡前口服。两组患者在服药期间,均给予低脂饮食、适当运动等非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根据相关疾病继续给予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伴随疾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 两组患者用药3个月后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浓度显著升高,但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s) mmol/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s) mmo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别nT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TGLDL-CHDL-C治疗组 治疗前346.38±0.482.66±0.704.30±0.450.97±0.26治疗后1个月345.44±0.501)2.60±0.883.12±0.631)1.02±0.22治疗后3个月344.91±0.431)1.93±0.351)2.31±0.341)1.14±0.241)对照组 治疗前326.52±0.482.71±0.734.40±0.491.00±0.24治疗后1个月325.67±0.611)2.40±0.463.09±0.531)1.14±0.281)__________治疗后3个月325.10±0.571)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0.241)2.26±0.351)1.21±0.291)_____与同组治疗前相比,1)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05。

2.3 LDL-C达标率比较 参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LDL-C达标标准,服药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LDL-C达标率分别为9 1.2%和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安全性评价 两组患者服药期间肝肾功能及肌酸激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升高1例,但未超过正常上限水平2倍,继续服药肝功能无恶化。对照组出现恶心1例,但症状轻微,无需停药。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脂血症,尤其是LDL-C增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4S试验证实了冠心病死亡率和发病率的降低与胆固醇水平的降低程度呈正相关,降低胆固醇水平能显著延长冠心病患者的寿命[3]。血脂管理在ASCVD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中至关重要。他汀类药物是能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在ASCVD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中都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

人体血液循环中的胆固醇主要来源于两条途径,分别是肝脏生物合成和肠道吸收。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的活性,从而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水平。阿托伐他汀属于第三代人工合成的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CYP3A4通道代谢,且无明显的肠肝再循环,因其具有强效的降脂作用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脂血症以及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匹伐他汀是他汀类家族的新成员,于2003年7月在日本获得批准上市,在药理作用上,几乎不经细胞色素P450通道代谢,只经过肠肝循环在肝内代谢,只有极少部分被CYP2C9代谢,且不影响CYP2C9活性,能有效地诱导LDL受体上调,降低血清LDL-C的浓度,从而减少药物相互干预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较高的安全性[4]。有研究证实匹伐他汀在较低剂量时,降脂效果与其他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相似[5]。Tokuno等[6]研究也发现,匹伐他汀可降低高脂血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小而致密的LDL颗粒(sd-LDL-C)。本研究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服用匹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3个月后,TC、TG、LDL-C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升高,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匹伐他汀不良反应小,不影响肝肾功能,且很少在体内代谢,与其内酯代谢物通过胆汁排入小肠后,大部分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有研究表明,匹伐他汀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长期临床研究显示出很好的人体耐受性[7]。本研究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ALT轻度升高、胃肠道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似,与日本的一项多中心临床实验结果相同[8]。

总之,匹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血清中TC、TG、LDL-C浓度,升高HDL-C浓度,用量小且作用强,不良反应少,鉴于其较好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将成为治疗高脂血症另优选药物之一。随着国内外对匹伐他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匹伐他汀不仅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斑块,抗炎,激活体内高分子脂联素,扩张冠脉等,从而起到保护心脏和血管的作用,被称为他汀的多效性。Nakamura等[9]研究证实匹伐他汀能够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蛋白尿及保护残存肾小球滤过率,进而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匹伐他汀作为一种新的他汀类药物,其调脂外的作用需要更多的大型研究加以证实。

[1]杨建云,彭水芳,于锋.防治冠心病新药——匹伐他汀[J].药学与临床研究杂志,2010,19(6):534-537.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导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3]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urvival Study Group.Randomized tr-i al of cholesterol lowering in 4 444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urvival Study(4S)[J]. Lancet,1994,344:1383-1389.

[4]Saku K,Zhang B,Noda K.Randomized head-to-head comparison of pitavastatin,atorvastatin,and rosuvastatin for safety and efficacy(quantity and quality of LDL):The PATROL trial[J].N-i hon Naika Gakkai Zasshi,2011,100(12):3679-3686..

[5]Watson KE.Pitavastatin:The newest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J].Rev Cardiovasc Med,2010,11(1):26-32.

[6]Tokuno A,Hirano T,Hayashi T,et al.The effects of statin and f-i brate on lowering small dense LDL-cholesterol in hyperlipidemic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J Atheroscler Thromb,2007, 14(3):128-132.

[7]Yoshitomi Y,Ishii T,Kaneki M,et al.Efficacy of a low dose of pitavastatin compared with atorvastatin in primary hyperlip-i demia:Resultsof a 12-week,open label study[J].J Atheroscler Thromb,2006,13(2):108-113.

[8]Kajinami K,Mabuchi H,Saito Y.NK-104:A novel synthetic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J].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 2000,9(11):2653-2661.

[9]Nakamura T,Sugaya T,Kawagoe Y,et al.Effect of pitavastatin on urinary liver-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J].Diabetes Care,2005, 28(11):2728-2732.

R587 R259

A

10.3969/j.issn.1672-1349.2015.06.044

1672-1349(2015)06-0822-03

2015-01-27)

(本文编辑郭怀印)

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太原030001),E-mail:chenhz2001@sina.com;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猜你喜欢

高脂血症阿托胆固醇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