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5-07-07廖云娥王素云
廖云娥++王素云
摘要: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探讨常见慢性病的管理方式。方法 选取社区315例糖尿病患者,接受为期1年的综合干预,对知识水平、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干预前后的分析比较。结果 患者对疾病的基本知识、危险因素、饮食远动的重要性及服药依从性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不良生活习惯逐渐改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结论 开展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是提高糖尿病控制率,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及医疗费用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长期患病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不仅给社会医疗保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糖尿病的防治已成为社会性公共卫生问题,减少医疗支出,减少糖尿病的致残率,是关系千千万万糖尿病患者家庭的大事[1]。社区糖尿病规范管理与防治在糖尿病治疗中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糖尿病患者大多数时间是在社区、家庭中度过[2],因此,实施有效的主动性社区护理综合干预,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现把对社区31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综合干预前后的体会摘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本辖区总人口42107人,抽样调查3893人,男性1835,女性2025,平均年龄(49.72±16.05),检出糖尿病315例,检出率8.1%,其中男性169例,占9.1%,女性147例,占7.14%,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设置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建立慢性病电子档案。由责任医生输入患者姓名、年龄、住址、电话、病史及体重、饮食、锻炼、吸烟等生活习惯以及血糖、用药、并发症等情况。并上门让患者签署知情协议书。
1.2.2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由高年资责任医生、责任护士和公卫医生组成,每户家庭有责任医生联系卡,便于患者咨询联系,与患者建立新型的朋友式的医患关系,一对一的交流互动,从一个人影响一个家庭,从家庭影响到社区,从而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1.2.3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管理,制定防治计划,并详细记录实施情况,1级糖尿病患者随访1次/月,2级患者每季随访1次,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药物治疗等方面予以医学指导。有些患者由于疾病相关知识缺乏,认为血糖正常后。就放松了对饮食的控制,并且自行停药,有一部分又因为极度限制饮食,对疾病造成了不良影响,责任医生可以根据年龄、文化程度等不同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健康宣教,及时发现、纠正患者的错误知识,参照《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0),选择低血糖指数食物,如燕麦、大麦、大豆、牛奶、酸奶等,增加高纤维食物摄入,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如果发现血糖异常波动,寻找原因,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及饮食结构,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使部分并发症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及早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2.4 1次/月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邀请患者参加,由血糖控制较好者介绍经验,鼓励病友之间互相交流。向社区居民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普及科学知识。指导血糖仪及胰岛素笔的使用、注意事项。
2.5由街道组织每2年为>60岁老人体检1次,责任医生把结果记录入档案,对新发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电子化规范管理。街道、社区等多方筹措资金,增添健身设施,改善环境,便于辖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
2.6中心考核组每季度对责任医生负责的慢性病患者进行考核,每个责任医生抽取20份糖尿病档案,核对医生有否上门或电话随访,患者的近期用药情况、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饮食、运动锻炼、吸烟情况有无改善,与电脑录入的情况是否相符,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3结果
通过对辖区31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前后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对疾病的基本知识、危险因素、饮食远动的重要性及服药依从性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不良生活习惯逐渐改善,见表1。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见表2。疾病控制率、知晓率明显提高,并发症降低。
4体会
社区综合干预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工程,充分发挥和应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连续性、综合性的特点和优势,把工作重心从以治疗为重点转向以预防保健为重点,以医院为中心转向以社区为中心。调动患者参与各项健康管理的积极性,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治疗为主动促进健康,自我约束能力明显提高,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疾病知晓率、血糖控制率明显提高,降低了并发症及医疗费用,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健康。对达到控制慢性病发生发展起着重大的远期效应。
参考文献:
[1]严秋萍.浅谈糖尿病现代综合疗法的教育目标[J].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03,1(4):16-17.
[2]范淑玉.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护与护理干预[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3):455-457.
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