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2015-07-07姜秀莲

医学信息 2015年15期
关键词:活血化瘀冠心病

姜秀莲

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中医辩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将所选的病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症型采取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中医辩证疗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临床治疗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44%(38/3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05%(32/39),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2%,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的症型选择合适的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中医辩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满意,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中医辩证;冠心病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根据冠心病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的不同,结合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肌酶等相关检查,将其分为若干证型,在此基础上立法、选方、用药,并随病情变化灵活加减。根据冠心病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中医通常将其分为寒凝心脉型、心血瘀阻型、痰浊壅塞型、气阴两虚型、心肾阴虚型、阳气虚衰型六种基本证型进行辨证治疗[1]。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观察组39例采用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中医辩证治疗,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将所选的病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8.2±3.5)岁,病程在1~7年,平均病程(4.6±2.2)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8.6±3.3)岁,病程在1~6年,平均病程(4.3±2.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患者首先给与卧床休息、吸氧、扩冠、利尿、强心、控制血压和血脂等基础治疗,注射血塞通300mg(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0136)+2ml 5%葡萄糖液,1次/d,30d为1个疗程。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症型采取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中医辩证疗法进行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患者采用桃仁、红花、枳壳、降香(后下)各9g,赤芍、白芍、生地各15g,川芎、当归、川牛膝、地龙各12g、丹参18g、柴胡、延胡索各10g、甘草6g。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χ2检验,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通过临床治疗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44%(38/3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05%(32/39),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2%,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根据冠心病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中医通常将其分为寒凝心脉型、气滞心胸型、痰浊闭阻型、瘀血痹阻型、心气不足型、心阴亏损型、心阳不振型7种,下面是其临床表现。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冠心病病机复杂,病情多变,因此在一个证型中又会出现许多变化,也可以把这些变化看成是多个"亚型",或兼证、并见证等。①寒凝心脉型[2]:卒然心痛如绞、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心悸气短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多因气候骤冷或骤遇风寒而发病或加重症状,舌苔薄白,脉沉紧或促;②气滞心胸型: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胸胁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舌苔薄或薄腻,脉细弦[3];③痰浊闭阻型:胸闷重而心痛轻微、肥胖体重、痰多气短,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黏、恶心、咳吐痰涎、舌苔白腻或白滑、脉滑;④瘀血痹阻型: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弦涩或结、代、促;⑤心气不足型: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动则益甚、心中动悸、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面色咣自或易出汗,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⑥心阴亏损型: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闷痛、心悸怔忡、五心烦热、口干盗汗、颜面潮热、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⑦心阳不振型: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神倦怯寒、面色咣白、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苔自或腻、脉沉细迟。

心血瘀阻是冠心病最基本的发病机制,心血瘀阻型也是冠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主要证型。鉴于血瘀与冠心病的关系,活血化瘀法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瘀血的形成有多种因素,要视其证候寒、热、虚、实之不同,在活血化瘀药物中有针对性地配以温、清、补、攻诸法,选择适当的药物,有的放矢,恰到好处,才能药证相符。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其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调经止痛、凉血消痈之功效,由于其活血化瘀的功效甚佳,且兼能养血,故有"丹参一味,功同四物(四物汤)"之说。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之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下、瘀滞作痛、癜瘕痞块,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以及肝郁胁痛、恶疮肿毒等。随着对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丹参的用途日趋广泛,在治疗冠心病的众多方剂中,绝大多数都少不了丹参。丹参的用法一般为5~15g/次,水煎服,活血化瘀宜酒炙用。应当注意的是丹参反藜芦,二者不能同用。现代研究表明,丹参含有丹参酮、隐丹参酮、三氢丹参酮、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参素、维生素E等成分,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脏功能,并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同时,丹参还有抗凝、抗炎、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护肝降酶及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等作用。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对病情急重、变化快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来说,单纯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显得力量单薄,宜中西医结合积极救治,以提高临床疗效。本组资料显示,根据患者的症型选择合适的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中医辩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满意,且安全性较好。

参考文献:

[1]邓鸥鸥,张伟彬.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2:108-110.

[2]申淑红.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4:82-83.

[3]白玉华,太平.蒙医辨证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4,10:79.

编辑/哈涛

猜你喜欢

活血化瘀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基于撤药分析法的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作用贡献研究
基于撤药分析法的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作用贡献研究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辨证及用药规律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分类算法在活血化瘀类药物挖掘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