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的产科临床治疗分析
2015-07-07郭岚刘月玲
郭岚++刘月玲
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上治疗新生儿窒息的效果,总结有效的治疗措施。 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窒息患儿105例,其中轻度窒息患儿79例,重度窒息患儿26例,对其实施抢救,分析、比较二者的复苏率与后遗症发生率。结果 全部患儿经过抢救与治疗均复苏,复苏率达到100.0%,完全复苏率为85.7%。其中轻度窒息患儿的完全复苏率为93.7%,远大于重度窒息患儿(61.5%)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窒息患儿共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肾功能损伤1例,心功能损伤1例,HIE 2例,后遗症出现率为15.4%,远大于轻度窒息患儿(0),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患儿总的后遗症出现率为3.8%。结论 发生新生儿窒息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实施抢救与治疗,尤其是对重度窒息患儿,科学、准确地实施抢救步骤,使患儿的完全复苏率提高,避免发生后遗症,保障患儿今后健康发育。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临床治疗;后遗症出现率;完全复苏率
产科中常见的一种新生儿突发症状就是新生儿窒息,是因为新生儿气体交换能力较差,且呼吸功能不全导致其难以正常呼吸[1]。许多不同方面的因素都可能造成新生儿窒息,通常以脐带绕颈、早产等为主。除了会对其今后的智力发展造成影响之外,还存在致死的可能性[2]。我院于2012年7月~2014年1月成功治疗了105例新生儿窒息患儿,效果良好,现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窒息患儿105例,包括早产儿38例,足月生产的67例,采用Apgar评分法评价后发现均与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标准相符合,而且轻度窒息患儿79例,即Apgar评分为4~7分,重度窒息患儿26例,即Apgar评分为0~3分。
1.2方法 胎儿娩出之前全部儿科医师进入手术室或产房中同产科医师合作共同开展以下操作。首先提前准备好新生儿复苏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所有药物和器材,在明视状况下为全部患儿插入气管导管,并将胎粪或黏液经过气管导管吸取干净,如果有必要可以将胎粪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等待患儿肤色逐渐转红、出现自主呼吸、肢体活跃之后即可将气管导管缓慢拔除,此时大部分患儿能够自行哭啼。假如患儿仍然没有自行哭啼,临床医生为引导其哭啼可将针刺人中或给予轻微刺激。若患儿为重度窒息,可科学给予适量的人工呼吸,以双侧胸廓稍稍抬起为度控制施加人工呼吸的压力,并以新生儿的肌力、呼吸心率等情况为依据按压心脏进行辅助治疗。假如患儿在接受胸外按压与正压人工呼吸30s后心率始终低于55次/min,或者心博已经停止,应尽快采取药物治疗方式,可选择扩容剂、碳酸氧钠、纳洛酮、肾上腺素进行治疗。
患儿复苏后应对其精神状态、肤色、心率与呼吸等各方面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继续给予其面罩与头罩,促进大脑、肺部与呼吸的供氧增强,使其正常体温得以维持,并注意保暖。以患儿的身体状况为依据给予适量青霉素或维生素K1,避免发生细菌感染或颅内出血。嘱咐产妇对于刚苏醒的患儿不要过早哺乳,可采取静脉补液的方法将必需的营养输送给新生儿。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抢救之后患儿是否复苏,并分别统计轻度窒息患儿与重度窒息患儿的复苏情况。患儿出院后定期进行回访,统计患儿出现后遗症的情况[3]。
疗效判断标准:经过抢救与治疗,患儿复苏,10min后采用Apgar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若新生儿情况基本好转但评分低于8分则判断为基本复苏,若评分等于或大于8分则判断为完全复苏。总复苏率按照公式(基本复苏例数--完全复苏例数)/总患儿例数×100%=总复苏率进行计算。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时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6.0,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并采用x2进行组间比较的检验。如果P<0.05,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轻度及重度窒息患儿的复苏情况 本次研究中的105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经过抢救与治疗均复苏,复苏率达到100.0%,完全复苏率为85.7%。其中79例轻度窒息患儿中基本复苏者5例,完全复苏者74例,复苏率为100.0%,完全复苏率为93.7%;26例重度窒息患儿中基本复苏者10例,完全复苏者16例,复苏率为100.0%,完全复苏率为61.5%。轻度窒息与重度窒息患儿的复苏率相同,但前者的完全复苏率明显大于后者,复苏情况较好,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轻度及重度窒息患儿的后遗症情况对比 经回访发现,本次研究中的轻度窒息患儿没有发生任何后遗症,后遗症出现率为0,重度窒息患儿共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肾功能损伤1例,心功能损伤1例,HIE2例,后遗症出现率为15.4%,远大于轻度窒息患儿,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患儿总的后遗症出现率为3.8%。见表2。
3讨论
产科之中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新生儿窒息,假如没有得到及时抢救,患儿很可能会患心、肾功能损伤等后遗症[4]。抢救生命是复苏新生儿窒息的主要目的,但同时还要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急性缺氧而可能引发的后遗症。在抢救新生儿的过程中,正压通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措施,无法被任何药物所替代。缺血和缺氧都是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后果,很可能损害患儿的多个器官。但重度窒息患儿由于短时间内脏器损伤害严重,发生后遗症的几率较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全部患儿经过抢救与治疗均复苏,复苏率达到100.0%,完全复苏率为85.7%。其中轻度窒息患儿的完全复苏率为93.7%,远大于重度窒息患儿(61.5%);重度窒息患儿共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肾功能损伤1例,心功能损伤1例,HIE2例,后遗症出现率为15.4%。说明发生新生儿窒息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实施抢救与治疗,尤其是对重度窒息患儿,科学、准确地实施抢救步骤,使患儿的完全复苏率提高,避免发生后遗症,保障患儿今后健康发育。
参考文献:
[1]李桂花,苏智华.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治疗102例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13):94-95.
[2]党利梅.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抢救与及护理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04):159-160.
[3]白华,王胜.苯巴比妥对于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635-4636.
[4]邱慧宝,周岳琴,黄骋.纳络酮、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01):45-48.编辑/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