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教育体系下的小学数学阳光课堂探微

2015-07-07左郁

关键词:阳光教育小学数学

左郁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追求卓越,崇尚阳光,充分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坚持“托起心中的太阳”的哲学精神,创树“仁爱、智慧、健康、上进”的核心价值观。课堂教学是阳光教师专业成长、职业价值体现的一方沃土,课堂教学是黎小打造“阳光学校”的突破口和主阵地。

关键词:阳光教育;小学数学;阳光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45-2

所谓阳光课堂,我们的理解是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学得轻松、快乐,并学有所得。我们以“微教研”(微型课、微课题、微观察等)作为研究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围绕“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和有效落实”为主题,打造阳光课堂,要求每位教师把“精确书写教学目标”作为备课重点,把“分步落实教学目标”作为实施重点,把“测量教学目标达成度”作为评价重点,努力构建“阳光课堂”,逐渐形成我校阳光课堂的风格,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做到:(1)坚持“一个主张”:主张学生自主尝试,在完整的学习生活结构中获得个性的完满,(2)提倡“两个带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问题带进课堂,(3)体现“三个优化”: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4)常用“四种行为”: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理解的点头、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大拇指。使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得已彰显。

一、阳光课堂是体验过程、关注生成、充满快乐的课堂

案例1:“超市购物”。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元、角、分》中巩固练习教学环节。(苏教版第二册第66~67页)

课前: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去逛超市,要求学生用今天学到的元、角、分的知识买一些学习用品或生活必需品。

上课:小组之间共同汇报自己的成果。接着,每个组自己建立一个小超市,有1~2位同学当售货员,其余同学当顾客,在课堂中展开了一次有趣的超市购物创设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模拟超市的购物活动结束后,请学生交流购物的体会,说说“你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你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你买了什么?还剩多少钱?”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换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1教师把学生生活中的购物与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既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得到了提高,又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得到了发展。在本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本课新知的掌握情况,更关注他们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态度,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适时进行点拨和鼓励。如促其成功法:你真有勇气,为大家开个好头!你说的比我原来的想法要好,真了不起!帮其成功法:你的想法挺有主见,能把想法说清楚吗?还有一个机会,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聪明才智,你愿意吗?盼其成功法:我们让暂时还有理解的同学想一想,给他们一点时间好吗?别急,再想想,你会想起来的;别泄气,还有机会等。这样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充满温馨,悦纳博爱,从内心的深层次上感悟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二、阳光课堂是挖掘智慧、主动建构、充满上进的课堂

案例2:“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苏教版第十册第104页)

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电脑媒体将圆16等分后电脑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后,电脑继续分32等分、64等分、128等分……

教师启发学生:“你能拼成一个你自己熟悉的已学过的图形吗?”(在电脑上操作)。要求边拼边思考以下问题:拼出的图形近似什么形状?

然后各小组动手操作,再派代表汇报。

生1说:“我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2说:“我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生3说:“我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

生4说:“我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梯形。”

接下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排出的图形面积和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讲出的图形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怎样推导圆面积公式。

反思:在《数学课程标准》“对几何直观的理解及培养策略”中指出:借助几何直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不仅使解题过程变得简洁,还开拓解题的思路,为研究和探索数学问题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本课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初步了解极限思想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案例2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并亲身探索,从而牢固地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实践,积极思维,驰骋想象,不仅加强了对圆面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还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和谐愉悦的发展,激发创新的意识。学生智慧的产生并非取决于特殊的过程,而是特殊的创念。当普通的心理过程在有能力的人那里经过有智慧性的意向引导时,智慧性创造物就会出现。学生虽小,但其内心却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力。为此,我们尽量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挖掘智慧,保护其好胜、好奇、好问的心理,鼓励学

生开放思维,允许“标新立异”,让课堂充满快乐。

三、阳光课堂是有效探索、崇尚简约、领悟成功的课堂

案例3:“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苏教版第八册第77页)

教学材料:一根吸管、一段铁丝,一把剪刀

本教学环节引入用:一根吸管剪成三段,穿入铁丝再头尾相连,能围成什么图形?一定是三角形吗?自己试试看。

展开:让学生展示作品①②③能围成的三角形,④⑤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为什么④⑤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两条边和第三条边一样长。

生:两条边比第三条边短。

得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新知拓展用:剪三段围成三角形的奥秘解析。

师:刚才小朋友剪三角形,第一刀剪下去的两段分别是什么?

生:剪一刀,左边是一条边,右边就是两条边的和。

师:有些吸管围不成三角形,这第一刀应该怎样剪一定围不成三角形?

生:剪中点,因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

师:那么第二刀要在哪里剪,一定不能围成三角形?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的第二大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猜想验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案例3中,教师在新知引入时选择简单易操作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剪吸管并用铁丝连接剪好的三段吸管,形象、有趣,既有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又有动手能力的培养。新知拓展时又来组织学生探索剪吸管围三角形的奥秘,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扣住重难点,具有数学价值和思考价值,真正做到了一材多用,简化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环节“因朴素而深刻”,数学课也因此而显得更加简约,留给学生感悟的时间和空间。伴随着学生在课堂中一次次的自行发现、概括、探索高潮迭起,学生体验到学习的甘苦,领悟到成功的愉悦,优良学习品格得到发展。

在黎小“阳光教育”下的阳光课堂中,我们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教研活动,使数学课堂教学悄然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学生们喜欢在课堂中学习,而且有了成就意识,喜欢有人欣赏,喜欢与他人交流合作,喜欢与他人一起分享学习的成果。我们不只是在简单的教和学,我们还在感受课堂中动态的生成和生命成长,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满足感才会得到成全,我们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猜你喜欢

阳光教育小学数学
让学生在“阳光教育”中持续生长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课堂教学阳光化
实现“阳光教育”的方法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特色“阳光教育”促学校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