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游戏促幼儿全面发展
2015-07-07陈丽华
陈丽华
摘要:幼儿园游戏是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语言,借助各种实物,通过身体和心理的模仿、想象来反映生活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实践。幼儿在游戏中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学到知识,增长智慧,培养优良品德,提高生理和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全面发展。本文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情商智力以及给幼儿一个美好童年四个角度,探讨了以游戏为支点的幼儿教育如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游戏反映发展,游戏巩固发展,游戏促进发展。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18-1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是立国之本。”游戏是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最能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一方面,游戏能促进幼儿知识经验的再现,另一方面,游戏又能为幼儿培养各种能力创造广阔的空间。那么,游戏究竟如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内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动作是构建智力大厦的砖瓦。陶先生认为:“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作为老师,在游戏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第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有效的活动目标和内容。例如小班幼儿对活动过程比较感兴趣,教师应给孩子提供足够数量的同等材料,让每个孩子都有观摩学习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掌握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而当中班和大班的幼儿逐渐对游戏结果表现出兴趣时,教师可提供一些辅助材料,指导幼儿参与游戏,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
第二,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投放不同的活动材料,这是针对同一个游戏的不同过程来说的。幼儿对游戏,会产生一种不可遏止的兴奋情绪和操作欲望,这也是投放材料时所要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但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发放不同难度的材料,从而满足每个幼儿的需求。
二、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想象力发展特点,给予不同指导,创新幼儿的思维能力
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创造想象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状况,挖掘幼儿的创造潜力,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想象力发展特点给予不同指导。一般来说,小班幼儿的想象力发展水平是最低的,教师应该从记忆表象的积累入手,鼓励幼儿多看、多摸、多动,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并且他们多数活泼好动,创造潜能也较小班幼儿有了很大提高,此时教师应该着重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提供更多的变式,从而促进其创造想象力的发展。在幼儿园经常能看到幼儿专注于积木的形状,并把这些形状想象成各种物体,例如长方形的积木可以是香皂、钱、手机等,三角形的可以是水龙头、屋顶、开关等。
三、通过不同种类的游戏锻炼,提升幼儿的情商智力
游戏根据不同的分类,可以有单独游戏、平行游戏(适合小班)、联合游戏(适合中班)、合作游戏(适合大班)。小班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比较注重自己的游戏材料,不大会关注别人的看法;而到了中大班,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难免要和其他的幼儿打交道,他们在与他人相互接触和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锻炼自身情商智力的时候。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给幼儿一个美好的童年
幼儿在游戏的时候,其经验往往是综合的,不会出现语言、社会、认知、动作等领域的割裂或具有孤立的单一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组织各种有趣、丰富的游戏活动,如小班可以在晨间开设适宜的区域游戏活动,让幼儿自主的选择游戏内容,以达到发展的目的;户外时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发展走、跑、跳、平衡等基本能力;创造性游戏时可以开设利于幼儿模仿创造成人的游戏主题,如娃娃家、点心店、建筑工地、公共汽车等;让游戏活动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幼儿开开心心地来,高高兴兴地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他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可以说,游戏反映发展,游戏巩固发展,游戏促进发展。
游戏源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游戏教学要兼顾孩子的认知、情感、语言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将手工、绘画、科学等方面的内容融为一体。陶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在幼儿教育中,要充分利用游戏的优点,以游戏为支点,准确定位,在游戏过程中不断转换角色,既是游戏材料提供者,又是游戏指导者,还是游戏的参与者,从而达到幼儿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情商智力的全面提高,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萍.谈有效组织游戏活动的策略——以游戏教学对比活动《猜帽子》为例[J].早期教育,2011(01).
[2]丁恩燕.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教学探究[J].科教创新,2010(07).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