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诊断价值

2015-07-07张晓红张崇杰王晋君王俊波郭兴华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危险度供血危险性

张晓红张崇杰王晋君王俊波郭兴华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山西运城044000)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来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充质细胞的非上皮性肿瘤。可发生在胃肠道任何部位,亦可发生在胃肠道以外,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笔者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GIST,探讨其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原发性GIST病例共13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肿瘤最大直径3.5~10.4cm,平均6.5cm,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4.3岁,所有病例均行64排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

1.2 检查方法:本组病例均使用飞利浦64层螺旋CT机,患者检查前禁食6h以上,扫描前30min口服温水750~1000mL以充盈胃肠道,首先从膈顶至耻骨联合上缘行CT平扫,扫描参数:层厚3mm,层间距3mm,螺距为1.0;管电流250mA,管电压120kV,矩阵512×512。平扫完成后,使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肘静脉注射碘海醇(300mg/mL)90~100mL,注射速度为3.5mL/s,采用造影剂智能跟踪技术,选择腹主动脉腹腔干平面为监测层面,当CT值达120HU时启动扫描,静脉期再延迟70~80s,所有数据传入Extended BrillianceWorksapce工作站上运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组(VR)进行图像后处理。

由两名主治医师以上的影像诊断医师独立阅片,对图像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分析记录病变的大小、部位、形态、生长方式、密度、周围脂肪间隙、强化方式、肿瘤血管影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方面。二人不一致时讨论取得一致,最后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2.结果

2.1 GIST的部位、大小及生长方式

13 例GIST,发生在胃部9例,食管1例,小肠3例。肿块大小以5cm为界,<5cm组5例,≥5cm组8例。黏膜下型4例,肌壁间型2例,浆膜下型7例。

2.2 MSCT表现

①平扫密度:4例密度均匀,无囊变坏死,其中1例可见点状钙化灶;9例密度不均匀,可见囊变坏死,其中1例与小肠相通,肿瘤内可见气体密度影。

②强化方式:轻中度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明显强化9例。增强后所有GIST病变的静脉期CT值均高于动脉期,呈渐进性的强化趋势。

③瘤周及瘤内血管影:经MIP及MPR重建,肿瘤周围及内部可见供血动脉7例,表现为供血动脉在肿瘤边缘绕行,并发出小分支深入肿瘤内部。

④肿瘤周围脂肪间隙:5例周围脂肪间隙清楚,8例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分界不清。

2.3 手术病理结果

13例病变中,高度危险性6例,其中一例发生肝脏转移,中度危险性3例,低度危险性4例。

不同危险度GIST的MSCT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病变危险度的对照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高、中、低度危险度的GIST在MSCT上肿瘤大小、平扫密度及强化方式、肿瘤血管影、周围脂肪间隙方面有不同影像表现。由于样本小,未做医学统计。

不同危险度GIST的MSCT表现与病变危险度的对照(表1)

3.讨论

GIST属于潜在恶性风险的肿瘤,手术切除后易复发、转移,MSCT是目前诊断GIST的最佳方法,能准确定位、初步判定术前恶性风险度[2]。

3.1 临床表现GIST多见于中年及老年,40岁以前少见,发病的中位年龄为50~60岁。症状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肿物与肠壁的关系以及肿瘤的良恶性有关,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3]。常见症状为腹痛腹胀、包块、贫血或消化道出血症状。GIST局限性向腔内、腔外或同时向腔内腔外混合生长,且多以向腔外生长为主,因此很少出现肠梗阻征象[4]。

3.2 MSCT优势①MSCT成像范围广,扫描时间短,一次屏气可以快速完成检查。②CT增强扫描可显示病变强化特点,强化方式,分析病灶的性质和供血丰富与否。③强大的后处理三维重建:MPR、MIP和VR的图像,通过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还可以了解肿瘤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及有无远处转移。

3.3 MSCT在预测GIST危险度中的价值

本组13例原发性GIST,高、中、低度危险性在肿瘤的大小、平扫密度、肿瘤血管及瘤周脂肪间隙清晰与否有不同影像表现。各级危险度GIST病变的静脉期CT值均高于动脉期,呈渐进性的强化趋势,与任阿红[1]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高度危险性GIST表现为肿瘤体积大、平扫密度不均匀、瘤周可见供血动脉、肿瘤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少数小于5cm的肿瘤也可以为高度危险性,因此在术前评估GIST病变的危险度时要结合MSCT表现的多项潜在高危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而肿瘤出现侵犯周围组织,腹腔网膜播散,远处转移,淋巴结肿大等则是肯定高度危险性的MSCT特征。

4.结论

MSCT是目前诊断GIST的最佳方法,CTA三维重建,通过不同角度观察肿瘤及其供血动脉,可以准确定位。对于胃肠道不同危险性GIS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并在某些影像征象有差异性,可以对病变危险性做出初步预测,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估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1] 任阿红,刘剑羽,周延,等.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病变危险度的预测价值,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3),226-231.

[2] 张洪静,黄娟,敖平,等.64层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8):885-889.

[3] 李健丁,乔英,贺敬红.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及不同危险性征象分析[J] .当代医学,2010,16(8):28-31.

[4] 袁汉强,崔冰,区尚之,等.胃肠间质瘤MSCT三期扫描的CT诊断价值[J] .中国CT与MRI杂志,2009,(4):48-50.

猜你喜欢

危险度供血危险性
胃间质瘤超声双重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危险性感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胃间质瘤的MRI诊断及侵袭危险度分析
基于AHP对电站锅炉进行危险性分析
能谱CT定量参数与胃肠道间质瘤肿瘤危险度的关系
辣语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