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八年制课程整合风湿免疫科模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5-07-07庞亚飞徐茂锦赵东宝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7期
关键词:免疫科教研室风湿

庞亚飞,高 洁,徐茂锦,赵东宝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风湿免疫科;2.内科教研室,上海200433)

医学八年制课程整合风湿免疫科模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庞亚飞1,高 洁1,徐茂锦2,赵东宝1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风湿免疫科;2.内科教研室,上海200433)

课程整合作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已被广泛认同并不断探索。2011~2014年该校对医学八年制课程整合风湿免疫科模块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课程整合的整体目标为出发点,建立课程整合领导小组,做好前期整合资源的准备,全面、科学、深入地将各学科知识技能进行整合,优化教学方式,完善考评制度。通过该课程的整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了临床技能,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综合、临床与基础学科的互相渗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医学;风湿;免疫;课程整合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对当今医学教育事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弊端显现得愈发明显,延续多年的“基础课程、桥梁学科、临床学科”的三步走战略对医学教育的贡献也已力不从心[1]。该教育模式由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Flexner首次提出[2],其虽具有教育成本低廉、知识系统性等特点,但同样具有一些致命的缺点,尤其体现在知识传授的时间间隔较大方面。对风湿免疫科的病理生理等内容主要是在大学本科二年级进行授教,然而接触风湿免疫疾病却是在本科三年级,时隔一年之久,学生难免对基础知识有所遗忘,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学生掌握、理解困难。为顺应医学教育的需求,课程整合模式不断发展起来,现已成为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的主导潮流。课程整合的优势在于各学科间的结构优化、相互交叉渗透,通过科目的整合及科际的结合,突破传统教育学科间的隔阂,将相关医学知识整合在一起[3]。

早在1952年,美国学者就提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4];1993年国际医学教育峰会将该模式正式确立,并不断推进,围绕器官或系统将医学课程重新整合,以促进学科间的综合性[5]。近年来,我国课程整合的脚步不断向前,抓住各个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将其结构内容有机整合形成一种新的教育课程。对风湿免疫科的学习,要将内科学、外科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药理学、皮肤性病学、影像学等学科内容相互结合,使学生对疾病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增加了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并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联想发散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但由于课程整合的成本较高,对教师的学科综合性要求相对较高,也使课程整合的开展受到一定阻力和影响,目前,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6]。2011~2014年本校对医学八年制课程整合风湿免疫科模块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现报道如下。

1 实施策略

1.1 课程整合领导小组的构建 病理教研室、病理生理教研室、免疫学教研室、皮肤性病学教研室、药理学教研室、内科及外科教研室分别推荐骨干教师或指导教授,在其中选取小组负责人,并协调各教研室工作、制定工作安排,确保学科间相互融合及其科学性。

1.2 整体目标的确定 召开小组成员会议,确定各学科的精髓及教学目的,结合临床工作需要,并充分进行调研,最终确定整体教学目标如下。

1.2.1 认知目标 掌握风湿免疫疾病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治方法等。

1.2.2 技能目标 掌握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分析判断及病例分析等。

1.2.3 职业素养目标 培养良好的疾病诊疗沟通技巧,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引导良好的医德风尚,树立人文关爱情怀。另外还应加强对科技前沿的了解和介绍。

1.3 整合资源的准备 为促成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科间综合性思维,各教研室教师应互相听取彼此的课程内容并进行互相评价指导,将其他学科与各自学科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从疾病的发生、发展到疾病的诊治有进一步的认识和飞跃,建立综合的思维逻辑方式。并选派各科室优秀人员到国外学习,深刻认识课程整合的先进理念,并相互交流[3]。为推进该次课程整合还通过网络、会议等方式宣传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等理念,促进师生的教育、学习观念的转变,以顺利推进课程整合的改革。

1.4 整合内容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将陈旧的知识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将各学科内容进行互补,加强学科间联系,这样既减少了课程内容不必要的重复,也减少了教学课时。与此同时,将病理、病理生理、药理、免疫及临床(皮肤性病、内科、外科、影像科)相互结合,使知识的传授更加全面,并且避免了知识内容衔接性差、与临床脱轨等传统教育的缺点。此外,将减少的课时用于案例分析讨论和临床技能训练,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5 教学方式的优化 通过以上方式对授课教师的不断培养,使授课教师打破学科间界限,全面、细致、综合地讲授知识,不再是仅仅讲授自己教研室所熟悉的部分,更加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鼓励教师不断学习进修,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与职业素养,进而为全面的传道授业做好充分准备。应提倡并实施集体备课,避免单独教研室备课所导致的学科局限性,促进交流的同时,统一了教育、教学理念与任务目标,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另外应跟进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7]。由于教材的信息量有限,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可应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后拓展。课堂上应注重案例分析的讨论,以此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培养临床思维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1.6 考评制度的完善 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考评制度也随着课程整合的改革而进行相应调整。为适应临床技能及个人素养的提升需求,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应增加人文社科等方面的考核,不仅要体现知识的专业性,还要强调临床知识的综合性。除传统的期末考试外,还应加入案例分析、临床操作技能考评。最终以理论笔试成绩的60%、案例分析的15%、临床操作技能的15%、平时课堂表现的10%作为最终成绩。这一评分标准不仅适应了考评需求,也促使学生全面学习,告别医学院学生是“书呆子”的说法。为巩固知识,还应建设网络题库、临床操作模拟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提升个人素养。

2 课程整合的反馈

通过课程整合,提高了学科间知识的综合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采用问卷方式进行满意度调研,包括知识传授的综合性、连贯性、考评制度的科学性、自我评价4个部分。以0~ 10分为很不满意,11~20分为较不满意,21~30为较为满意,31~40为满意。共发放问卷460份并全部收回。最终满意度评分均为满意,可见该次课程整合得到师生的认可,教学效果好,见表1。

表1 各年级学生对课程整合的满意度(±s,分)

表1 各年级学生对课程整合的满意度(±s,分)

年级2011级2012级2013级2014级n 满意度116 121 109 114 32.18±4.57 30.28±3.16 31.80±3.35 33.71±3.09

总之,课程整合打破了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综合性更强,更加注重学科间的教学差异,强调临床技能和临床问题的解决能力[8]。风湿免疫科的课程整合涵盖知识面较广,既有横向整合,又有纵向整合。增加的小组讨论病案分析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等。新理念下的PBL学习模式,不仅基于问题本身,更注重患者的异质性、特殊性,这对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但为了将多个学科间的知识相互整合,也会造成组织结构的不稳定[9];有时因准备工作不充分,也会受到广大师生的质疑;有些师生的教育模式长期固化一时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但无论如何,课程整合的优势越发清晰,课程整合的大潮不可阻挡,应积极探索与实践,推动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

[1]罗本燕,唐敏,许毅,等.医学八年制课程整合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神经精神与运动模块Ⅰ为例[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5):1020-1022.

[2]Muller JH,Jain S,Loeser H,et al.Lessons learned about integrating a medical school curriculum:perceptions of students,faculty and curriculum leaders[J].Med Educ,2008,42(8):778-785.

[3]Eisenstein A,Vaisman L,Johnston-Cox H,et al.Integration of 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medicine:the innovative approach of the cadaver biopsy project at the 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J].Acad Med,2014,89(1):50-53.

[4]柴文戍,张锦英.浅谈医学教育转型与临床课程整合[J].医学与哲学,2014,35(6A):78-80.

[5]厉岩,蔡瑞鹏,郑競力,等.八年制医学教育三阶段综合考试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1-3.

[6]曾静,卿平,左川,等.临床医学专业系统整合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5):548-552.

[7]薛磊,李建华,徐米清,等.医学模拟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72-73.

[8]凌斌,邓世文,张艳,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改革的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131-133.

[9]于翠翠.课程整合的现实问题与可能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61-64.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7.053

B

1009-5519(2015)17-2687-03

2015-05-25)

第二军医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卓越军医培养体系研究计划资助项目(CMC2014022)。

庞亚飞(1977-),女,浙江天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风湿病的研究;E-mail:PYF040921@163.com。

赵东宝(E-mail:dongbaozhao@163.com)。

猜你喜欢

免疫科教研室风湿
全科住院医师在风湿免疫科轮转时带教模式的探讨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能级进阶模式下风湿免疫科护士分层次培训管理实践的效果
河南省高校音乐学院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牙痛、烂牙需要看“风湿免疫科”
痛风不是风湿 罪魁祸首在嘌呤
当场止痛的风湿宝 寻找合作团队和个人
冬病夏治,巧治风湿骨痛
趣闻
风湿骨痹口服液急性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