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力电池组装线电芯搬运机械手应用设计

2015-07-07徐光银

制造业自动化 2015年1期
关键词:输送线电芯机械手

徐光银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合肥 230011)

0 引言

现代工业机械手,是基于示教再现和主从控制方式,能适应产品种类变更,具有多自由度动作功能的柔性自动化设备[1]。90年代至今,气动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死区,经历着飞跃性的发展,人们克服了阀的物理尺寸局限,真空技术日趋完美,高精度模块化气动机械手问世,智能气动这一概念产生,气动伺服定位技术使气缸高速下实现任意点自动定位,智能阀岛十分理想的解决了控制问题[2~4]。

气动机械手作为机械手的一种,它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动作迅速、平稳、可靠、节能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5,6]。气动机械手主要包括感知、定位、控制、执行部分,采集感知和控制信号均由智能阀岛来处理,气动伺服定位系统替代了伺服电机、步进马达或液压伺服系统,气缸完成原来由液压缸或机械所作的执行动作[7]。

公司动力电池组装线卷绕段至平压段输送线之间的电芯搬运,需要人工作业,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因此需要应用气动自动化技术,设计电芯搬运机械手,将卷绕段输送线上的电芯,自动取料放置到平压段输送线上,实现两段输送线间的自动化连接,高电芯搬运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如图1所示)。

图1 动力电池组装线电芯搬运机械手平面图

1 电芯搬运机械手应用设计

电芯搬运机械手包括定位机构1、抓取机构2、移动机构3。当电芯从卷绕机自动下料至卷绕段输送线上,随着输送线移动到机械手的定位机构1的位置,定位机构1对电芯进行准确定位,电芯定位后,抓取机构2进行抓取,电芯抓取后,移动机构3将电芯从卷绕段放置到平压段输送线上,如图2所示。

图2 动力电池组装线电芯搬运机械手结构图

1.1 定位机构

机械手定位机构主要包括推杆1、归正毛刷2,设计原理是分别实现X、Y轴方向的定位,当电芯X轴方向不在输送线中间时,此机构通过两侧的气缸式推杆1同时将电芯推向输送线中间位置,当Y轴方向未靠输送线挡边时,此机构通过归正毛刷2使电芯侧面靠在输送线挡边上,如图3所示。

图3 机械手定位机构结构图

1.2 抓取机构

机械手抓取机构主要包括旋转气缸1、手指气缸2、抓手3、传感器支架4、压紧条5,设计原理是传感器支架4上的传感器感应卷绕段输送线上的抓取位有电芯,手指气缸2开始动作,抓手3进行抓取,电芯抓取后,压紧条3压紧电芯,防止电芯在移动过程中掉落,电芯在移动过程中,旋转气缸1同时动作,完成电芯90°旋转,如图4所示。

图4 机械手抓取机构结构图

1.3 机械手移动机构

机械手移动机构主要包括Y轴驱动电机1、Y轴导轨丝杠2、X轴驱动电机3、X轴导轨丝杠4,设计原理是电芯抓取后,Y轴驱动电机1驱动抓取机构,先沿着Y轴导轨丝杠2移动到平压段输送线后,X轴驱动电机3驱动抓取机构,再沿着X轴导轨丝杠4将电芯放置到输送线上,如图5所示。

图5 机械手移动机构结构图

2 实施效果

动力电池组装线电芯搬运机械手实施后,实现了卷绕段与平压段电芯的自动化搬运,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单班搬运人员由实施前的1人减少到0人,每日双班即减少电芯搬运人员2人。

机械手搬运时间计算公式:

式(1)中,CT为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即节拍[8];

SX为X方向的移动行程;

SY为Y方向的移动行程;

V为转移机械手的移动速度;

TA为抓取电芯时间;

TB为放置电芯时间;

TC为抓取延迟时间;

TD为放置延迟时间。

机械手转移机构的移动速度为800mm/s,Y方向移动行程为1200mm,X方向的移动行程为400mm,每次3个电芯的抓取时间1.2s,放置时间0.9s,抓取延迟时间0.4s,放置延迟时间0.5s,每个电芯的搬运节拍计算为:

CT=((1200+400)/800+1.2+0.9+0.4+0.5)/3=(2+1.2+0.9+0.4+0.5)/3=1.67s

因此实施后双班减少作业人员2人,机械手自动搬运节拍为1.67s/只,满足生产线平均每只电芯2s的节拍要求,提高生产效率。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动力电池组装线卷绕段至平压段输送线之间需要人工搬运电芯,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的现状,将自动化搬运机械手引入到动力电池组装线的生产过程中,提高电芯搬运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1]张健民.工业机器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2]SMC(中国)有限公司.现代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陆鑫盛,周洪.气动自动化系统的优化设计[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4]陶湘厅,袁锐波,罗璟.气动机械手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机床与液压,2007,35(8):226-228.

[5]马振幅.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陈新之,张安龙.装配线机械手电气混合控制[J].液压与气动,2007,3:43-45.

[7]孙兵,赵斌,施永辉.物料搬运机械手研制[J].机电一体化,2005,2:43-45.

[8]张申生.敏捷制造的理论、技术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输送线电芯机械手
星恒2系列电池介绍
锂电池不同连接方式下的针刺测试探究
电池热失控防护方案仿真分析
某数控车床的桁架机械手结构设计
总装输送线优缺点对比
荣威混动e550高压电池组电芯压差过大
人体体感感知机械手设计与实现
基于PLC的汽缸盖毛坯加工输送线控制系统设计
车轮装配机械手气动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粒子群迭代的一种冗余机械手逆解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