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农村留守儿童校园人际关系的特点*

2015-07-07杨丽丽查贵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利己独生子女师生关系

杨丽丽 刘 苓 查贵芳 张 艳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1]。国家人口计生委2012年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近2.3亿,其中绝大部分是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在进入城市和发达地区打工时,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由于自身收入低,远不能承担整个家庭在城市生活;加之城市户籍制度和高考制度的限制,他们不得不让自己的学龄子女留在农村,托给老人和亲戚照顾,这就逐步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2]。据调查,全国7岁及以下的留守儿童数量已达7326万人,父母双方全部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占全体留守儿童的52.86%[3]。这表明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我国一个重要的群体。

校园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校园的人际关系对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具有重要影响。众多关于儿童校园人际关系的研究发现,校园人际关系对儿童的社会适应和未来的人生轨迹具有重要影响[4-5]。许多研究亦表明,儿童恶劣的校园人际关系与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成年之后犯罪具有显著的相关[6]。因此,本研究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安徽地区进行抽样调查,探讨他们的校园人际关系,为帮助这一特殊群体提供理论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我省皖南、皖北共抽查了5个县的14所农村普通乡镇中小学,其中小学7所,中学5所,高中2所;1所县级高级中学。共发放问卷2835套,回收有效问卷 2561套(90.34%)。抽样学校中皖北 7所,共 1496人(58.4%);皖南 8 所,1065 人(41.6%);留守儿童1392 人(54.35%);非留守儿童1169 人(45.65%);男生1345人(52.5%);女生 1216 人(47.5%);独生子女 778人(30.4%);非独生子女 1783人(69.6%)。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一般人口学资料、儿童父母的情况(文化程度、婚姻关系)、日常生活情况以及儿童自身的学业期望、对家庭生活的满意程度等;②自编农村留守儿童问卷:该量表由留守儿童填写,主要涉及父母外出打工情况、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联系情况等;③校园人际关系量表[7]:选自郑钢2006年编制的《学校环境和人际关系的体验量表》。量表分为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包括师生和谐、师生一致、同学和谐,以及师生不和谐、同学不和谐、同学自私、学校暴力等因子,Cronbach α 系数为0.51 ~0.81。

1.2.2 施测方法 由研究者和经过培训的老师在课堂上集中发放问卷,学生根据问卷指导语答卷,答完卷后当场收回。

1.3 统计处理

全部数据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统计方法为t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校园人际关系比较

校园人际关系量表有7个维度,留守儿童在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同学关系这两项反映积极校园人际关系的维度上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和谐师生关系、学校暴力这两项反映消极校园人际关系的维度上得分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校园人际关系比较(±s)

表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校园人际关系比较(±s)

注:*P <0.05,**P <0.01,下同

942 7.07 ±2.196 6.45 ±1.921 3.95 ±1.538非留守(n=1169) 11.40 ±2.612 21.44 ±3.657 4.64 ±1.123 5.67 ±1.931 6.99 ±2.119 6.41 ±1.957 3.82 ±1.441 t-3.818** -2.167* -0.628 2.315* 0.919 0.608 2.274利己行为 学校暴力留守(n=1392) 11.00 ±2.573 21.12 ±3.783 4.61 ±1.108 5.85 ±1.项 目 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同学关系教师标准一致性不和谐师生关系不和谐同学关系*

2.2 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校园人际关系比较

不同年级留守儿童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得分上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而不和谐师生关系得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上升、学校暴力得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不和谐同学关系和利己行为在初二年级得分最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2。

表2 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校园人际关系比较(±s)

表2 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校园人际关系比较(±s)

项 目 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同学关系 教师标准一致性 不和谐师生关系 不和谐同学关系 利己行为 学校暴力五年级 11.90 ±2.470 21.41 ±4.285 4.63 ±1.178 5.30 ±2.081 6.96 ±2.333 6.13 ±2.254 4.12 ±1.722初二 11.03 ±2.553 21.16 ±3.804 4.62 ±1.196 5.97 ±1.914 7.47 ±2.255 6.75 ±1.893 4.11 ±1.551高一 10.34 ±2.477 20.87 ±3.356 4.59 ±0.932 6.08 ±1.801 6.66 ±1.928 6.31 ±1.637 3.64 ±1.328 F 37.792** 1.979 0.174 18.238** 19.086** 13.037** 15.153**

2.3 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校园人际关系比较

男孩的不和谐同学关系和学校暴力两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女孩,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利己行为维度得分则低于女孩,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留守儿童校园人际关系比较(±s)

表3 不同性别留守儿童校园人际关系比较(±s)

利己行为 学校暴力男(n=756)10.98 ±2.605 21.03 ±3.876 4.63 ±1.104 5.84 ±1.项 目 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同学关系教师标准一致性不和谐师生关系不和谐同学关系958 7.28 ±2.285 6.34 ±1.921 4.29 ±1.746女(n=627)11.04 ±2.534 21.23 ±3.667 4.59 ±1.113 5.85 ±1.923 6.81 ±2.055 6.59 ±1.915 3.54 ±1.105 t-0.455 -1.007 0.572 -0.069 4.035** -2.440* 9.436**

2.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留守儿童校园人际关系比较

独生子女留守儿童仅在校园人际关系中的不和谐师生关系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显著性,见表4。

表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留守儿童校园人际关系比较(±s)

表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留守儿童校园人际关系比较(±s)

019 7.21 ±2.212 6.50 ±1.899 4.07 ±1.581非独生子女(n=1043)10.99 ±2.560 21.07 ±3.774 4.60 ±1.101 5.92 ±1.911 7.03 ±2.190 6.44 ±1.929 3.91 ±1.523 t 0.402 0.877 0.747 -2.324*利己行为 学校暴力独生子女(n=349)11.05 ±2.614 21.27 ±3.811 4.65 ±1.129 5.64 ±2.项 目 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同学关系教师标准一致性不和谐师生关系不和谐同学关系0.329 0.524 1.591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校园人际关系差于非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在反映积极校园人际关系的因子上得分较低,而在反映消极校园人际关系的两个因子上得分较高,提示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与老师和同学发生冲突。这与周宗奎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显著地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8]。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无法直接得到父母的关爱,使得他们在情绪上变化很大,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敏感,感觉不被理解。有研究指出,农村学校师生交流的主题多与学习有关,心理层面的沟通较少,不少农村教师对学生唯分数论,无形中拉开了教师与大多数留守儿童之间的距离,使留守儿童对教师产生疏远感和不信任,甚至是抵触情绪,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无法通过师生交流得到有效排解[9]。

其次,本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中男孩在学校里较女孩更易发生同学间的冲突。而女孩的利己行为较男孩明显。此结果与赵红[10]等的报道一致,这与同龄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特点、心理发展程度、个性特征、社会角色等诸多因素有关[11]。从男女的性格分析,女生相对较安静顺从,不易出现事故,而男生更好动,难管教,易发生问题[12]。从社会支持的角度来看,女生更善于与人倾诉、遇到困难时寻求他人的帮助,这可能是因为传统的抚养方式倾向于要求女孩要顺从合作,鼓励她们与人和睦相处,使女生在日常生活中,比男生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13]。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一年级的留守儿童师生冲突明显多于小学五年级。这可能与年龄的增长,学习压力的增加,又得不到父母的指导和关爱有关。留守儿童的不和谐同学关系和利己行为因子在初二年级得分最高。发展心理学理论认为[14],中学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兴趣的增加以及交往范围的扩大,他们会不断面对新的矛盾以及为解决矛盾对自我进行相应的调整,人际关系也会变得较为复杂和多变。这一阶段的学生进入青春期,情绪易出现波动,往往会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相比非留守儿童,他们利己行为明显,与同学有更多冲突,可能与这一时期父母角色出现缺乏或不足有关。

因此,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需要抚养者真正做到能关心留守儿童心理需要与情感需要,树立适当的榜样,帮助儿童将社会规则逐渐内化;学校应该加大管理力度,教育力度,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尊重,真正的重视心理健康课,教授保持心理健康的科学简单的方法;外出打工的父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多陪伴儿童,增加与留守儿童的联系频率,不能仅仅关心儿童的学习成绩,每次沟通应把重点放在子女的情感与心理层面[15]。

[1]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28(3):60-65

[2]刘正奎.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减灾,2012,22(8):18-19

[3]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32(3):15-25

[4]Kuhne M,Wiener J.Stability of social status of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learning disabilities[J].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2000,23:64-75

[5]Vitaro F,Tremblay R E,Gagnon C,et al.Predictive accuracy of behavioral and sociometric assessments of high-risk kindergarten children[J].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1994,23:272-282

[6]程黎,高文斌,欧云,等.流动儿童校园人际关系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4):389-391

[7]郑刚.2005年国内五城市未成年人发展联合调查中学阶段青少年发展状况报告[R].长江创业产业研究中心,2006

[8]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0(1):71-79

[9]李南,费忠化,郭立燕,等.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问题与校内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20):1546-1548

[10]赵红,罗建,李作为,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7,20(1):11-13

[11]黄爱玲.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351-353

[12]姚应水,康耀文,金岳龙,等.安徽省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现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2),1359-1362

[13]赵建平,葛操.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2):132-134

[1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50-52

[15]杜玲利,李英,范志光,等.城市留守儿童攻击行为与孤独感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2):1864-1865

猜你喜欢

利己独生子女师生关系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利己”二面
概念辨析、条分缕析论述文走向“深刻”的策略路径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创业观念:利他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