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冲突影响青少年的社交焦虑:消极表征和人际不安感的间接效应*

2015-07-07宁嘉鹏朱亚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人际消极心理学

宁嘉鹏 朱亚莉 杨 勇 郭 双

进入21世纪,社交焦虑作为影响人类心理健康的负性情绪受到广泛关注[1-2]。社交焦虑是指对一种或几种人际情境产生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甚至是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3]。具体表现为:个体无法抑制或改变过分的、不合理的担心,同时伴有某些生理性的反应,乃至社会功能受损,且损害程度比其它焦虑更为严重[4-7]。受到发展情境论和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的影响,家庭环境对个体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影响开始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8],李彩娜等认为,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冲突等家庭环境因素是影响个体社会适应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9]。虽然以往大量研究考察了社交焦虑的各种影响因素[10-14],研究者仍然有必要探讨父母冲突对社交焦虑的影响。

父母冲突(Interparental conflict)是指父母之间由于意见不一致或其它原因而产生的言语或身体性的攻击与争执[15]。近年来,父母冲突影响青少年社交焦虑等适应问题的内部机制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6-18],研究结果发现,父母冲突较多的孩子适应问题也较多[19-20]。认知-情境理论认为,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估(Cognitive appraisal)决定父母冲突对孩子的影响程度,评估过程受到父母冲突的频率、强度、解决程度等父母冲突特征,以及情绪氛围等情境因素的影响[21]。父母间的交往互动为儿童提供了最早的和最经常的人际互动榜样。如果父母经常发生冲突,并给儿童造成威胁感,他们很有可能对一般人际交往也产生消极预期,担心人际交往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从而产生社交焦虑[22]。情绪安全感理论(Emotional security theory,EST)指出,父母冲突影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使其缺乏情绪安全感,表现为儿童对自身和家庭幸福的意义产生消极的内部表征;消极表征导致儿童预期父母冲突会对父母关系和自身幸福带来损害,属于情绪不安感的认知成分,而情绪不安感在父母冲突与儿童适应问题之间起中介作用[23-24]。综上所述,消极表征和人际不安感可能是父母冲突影响社交焦虑的间接因素。

研究者指出,在解释父母冲突影响儿童适应问题的内部机制上,认知-情境理论与情绪安全感理论的观点是互补的[25]。从认知-情境理论和情绪安全感理论出发,本研究假设,频繁暴露于父母冲突的孩子,其父母冲突作为一种负性经历,容易使孩子产生消极信念和消极期望,如果这些信念和期望泛化到家庭外的人际交往中,产生人际不安感(Interpersonal insecurity),就会进而导致孩子在与他人交往时产生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26-27],近年来,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和父母期许的提高,青少年正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各种压力因素便更容易引起他们的社交焦虑等适应问题。罗伏生等[28]的研究也发现,中学生比大学生报告更多的焦虑症状。因此,本研究选取高中生作为被试,检验消极表征和人际不安感在父母冲突与社交焦虑之间的间接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武汉市某高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1份(96.2%)。其中,高一男生130名,女生111名;高二男生144名,女生96名。被试的年级和性别分布无显著关联(χ2=1.80,P=0.198)。

1.2 方法

1.2.1 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Children's Perception of Interparental Conflict Scale,CPIC)[29]原始问卷由Grych等人编制,共49题,包括冲突频率、威胁知觉、自责等9个维度。根据以往研究者的经验[30],本研究选取前3个维度(即冲突频率、冲突解决情况和冲突强度)作为父母冲突的测量指标,共19题,采用4点计分,从1“不符合我”到4“符合我”。对所选择的3个维度进行CFA分析,拟合指标如下:χ2/df=3.96,NNFI=0.94,IFI=0.95,CFI=0.95,GFI=0.89,RMSEA=0.079。实测时冲突频率、冲突解决和冲突强度分量表的Cronbach's α分别为 0.66、0.76、0.80,总量表Cronbach's α 为0.89。

1.2.2 消极表征分量表[31]Davies等编制的父母关系安全感量表共37题,包括7个维度,测量儿童在父母冲突情境中的情绪不安感水平。对原始问卷进行CFA 分析,拟合指标如下:χ2/df=3.54,NNFI=0.85,CFI=0.87,GFI=0.80,RMSEA=0.073,表明该问卷结构效度良好。本研究选择破坏性家庭表征(比如,“我担心父母因为争吵而离婚”)和蔓延性家庭表征(比如,“我担心父母发生争吵时会责备我”)两个维度作为消极表征,包括8题,项目作答采用4点计分,从1“不符合我”到4“符合我”。实测时消极表征维度的 Cronbach's α 为 0,73。

1.2.3 人际不安感分量表[32]人际不安感分量表来自安莉娟和丛中编制的安全感量表,包括8个题目(例如:“我从来不敢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项目作答采用5点计分,从1“非常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分数越高表示越符合。计算维度总分,分数越高,表示安全感越低。对该维度进行单因子模型验证,拟合指数如下:χ2/df=2.57,NFI=0.93,CFI=0.97,GFI=0.95,RMSEA=0.057。本研究中人际不安感分量表的 Cronbach's α 为 0.76。

1.2.4 社交焦虑分量表[33]社交焦虑分量表选自Fenigstein,Schieier和Buss编制的自我意识量表,包括6个题目(例如:“当众演讲让我感到焦虑”),项目作答采用5点计分,从0“非常不符合”到4“非常符合我”。对该维度进行单因子验证,拟合度指标如下:χ2/df=1.64,NNFI=0.98,CFI=0.99,GFI=0.99,RMSEA=0.04。本研究中社交焦虑分量表的Cronbach's α 为 0.72。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8.0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用LISREL 8.70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

2 结果

2.1 父母冲突、消极表征、人际不安感与社交焦虑的相关

见表1。父母冲突水平与消极表征、人际不安感以及社交焦虑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消极表征与人际不安感以及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人际不安感与社交焦虑也呈显著正相关。变量之间的相关模式与 假设的变量关系一致。

表1 研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及变量间相关系数表(n=481)

2.2 消极表征和人际不安感在父母冲突与社交焦虑之间的间接效应模型建构

以父母冲突作为自变量,消极表征和人际不安感为间接变量,社交焦虑为因变量,建立消极表征、人际不安感在父母冲突与社交焦虑之间的间接效应模型M,见图1。利用LISREL 8.70对模型进行检验,得到模型的拟合指数为:χ2/df=1.83、NFI=0.98、NNFI=0.99、CFI=0.99、IFI=0.99、GFI=0.99、MSEA=0.04,说明此模型拟合良好。消极表征和人际不安感产生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0.06%。

图1 消极表征和人际不安感在父母冲突与社交焦虑之间的间接效应模型M

3 讨论

本研究考察消极表征和人际不安感在父母冲突和青少年社交焦虑之间的间接作用,较为深入的揭示了父母冲突如何通过消极表征影响其人际不安感,进而影响社交焦虑,从而为缓解由父母冲突引发的青少年社交焦虑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再次支持了认知-情境理论和情绪安全感理论。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冲突、消极表征、人际不安感均和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说明父母冲突水平越高,孩子的消极表征越高,人际不安感越强,社交焦虑越严重。间接效应模型拟合数据良好,表明父母冲突对青少年社交焦虑既有直接影响,也通过消极表征和人际不安感的间接作用对社交焦虑产生促进作用。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最早场所,父母冲突是青少年在家庭中经常经历的压力性生活事件。长期暴露于父母冲突会导致青少年对人际交往情境产生消极表征,父母冲突水平越高,青少年对父母关系的表征和期望越消极,同时也影响到他们对其他人际交往情境的解释和应对,引起人际不安感,进而导致社交焦虑。这也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一致[5,34-36]。

本研究提示,教育工作者和父母本人要关注父母冲突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对社交焦虑等情绪适应问题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父母应有意识地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如果发生冲突,要及时向孩子解释并进行情绪上的安抚。心理与教育工作者也要多关注经常暴露在父母冲突环境下的孩子,给予他们必要而及时的心理辅导,通过防止他们形成消极表征和人际不安感来避免其社交焦虑的产生。

[1]田黛,陆运清,安晓强,等.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8):1241-1243

[2]李玲玉.大学生社交焦虑、依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186-189

[3]郭晓薇.大学生社交焦虑成因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20(1):55-58

[4]钱铭怡,王慈欣,刘兴华.社交焦虑个体对于不同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J].心理科学,2006,29(6):1296-1299

[5]魏征新,霍莉钦.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成人依恋类型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8):954-957

[6]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4th ed.)[M].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

[7]孙配贞,江红艳,赵辉.初一新生内隐、外显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116-118

[8]徐夫真,张文新,张玲玲.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心理学报,2009,41(12):1165-1174

[9]李彩娜,张曼,冯建新.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个人自主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4):371-377

[10]彭纯子,邓盘月,马惠霞,等.大中学生社交焦虑特征初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4):241-243

[11]李媛媛,杨晓慧,张林.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拒绝敏感性、成人依恋的中介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444-446

[12]孙淑晶,赵富才.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305-307

[13]王莹,金晓君,任玲君,等.大学生心理一致感、社交焦虑和气质类型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140-142

[14]李媛媛,杨晓慧,张林.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444-446

[15]池丽萍.认知评价在婚姻冲突与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作用:中介还是缓冲[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2):30-35

[16]陈武,周宗奎,王明忠.高中生父母冲突与抑郁:自尊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1):136-138

[17]Tschann J M,Flores E,Van Oss Marin B,et al.Interparental conflict and risk behaviors among mexican america adolescents:A cognitive- emotional model[J].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2002,30(4):373-385

[18]苏英,洪炜,崔轶.目睹父母间冲突与儿童行为问题[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3):486-489

[19]Harold G T,Shelton K H,Goeke - Morey M C,et al.Marital conflict,child emotional security about family relationships,and child adjustment[J].Social Development,2004,13:350-376

[20]杨阿丽,方晓义,林丹华.父母冲突、青少年应对策略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1):37-43

[21]Grych J H,Fincham F D.Marital conflict and children's adjustment:A cognitive - contextual framework[J].Psychology Bulletin,1990,108:267-290

[22]王明忠,周宗奎,范翠英,等.父母冲突对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影响:序列中介效应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29(2):166-173

[23]Davies P T,Cummings E M.Marital conflict and child adjustment:An emotional security hypothesi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4,116:387-411

[24]Davies P T,Cummings E M.Exploring children's emotional security as a mediator of the link between marital relations and child adjustment[J].Child Development,1998,69:124-139

[25]Siffert A,Schwarz B.Parental conflict resolution styles and children's adjustment:Children's appraisals and emotion regulation as mediators[J].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2011,172(1):21-39

[26]Kushner M G,Sher K J,Beitman B D.The relation between alcohol problems and the anxiety disorders[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990,147:685-695

[27]Rapee R M,Heimberg R G.A 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anxiety in social phobia[J].Behavior Research and Therapy,1997,35:741-756

[28]罗伏生,沈丹,张珊明.青少年焦虑和抑郁情绪特征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4):468-470

[29]Grych J H,Seid M,Fincham F D.Assessing marital conflict from the child's perspective:The children's perception of interparental conflict scale[J].Child Development,1992,63:558-572

[30]Rogers M J,Holmbeck G N.Effects of interparental aggression on children's adjustment: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gnitive appraisal and coping[J].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1997,11:125-130

[31]Davies P T,Forman E M,Rasi J A,et al.Assessing children's emotional security in the interparental relationships:The Security in the Interparental Subsystem Scales[J].Child Development,2002,73(2):544-562

[32]安莉娟,丛中.安全感研究述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698-699

[33]Fenigstein A,Scheier M F,Buss A H.Public and private self-consciousness:Assessment and theory[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75,43(4):522-527

[34]严标宾,郑雪.农村小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5):291-293

[35]杨阿丽,方晓义,涂翠平,等.父母冲突、青少年的认知评价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2):127-134

[36]苏英,洪炜,崔轶.目睹父母间冲突与儿童行为问题[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3):486-489

猜你喜欢

人际消极心理学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让自己发光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