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设计教育的特点和区别
2015-07-07陈引
陈引
摘 要:受18世纪欧洲复兴及其思潮的影响,德意志民族的理性、仔细、谨慎和务实完全展现了出来,将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融入了工业设计中,而这设计思想成为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原型和鼻祖。从德国包豪斯开始,工业设计才在全世界慢慢兴起和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后,许多工业设计思想和概念都是从德国直接拿来的。
关键词:德国;工业设计;设计思想;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TB47;J12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0.133
提到德国,人们很快就想到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德国是一个勤劳、严谨、刻苦的民族,德国人对工作一丝不苟,讲究纪律,任何事情都要依章办事,所以,德国的产品也给人留下了耐用、扎实、可靠的印象。
1 中德设计简介
1.1 工业设计教育方法
工业设计是美国艺术家约瑟夫·西奈尔在1919年首次提出的。国际工业设计学联合会组织也对工业设计作出了几种解释,可将其定义为:“对于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利用相关训练、经验和视觉感受,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和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
德国的发展与其工业发展情况密不可分,其实可以说,德国是工业设计这门学科的发源地,有悠久的历史。德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实践,鼓励创新,动手创造,大家一起探讨,互相启发,这正是我国在设计领域所欠缺的。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的人才必须与社会有密切的联系,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社会迫切需要的现代化人才。
1.2 设计的本质和方法
设计的本质是人类创造思维的一种活动,在工业设计外观上,如果太过强调外观,就是“装饰设计”,反之,如果太过关心物品的操作性,就变成了“功能设计”。工业设计自身是多元的,它是多门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在人才的培养上,要不断提高每个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对艺术、对设计思想的见解,形成学派,而不应该一味保持陈旧、老牌的艺术观念,忽略创新的思想和对艺术的探索。在此过程中,要寻求中外独有的文化,寻找探索中国特色。
2 德国设计思想
工业设计是多门学科交叉,涉及多个领域的一门复杂学科。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工业设计都有其特点和特色。德国从落后的小国发展为一个独有、魅力四射的工业大国,肯定有多方面的原因。
2.1 德国工业腾飞缘由
19世纪以前,德国是一个分裂的农业小国。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由于四分五裂的小邦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型市场,所以,新兴的资本经济发展并不是很顺利。
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德国终于成为了统一的资产阶级民族国家,这使得德国的生产力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生机。工业化发展的德国有自己的思想,而这也是德国工业化源源不断发展的动力。
2.2 德意志联盟的发展兴盛
19世界后期,在德国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制造出了大批廉价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并不漂亮。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工业美术运动的局限性就体现在机器化的大量生产,不能装饰,没有浮华和虚饰。
这时,作为德意志联盟发起人之一的贝伦斯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设计应该是从工程设计开始的。”产品的外形应该以功能性为主,提倡简洁的工业造型,反对过度装饰,产品应朴素实用,没有多余的装饰和修饰。这一理念完全体现出了工业化后机器美学的价值。
3 我国现代工业设计思想
工业设计起源于德国包豪斯,至此,该理念在世界范围的蓬勃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也引入了工业设计教育。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一批从国外回来的年轻教师和接受过相关思想教育的教师,在国内开始进行认识工业设计的教育。至此,迎来了现代中国工业设计的第一次浪潮。
3.1 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
进入了21世纪,我国已有许多设立了设计专业的高校,其中包括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每年设计专业招生数10万人。由此,设计类专业也成为了高校发展的热门专业。我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在设计学上,应当重视我国的传统和文化,不能单纯纯粹地拿来,而许多观念、理论、文化应当与我国的本土文化、思想相结合。
3.2 我国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设计仍然处于模仿外国的设计和基础改良阶段。鉴于此,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艺术积淀。我国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忽略创作、创新,没有艺术实践活动,艺术观念太过陈旧。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我们应当因地制宜,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
4 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
工业设计是一个并行的、多领域的综合学科,在未来产品的开发上,必定会与更多的领域相结合。例如,对于材料工业、电脑编程等,要统一开发,这样才能开发出更好的产品。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机器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人们的生活也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改变。在人机交互方面,对于高科技,甚至是未来的虚拟仿真,很多设计的支撑技术就源于新兴科技的发展。这些科学技术也会大幅提高工业设计的层次。
5 结束语
与人文自然学科相比,工业设计的发展比较短暂,对我国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希望我国的工业设计能够不断发展,取得较大的进步。对于艺术教育,其课程设置要符合我国的文化,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艺术积淀,要重视实践活动,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素养较高的教师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设计艺术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2]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3]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杭间.中国设计与包豪斯——误读与自觉误读[J].艺术设计研究,2011(2).
〔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