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古代文人的梦

2015-07-06陈烈燕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陶庵梦张岱陆游

陈烈燕

【活动意图】

八年级上册是初中生以单元为单位学习文言文的开始,需要学习自晋代以来的9位大家和10位诗人的作品。但从这些诗文的学习来看,仍然缺乏整体感。借学期末完成“怎样搜集资料”综合性学习的契机,我设计了“我们眼中文人的梦”主题阅读活动。通过系列诗文的学习,既初步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又使同学们对古代的文化现象也能有所了解,这是我设计这次活动的初衷。引导学生从独立篇去学习整体类,由课内到课外拓展,从而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真实世界。

【课前准备】

学生在“我们眼中文人的梦”主题下,在本学期学过的古诗文作品中确定一位人物(也可以在七年级中的作品中找)。自愿结成合作小组进行研究,可以到图书馆、网络上搜寻有关资料,提取切合本小组研究的材料,整合发言稿,向全班作主题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初步合作的基础,组合了四个类似的角度进行研究,在学生整合遇到困难时作适时指点。

【活动展示】

一、导入

梦,迷离恍惚,亦真亦幻,古代文人对它情有独钟。那些嵌入文字里的梦,不再只是神奇的生理景观,而是文人情感与潜意识的折射。梦的景象,梦的氛围,梦的隐喻,梦的情愫,弥漫在中国文学史中。古希腊的德尔菲神庙前石碑上镌刻着铭文“认识你自己”,这或许是“梦”这个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下面要展示的是各小组在研究中的发现,大家可以从中获取关于文人“梦”作品深入思考的成果。

二、小组展示

(一)入梦铁马的壮志——我们眼中陆游的梦

1.全组齐读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

2.介绍这首诗的意境: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尽管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一个深夜,风雨交加,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

3.PPT介绍陆游生平

4.组员分别展示研究发现

我们在寻找资料中发现,擅长写梦、记梦,是陆游诗词创作的一大特点。陆游诗词中有关梦的爱国诗词,可以分为三类(学生分别朗读出示的诗句,并作阐释)。

⑴以“梦”表现爱国情志:

“梦里都忘困晚途,纵横草疏论迁都。”(《记梦(梦里都忘困晚途)》)

“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楼上醉书》)

“我亦思报国,梦绕古战场。”(《鹅湖夜坐书怀》)

陆游的父辈都是抗金志士。从小受家教熏陶的他,立志抗金、统一中原。陆游一生的追求与梦想,通过自己的“梦”在自己的诗作中呈现出来,令人赞叹。

⑵以“梦”回顾战斗生活:

“忽梦行军太行路,不惟无想亦无因。”(《记梦(老来百事不关身)》)

“梦里都忘闽峤远,万人鼓吹入平凉。”(《建安遣兴》)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秋晚登城北门》)

陆游曾在军队幕府里做过半年的公事,虽然官职不大,但却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可以亲临前线挥戈上阵的机会。那年他刚好48岁。对立志杀敌的陆游来说,这半年的戎马生涯是足以自豪的。因此在此后的诗作中他常以“梦”来追忆这段往事,回味其中的情怀,寄托自己的爱国志向。

⑶以“梦”抒发难酬壮志:

“可怜老境萧萧梦,常在荒山破驿中。”(《贫甚戏作绝句之六》)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诉衷情》)

纵观陆游的一生,他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终生的追求不能实现,这种痛楚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理想与现实、中原的沦陷与南宋的偷安时时冲击着诗人,无可奈何、壮志难酬落墨在诗作中以“梦”表达。

5.陆游选择“梦”来表情达意的原因

现实的严峻钳制了陆游的报国行动,却未能禁锢他的爱国思想。陆游在诗词中常以“梦”意象来抒发其情志和思想,借“梦”意象来满足其手持金戈、驰骋战场的夙愿。总之,“梦”的意象使诗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宽慰和满足。这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诗篇,让我们认识了爱国诗人真实的胸怀。

(二)奢华苍凉的梦影——我们眼中张岱的梦

1.课文《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一书,我们组想从这本集子的命名来分析张岱之梦的特点。

⑴为什么要取名为“梦忆”,很显然与张岱所处的背景息息相关。对张岱而言,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后,他原来“繁华靡丽”的生活“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社稷易主、时世动乱是对比,纨绔子弟与布衣蔬食是对比。那些惊心动魄的美的体验唤醒他怀归的情结,于是他用文字重新拥有幻灭的美好事物,以达到一种心理的补偿和平衡。

⑵我们组想再举《陶庵梦忆·序》里的文字来说明这一观点: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非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这是张岱在序里借两个典故暗示“梦”的题旨,希望坏事是梦好事不是梦,正是作者痴于旧日,梦于现实的真实写照。

2.为了更好地理解《陶庵梦忆》及其作者张岱的性格,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以下几个问题。(提问与交流相结合)

⑴张岱是一位从满眼繁华跌入困苦的文人,《陶庵梦忆》辑录着奢华苍凉的梦影。有人认为“梦忆”表达了作者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你们同意这一观点吗?

《陶庵梦忆》写于他迁居不停,“布衣蔬食,常至断炊”的逃难生活之时,“避世”这不假。但在外族入侵,明朝覆亡后,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身历国亡家破之痛的他,能避居山林,箪食瓢饮,虽遭断炊之苦,却仍甘之如饴,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更何况在作品中,“梦”的体验给张岱以创作的冲动,而“忆”的过程有冷静而深刻的思索包蕴。从往昔生活的追忆中,蕴涵着故国之思。因此,他的作品是不能简单地以消极避世来涵盖的。

⑵张岱有一颇为自得的名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从《陶庵梦忆》中可以体现出这种“真”吗?

《陶庵梦忆》是作者享受富华生活的一分自供状,坦白自己前半生生活优越、富裕、喜好锦衣玉食,纵情声色犬马,是个十足的“纨绔子弟”。因此有人称张岱的作品是“忏悔”文学的代表作,是有其道理的。没有刻意回避自己,这是“真实”的真。

第二个“真”是率真,是性情中人的“真”。《金山夜戏》中,因见北固山夜色奇绝,半夜划船至金山寺佛殿,“盛张灯火”唱剧至将曙,山僧目送而“不知是人,是怪,是鬼”。《湖心亭看雪》偏要等“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之际,“独往湖心亭看雪”。无论是《金山夜戏》的闹腾,还是《湖心亭看雪》的幽宁,特立独行的一面是一致的。

第三个“真”是真视。面对曾经的“真”,张岱以“梦”视之,这是为了表达故国之思的需要,也是寄托兴亡之叹的需要。而对待“梦”却是以“真”视之,无论是绘景还是叙事,都重在实记,不编造,真切、实在,难怪有人评论《陶庵梦忆》是一种感观的历史。

(三)人生如梦的沉浮——我们眼中苏轼的梦

1.介绍苏轼的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PPT出示,全组朗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上阕是写实,下阕是梦境。梦境中对亡灵的怀念、夫妻二人重逢场面让人感慨万千。梦境和现实交替,亦真亦幻,似梦非梦,恍若隔世,写得真挚朴素,令人潸然泪下。

2.组员介绍

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词人,梦是他作品中的常客。生活变故、人生无常促使他有更多的人生思考,因而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叹,诗词中多次出现了“梦”的意象,如“人生如梦”(《念奴娇·赤壁怀古》)“笑劳生如梦”(《醉蓬莱》)“万事到头都是梦”(《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世事一场大梦”(《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等。

3.组长介绍

但我们也读到苏轼没有着一字写梦的作品,如这学期学过的《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寻友访寺,赏月夜美景,欢欣之情溢于言表,其中旷达之感也都在字里行间呈现。又如《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上阙写景下阙抒情,让人感受词中流露的坦荡、乐观与奋发的情怀。但了解背景后我们知道,这两个作品,都是作者远谪黄州时写的,后者更是词人抱病游清泉寺所作。在这个背景下再重读其中的语句,如“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休将白发唱黄鸡”都隐含着苏轼的心态、追求与理想。这些理想正是苏轼在此刻所寻求的梦。因此,我们组认为,不管是有“梦”之梦,还是无“梦”之梦,苏轼的作品中蕴藏着大量的“梦”,值得我们好好咀嚼。(男女生分别读这两篇诗文)

4.我们的观点

“人生如梦”的感悟与作者坎坷人生有关,并且是作者主动的自我调节。

在黄州时期,苏轼词中出现“梦”的频率最高。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词的最后结尾也长叹一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后人的确常以“人生如梦”来表达自己看破人生的心态。其实苏轼并不是这样,他从不断被贬谪的现实中更深地体验到世事无常,因而他的作品中所表达的是在如梦人生中的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包括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如“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行香子·述怀》)。通过这样的“梦”景,自我安慰,冲淡自己的苦难以求达到和谐恬静的境界。又如“《竹枝词》,莫徭新唱,谁谓古今隔”(《归朝欢·和苏坚伯固》),不再担心生命的短暂,以“梦”强调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永恒。

(四)聊斋鬼怪的孤愤——我们眼中蒲松龄的梦

1.播放电视剧《聊斋》主题曲《说聊斋》(先播放一段然后作为背景音乐)。

2.⑴根据下列诗词与对联猜猜写的是哪一位文人?(引出蒲松龄)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老舍)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第三则是蒲松龄的同乡好友王士祯为《聊斋志异》的题诗,最后一则是蒲松龄的座右铭。

⑵组员介绍蒲松龄的生平。

3.《聊斋志异》的内容和作者的梦

作者在序言中说自己,“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聊斋》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鬼怪狐仙等在作品中成了主角。这些角色正寄托了作者的“梦”,隐含了作者的爱憎,表达了作者美好的理想。

4.从《狼》到《梦狼》

⑴我们学过的课文《狼》写的是人战胜自然中的野兽——狼的故事,阐发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道理。但梦中的“狼”又该如何对待呢?我们不妨一起听一听《梦狼》中的一则故事:

有一个富人被人诬告送官查办。审案的李匡九做官廉洁,门役却贪婪妄为。门役说当官的想索取两百两银子,富人答应给一半,门役告诉富人说到时审案时我为你说说情,如果当官的不允许我也没办法。升堂时,门役对早已戒烟的李匡九低声问要吸烟吗,见李摇头,门役马上跑到堂下对富人说,他不答应一半的数字。富人信了,表示如数送银子。门役又上去问李匡九要不要喝茶,见李点头,快步下来对富人说,他同意了。审理结案,富人无罪释放。门役就收下用作贿赂的钱,还向富人索取谢金。

大家想想,这则故事里,谁是“狼”呢?是的,门役是狼。官放纵小吏像狼一样胡作非为,再廉洁的官又有什么用呢?

门役为什么是“狼”呢?在这则故事前,《梦狼》写了白老先生做梦看到鱼肉百姓的做官的大儿子成了虎,其手下的吏都成了狼,最后都得到报应的故事。所以后人就以官为虎,以吏为狼作喻。“梦狼”只不过是蒲松龄的一种假托,以此作引子,暴露现实生活中小吏们的所作所为,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⑵结论:《梦狼》深化了《狼》的主题。自然界的狼,人们可以用智慧战胜它,但身为门役的“狼”在鱼肉百姓时,我们能不能识破呢?作者借《梦狼》提出“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的观点是非常深刻的。作者借《聊斋》故事抨击奸吏狡诈,同时又是对昏官辛辣的嘲讽。因此,《聊斋》梦是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对现实的无奈反抗,是清醒时的幻影。

三、结束语

“梦”作为古代文人的第二精神世界,所表现的是作者自我心灵最深也是最真的部位。一部中国文学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反映作者心路历程的梦幻文学史。对梦文学的研究实际是对作者心灵认识的补充与完善。愿大家还能继续这样研究。

【教学后记】

1.探寻古代文人之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文人的“梦”中去探究文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单篇的学习中去阅读与之相关的一类作品,使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同时,几组不同文人作品的探究,能让学生对古代文人的梦文化也有初步的接触。

2.学生的资料搜寻是认真的,也属于起步阶段,这次活动的资料搜寻,部分学生接触了原著,但客观地说,大都还停留在搜寻网上对某一作家的评价上。这是学生学习搜索、提炼和整合之路的起步,只要学生能一步步走下去,终有一天是能自己提出独到的见解的。

3.正因为是起步阶段,学生的分析也许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如陆游的“梦”,除了壮志难酬之梦,还有爱情悲梦、故乡之梦以及与积极入世相矛盾的出世之梦,如果提醒学生全面去读陆游也许学生会逐渐认识到这些内容。再从源头追溯中国文人之梦的话,梦文化还应该去探究庄周的“蝴蝶梦”,至于中国文学史上“牡丹亭之梦”,更是千古绝唱。愿这次活动是学生步入中国古代梦文化的一条幽深小径,乃至辐射至更广阔的文化境地。

猜你喜欢

陶庵梦张岱陆游
体悟人生,感悟孤独
——领悟张岱的“痴”
论《陶庵梦忆》的结构艺术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陶庵梦忆》“屋帻船”新解
除夜雪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初夏绝句
论张岱小品文的“以诗为文” ——以《补孤山种梅序》为中心
评商震的《另眼看张岱及其他》
闲适妙境说张岱
——以《陶庵梦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