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安时代前期的汉诗对中国闺怨诗的吸收与新变
2015-07-05刘绍晨
摘 要:中国古典诗歌对日本诗歌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早在八世纪后期成书的《万叶集》就融入了以汉籍为载体的中国文化。至八世纪末日本迁都平安京,日本权力阶级与知识阶层获取 中国文化的第一个高潮随之而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汉诗集的编撰,从此开启了日本文学上汉诗的时代。其中,尤以嵯峨天皇和淳和天皇敕命编撰的《凌云集》《文华秀丽集》和《经国集》为代表,合称“敕撰三集”。本文以敕撰三集为中心,通过比较分析日本闺怨汉诗在类型上与我国闺怨诗的异同,分析日本闺怨汉诗的特点及价值。
关键词:闺怨诗;日本闺怨汉诗;中日比较;类型;特点及价值
众所周知,中国诗歌对日本的诗歌创作的影响可谓深远,自《昭明文选》于推古王朝(AD592-628)期间传入日本以来,又陆续有《玉台新咏 》《白氏文集》《三体诗》《唐诗选》等著名诗文集传入,深受日本贵族阶层喜爱。不仅如此,经过长期的研习,古代日本人开始运用汉字创作中国诗歌,并称之为“汉诗”,日本现存最早的汉诗集是胜武王朝天宝胜宝三年(751)问世的《怀风藻》。794年,日本迁都平安京。随之而来的是日本权力阶级与知识阶层吸收中国文化的第一个高潮。其显著特点就是汉诗集的编撰。其中,以嵯峨天皇和淳和天皇敕命编撰的《凌云集》《文华秀丽集》和《经国集》最为著名,合称“敕撰三集”。本文将通过比较敕撰三集中的闺怨汉诗在类型与我国闺怨诗的异同,分析日本闺怨汉诗的特点及价值。
一、中国闺怨诗的类型述略
闺怨诗经历了产生——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其雏形可追溯到《诗经》。《诗经》中有大量的情诗和思妇诗,或表现女子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或表现少妇对远征丈夫的思念,如《伯兮》《殷其雷》《雄雉》等。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后,闺怨诗迎来了成型期,内容不断丰富,形式多样,数量大幅增加,最显著特征是出现了以“闺怨”为题的闺怨诗作,《文选》《玉台新咏》等都有收录。至唐代,我国闺怨诗的创作迎来了鼎盛时期。、唐代闺怨诗在题材内容、意象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继承发展了以往的闺怨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
闺怨诗主要描写和表现闺中女子由于各种因素与丈夫或恋人分离而产生的怨恨之意或相思之苦,剖析她们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或悲悼、或怨愤、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概观国内对闺怨诗的研究,其中不乏关于谈及闺怨诗分类的研究 [2]。由于篇幅问题,这里对相关研究不做详细论述。整体来看,笔者认为我国闺怨诗的类型可分为思妇诗、闺怨诗、宦妇怨诗、商妇怨诗、征妇怨诗、宫妇怨诗六个大类。本文中的思妇诗主要指通过景物描写来述说自己的哀怨思念之情的闺怨诗,这类诗歌中的女主人公身份不甚清晰,分类上不容易细化,如《玉台新咏》中何逊的《闺怨》、《诗五首其二 闺怨》和曹植的《七哀诗》等。作为闺怨诗的类型之一,本文所分“闺怨诗”主要指描写少女、妓女等愁情幽思的诗歌,如白居易《伤春词》、张枯的《捉栩歌》、薛涛的《十离诗》、张窈的《春思》等。宦妇怨诗四种分类主要出现在唐代闺怨诗歌的分类中[3],但在唐前闺怨诗中亦能偶见,如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二首》、《为陆思远妇作诗》等。自《诗经》以来,历代都有描写对远征丈夫思念之情的征妇怨诗,如《诗经》中的《君子于役》、曹丕的《燕歌行》、薛道衡的《昔昔盐》等。宫妇怨诗最早出现在汉代,以班婕妤的《怨歌行》最为著名,其它如石祟的《王明君》、虞炎的《玉阶怨》、庾信的《王昭君》等。而商妇怨诗集中出现在唐代,如李白的《长干行二首》、《江夏行》和李益的《江南曲》等。
二、日本闺怨汉诗的类型特点[4]
日本平安时代前期出现了以嵯峨天皇和淳和天皇敕命编撰的《凌云集》(814)《文华秀丽集》(827)和《经国集》(827)三部汉诗集。在此三集中,《凌云集》中收录了一首闺怨汉诗,《文华秀丽集》中专设了“艳情”部,并收录了十一首闺怨汉诗。此外,《文华秀丽集》和《经国集》中都设有“乐府”部,显然受到了汉魏六朝文学的影响,而汉魏六朝乐府诗歌中也多有闺怨诗。可以想见,编撰者在闺怨诗的创作上着墨颇深。本节中,笔者将以中国闺怨诗的类型为参考,根据诗中所描写的女性形象和表现的内容,分析日本闺怨汉诗类型特点及其价值。
1.思妇诗
晚秋述懷
節候蕭條歲將闌 閨門靜閑秋日寒
雲天遠雁聲宜聽 擔樹晚蟬引欲殫
菊潭帶露餘花冷 荷浦含霜舊盞殘
寂寂獨傷四運促 粉紛落葉不勝看
(《文华秀丽集》)
思妇诗是中国闺怨诗中比较传统的类型,在日本的敕撰三集中,《文华秀丽集》是收录闺怨诗最多的一部,而《凌云集》中收录了不少描写女子妖艳舞姿和婀娜身姿的汉诗,但真正描写思妇愁怨之情的闺怨汉诗只有小野岑守的杂言诗《奉和聖製春女怨》一首。
《晚秋述懷》一诗描写了孤独的闺中女子倚门眺望,等待心爱之人的画面,云际传来大雁的鸣叫,远处水潭边散落着残花败叶。诗中晚秋的萧条景象,衬托了闺中思妇的孤寂凄凉之情。而光阴似箭,一个“伤”字反映出闺中女子心中难以抑制的痛苦。
《春和聽擣衣》中出现的“擣衣”( 捣衣)一词,常用于闺怨诗中表现闺怨闺思。该词在魏晋南北朝已有之,至唐代已成为闺怨诗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它往往与“月亮”“思妇”同时出现。三者组成一个藝术空间,在这个艺术空间中,寄托着思妇的相思爱恋之情。诗中的“捣衣”声承载了是一种悲凉情绪,传达了思妇的精神苦难,具有厚重的情感意蕴。
2.征妇怨诗
奉和春閨愁
妾年妖艷二八時 灼灼容華桃李姿
幸得良夫憐玉皃 鬱金帳裡寫娥眉
綺筵朝共琅玕食 錦褥夜同翡翠帷
誰慮遺君向戎路 恩情婉戀忽相遺
皇城一去關山遠 閨閤連年音信稀
自恨相別不相見 使妾長歎復長思
長思長歎紅顏老 客子何心還不早
……
(《文华秀丽集》)
五言,奉和關山月〔太上天皇在祚〕
關山秋宿月 夜冷月彌清
影共征輸滿 光含旅鏡明
龍城照空陣 雁塞□星營
還入高樓裡 空令思婦情
(《经国集》 乐府)
《奉和春閨愁》中的“皇城一去關山遠,閨閤連年音信稀。自恨相別不相見,使妾長歎復長思”四句表明这是一首征妇怨诗。但与中国闺怨诗重视描写闺中女子所处的环境不同,日本闺怨汉诗除了景物描写,还注重表现闺中女子的美貌。
《奉和關山月》是一首鲜明的征妇怨诗,诗中对边关景物的描写与“還入高樓裡、空令思婦情”形成了鲜明的时空对比,刻画了一个满怀深情盼望出征丈夫归来的女性形象,充分揭示了她希望落空之后的失望和痛苦心情。诗人的笔锋突转强化了失落感的现实度,使读者与诗中的思妇形成了共鸣。
3.宫妇怨诗
長門怨
日暮深宮裡 重門閇不開
秋風驚桂殿 曉月照蘭臺
對鏡容華改 調琴怨曲催
君恩難再望 買得長卿才
(《文华秀丽集》)
“长门”和“婕妤”是中国闺怨诗(宫妇诗)中的代表诗题。由此可见,以上两首汉诗是典型的宫妇怨诗。在敕撰三集中,以《长门怨》和《婕妤怨》为题的宫妇怨诗占了很大比例。而且这些宫妇怨诗或是借用了中国典故,或是使用了中国诗歌中的人物和意境,这与中国诗歌中的宫体诗的创作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综上所述,从敕撰三集中“奉和”、“応製”的表现来看,敕撰三集中的汉诗作品都是以天皇为中心的贵族阶层的唱和之作共。从诗歌的题目和内容来看,日本敕撰三集中的闺怨汉诗显然受到了汉魏六朝时代中国文学的影响,但是在具体的创作上,日本的闺怨汉诗则是以汉诗为载体,将闺怨诗(包括征妇怨诗、宫妇怨诗)与宫体诗结合为一体。不仅如此,除《奉和春閨愁》外,巨識人的《奉和春情》和朝鹿取的《奉和春閨怨》也都不仅注重景物描写,对诗中的女性形象的描写也十分细腻。笔者认为,这是因为日本诗人都是通过想象创作闺怨汉诗,可以不受现实的制约,更直接地表达情感。
三、结语
我国闺怨诗除了表达女性的怨恨情愁之外,也常被男性诗人用于感怀不遇。而从日本闺怨汉诗的创作上看,平安时代的诗人显然没有现实的生活体验,仅是借用闺怨诗的这仪文学载体,施展想象之能,竭尽华丽的辞藻和典故,去描绘身处空闺的思妇的思绪愁情。可见,闺怨汉诗是日本诗人空想的异國世界。也正因为如此,日本闺怨汉诗与中国闺怨诗相比,除景物描写外,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也十分重视,而且对人物情感的描写也更直接、丰富和细腻,这是中国诗歌在日本本土化的一个具体体现[7]。此外,笔者认为,敕撰三集中的闺怨汉诗受六朝初唐诗歌,特别是宫体诗的影响很大。宫体诗是指产生于宫廷的以描写宫廷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这类诗歌风格通常流于浮靡轻艳,注重形式美的追求,尤其重视用典、讲究声律和追求辞藻。作为宫廷文学的宫体诗,其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与嵯峨天皇和淳和天皇以“文章经国”观念创作的汉诗集十分契合,这也一定程度上使得空想世界的日本闺怨汉诗呼应了敕撰诗集必须具有的政治性。
参考文献:
[1]童玲,赵菁菁.唐代闺怨诗对〈玉台新咏〉中闺怨诗的传承与突破[J].科技信息,2010(03):138.
[2]徐蔚.唐代闺怨诗三题[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6(3):35-37; 王绪东.中国古代闺怨诗述略[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145-146; 刘红旗.唐代闺怨诗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09:5-34; 黄新图,古春梅.论唐代闺怨诗的独特之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2):91-94;童玲.《玉台新咏》中的闺怨诗探究[D].宁夏大学,2010:14-21.
[3]王绪东.中国古代闺怨诗述略[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146-147.
[4]文中所引日本闺怨汉诗诗文出处(EB/OL):http://miko.org/~uraki/kuon/furu/text/waka/bunnka/syurei.htm.
[5]井実充史.『文華秀麗集』「秋月歌」論--閨怨詩の日本的変容.言文, 2003(51):13-26.
[6]刘绍晨,向阳红.〈新撰万叶集〉汉诗对中国闺怨诗的吸收与新变[J].时代文学,2013(02):180-182.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WGW1206);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关西国际中心访问学者研究项目(12CA606)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