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本位视角下的高职应用电工课程改革探索
2015-07-04吴国强
【摘 要】职业素质本位是一种以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素质的整体提升作為价值取向的课程观,本文介绍了在这一课程观下高职应用电工课程的改革实践。
【关键词】职业素质本位;高职;课程改革
在工业4.0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工矿企业都在主动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企业技术人才的岗位流动性更加频繁。为适应这一变化,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界均开始研究以综合素质为本位的课程建构方法。作为实现教育目标关键的载体—课程对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职业素质本位视角下的课程观或许是应对这一发展趋势的有效方法。
一、职业素质本位的内涵
关于职业素质本位,在已有研究文献中,主要有“素质本位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素质本位”两种表达方式,本质都是指职业素质本位。虽然目前关于职业素质本位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大家一致认为,职业素质本位并不等同于人民常说的素质教育。经过比较研究,我认为职业素质本位可以概括为以从事某一类职业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品德等职业素质的达成作为课程的价值取向或人才的培养目标。
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决定了什么样的课程建构方式以及具体的课程内容组织与教学模式。从中国高职教育近20年的课程改革经年和历史来看,主要的价值取向基本徘徊在“功利性实用教育”的阴影中。职业素质本位是一种既注重学生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又以能力培养、知识学习并重的课程理念,将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作为着力点,有助于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实现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综合型的人才,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更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撑,现在职场的频繁换岗趋势更需要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同样只有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要适应当前的人才规格需求,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是必然的选择,而这样的人才借助能力本位或知识本位的课程是培养不出来的。只有树立职业素质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观,牢牢抓住职业素质的整体特征,并以此设计、组织、实施可操作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当前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二、职业素质本位视角下高职应用电工课程建构思路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直接载体,是教育理念的的具体体现。职业素质本位视角下的高职应用电工课程构建的具体思路是将学生的发展生涯贯穿在整个课程中,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作为基石,把职业能力的养成作为核心,借助专业技能的训练这个重点,实现维修电工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素质。应用电工课程将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课程建构的目标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项目的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或专业技能同时提高职业关键能力,从而确保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在设计应用电工课程时,通过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项目设计时和作业设计时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设计注重嵌入与自主学习、创新探究和发展学习。
三、高职应用电工课程改革的实践
(一)在职业素质本位策略指导下建构模块化的“教、学、做”一体的“1+X”探究式项目教学的教学内容
针对电工职业能力要求来建构应用电工课程,融合维修电工岗位创新要求,按照电工职业岗位的继电电路系统电气图纸识图、绘图、继电电路安装、车床电气故障维修、照明电路安装与维修、供配电图纸识图等典型活动组成课程模块,各专业根据需要选择菜单式学习模块。
每个模块根据对应职业岗位的典型活动,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训练项目包。每个模块形成“1个基本项目+X个拓展项目”的教学训练形式,全面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创新能力。在课程设计上,以电工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或典型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分析,将与职业岗位关联紧密的职业素养和知能要求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在教学组织上通过设定特定的职业情境或职业工作过程,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施项目化教学;在作业设计上,力求实现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思路来完成;在课程评价上,以电工岗位所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职业习惯等职业素质要求作为标准。
(二)多元化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针对高职学生的对知识讲授兴趣较弱喜欢动手的特点,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法进行,基于行动导向设计教学项目,突出岗位基本技能训练,重视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融于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一系列实际工作任务中。教学中重点讲深讲透基本项目,让学生讨论体验与之相关的X个拓展项目来加强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的主线,真正体现重能力培养。
(三)有效开展适合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课程测评
课程的考核内容直接引导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因此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和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按照照明电路的设计与施工、继电电路图纸的识图、绘制、经典继电控制电路的装调、车间低压配电图的分析、中等复杂的车床电路装调等模块进行能力测评。通过团队协作程度、出勤情况、理论分析与计算、元器件、线材的选择、电气图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装配图与接线图的工程化标准化程度等考察点来丈量评价学生的成绩。在学习的同时根据学习工单接受组长和指导老师的考核。
四、结语
尽管基于职业素质本位的课程改革研究目前还不是很多,但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职业素质本位视角下的课程建构与改革,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和迁移能力的培养,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基金项目:
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年度立项课题(kg2013784)。
作者简介:
吴国强(1978-),男,湖南常宁人,讲师,主要从事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