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商教育方式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2015-07-04武汉市黄鹤楼学校

成才 2015年12期
关键词:郑和西洋本课

■ 武汉市黄鹤楼学校 徐 爽

协商教育方式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武汉市黄鹤楼学校徐爽

协商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在实施上具有灵活性,且协商一旦达成共识,协商者都会保持较高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互动的良性循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在简要描述什么是协商教育的基础上,以一节历史课堂的协商方式应用来进行分析。希望通过这种分析,为当前教育方式的探索提供较为具体的材料和有益的参考与启发。

一、协商教育的概念

所谓协商,指的是多方经过共同商量最终取得一致意见的过程。瓦拉德斯认为:“协商民主是一种有着巨大潜力的民主治理形式,它能够有效回应多元文化之间的对话,促进不同政治话语的相互理解,尤其强调对于公共利益的责任,支持那些重视所有人的利益与需求的公共政策。”而协商教育就是指师生间就某些事情(如:学习目标、学习方式、作业分配等)通过“充分商量”的情况下,协调两者的“心理预期”直至达成一致,从而达到“学生愿意学,老师愿意教”的和谐、融洽、合作之学习氛围的教育方式。

协商教育是对对话教育的深化,两者均强调“真正心怀对方或他人,并以与其建立关系为动机,并最终转向他们。”但协商教育与对话教育不同在于,对话可以单方面进行终止,而协商教育教学必须是双边的活动,即双方均处在“你情我愿”的状态下,心平气和地就某一个问题进行商讨,直至达成“共同目标”为止,因为双方均出于自愿,所以商讨并不会单方面终止。另外,协商教育并不一定限制于课堂教学,在德育及其他方面也同样适行,协商对象不一定是双方,可以是一对多、多对多的各种形式,利用信息技术可有效地达到此目的。

二、如何实现协商教育

教师在人生阅历和思维方式上,相较于学生而言更为成熟,因此在协商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也会相应复杂一些。以下,是教师在协商教育过程中需要重视的事项:

(1)培养“协商”的自觉意识

协商教育的实现首先必须打破教师或学生的中心意识,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教师没有平等意识,与学生就难以和谐相处。为此,教师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树立起强烈的平等意识,教师要适应,并且尊重协商中师生间“心理预期”差异的存在,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我们才需要“求同存异”,才有可能在通过协商达成新的共识。

(2)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协商教育中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敢于将课堂更多的交给学生,同时从专业的角度,制定必要的限制以及划定协商的范围,如:教学目标的确立,学习活动的形式,学习内容的扩充删减等。学生则要对书本上说的和教师讲的,进行分析,明确自己能力范围所及必须达成的内容,制定个人学习计划。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很可能协商时有不同的标准提出,如何确定协商的“适度性”可能是老师需要把握的问题。

(3)重视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协商教育”的另一种形式是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往往协商更能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而且,“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讨论。

三、以一节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为例

本课例选自人教版7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善用调查网站,协商确立学习目标

在学习目标的协商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调查网站,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对本课的内容不清楚或者感兴趣的地方。所获得的调查问卷经分析结果如下:

学生对“郑和”的了解停留在“基本知道”的阶段最多占有57.5%,完全不清楚的占有22.5%;关于戚继光“知道名字但是具体事件说不出来”的比例最大达到了77.5%,完全不知道的达到了10%;关于澳门的情况则稍好一些,有67.5%的同学表示知晓澳门攫取和回归的基本史实。因此教师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和戚继光的抗倭事迹,澳门的攫取和回归则作为略讲内容。

调查网站的客观性,使得师生双方处在平等交流的平台,让每一位学生的想法都能够得到体现。至此,教师根据学生所表现出的意愿,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所设立的教学目标,就是师生协商的结果。

(二)“求同存异”,做好教学方式的协商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就是得法。所以课怎么上,学生有发言权。教师要经常征求学生意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改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提供多种教学资源,教给学生多种学习方法,而不要千篇一律地“唱独角戏”。本次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对于电脑软件操作和互联网的应用互联网的兴趣非常大,学生也多次表示,希望采用网络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针对这一情况,在课堂中,我摒弃了传统的ppt讲解形式,采用了更为开放,交互性更强的电子杂志制作的方式,让学生们效仿《明朝那些事儿》做一回小编辑,编订一部电子杂志《明朝“海上”那些事儿》。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自行搜索有关信息(郑和、戚继光生平事迹、“西洋”的所在位置、郑和船队在航行的相关事迹、戚继光抗倭的路线等)并将收集到的材料通过班级QQ群让学生讨论哪些适合放入电子杂志中作为素材。学生在思考、筛选材料的过程当中,一直在动脑筋,这也就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判断和逻辑思维。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一样,分析问题的思路不一样。这就需要学生努力协商出合理的,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确定材料的过程中,学生深化了对于所选材料的认识,对于设定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是有帮助的。

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无法直接进行协商的部分。针对不可直接协商的部分,教师扮演提问者的角色,提出相关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推动小组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教师主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提供新的信息并对新的技能进行解释;教师则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开发潜在信息,必要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进行小组的协商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们使用我制作的网络小游戏“云帆高张下西洋”,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扮演郑和,尝试接到皇命的郑和如何筹集人员,准备工具,规划路线,开始远航。(在游戏制作过程中将时间、次数、规模、人数、到达范围的相关文字用特殊字体标出,并在游戏中设置不同的选项,使之对应不同的结局,例如郑和在选择远洋船只配备的工具上如果没有选用罗盘,则对应的结局是:船队在航行途中迷失方向,损失惨重,远航失败。)让学生理解作为郑和,每一个决定都关乎船队的存亡,郑和能完成七下西洋的壮举着实不易。

教师在此基础上和学生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游戏和你自己的知识,你认为有哪些条件帮助郑和顺利远航?

3.尝试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让学生通过游戏中的感受结合平时的知识积累,相互讨论得出最终的结论。至此,使学生较为全面的学习了“郑和下西洋”的基础知识点。

(三)协商评价必不可少

评价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目标。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学习任务单,采用学习套餐的方式:(A类为基础题目,为本课知识要点的选择题;B类为探究题目,为学生的能力拓展,本课探究题目为“为郑和或戚继光写一段人物评价”)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完成其中一种。学习套餐它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学生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确定自己学习的进程、评价标准。

最后,不论学生选择哪一类作业都会附带回答一个问题:“你认为本堂课如何上效果会更好,为什么?”我在课后征求学生意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改变自己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四、结语

协商教育作为一种新时期的教育方式,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积极意义。虽然在实处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仍然值得我们去实践和探索。

责任编辑郑占怡

猜你喜欢

郑和西洋本课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清宫里的西洋钟表师
紫禁城内的西洋科学家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