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教学模式:政治课堂的别样翻转
——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课为例
2015-07-04武汉市第三中学
■ 武汉市第三中学 陈 丽
“131”教学模式:政治课堂的别样翻转
——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课为例
■武汉市第三中学陈丽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经过多年的探索,通过反复实践,武汉三中形成了“13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此,笔者将对“131”教学模式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阐述,探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教学关系,实现课堂的别样翻转。
一、“131”教学模式的主要观点与思想政治课的切合点
“131”教学模式的内涵是指:“1”——一个理念,即坚持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并重;“3”——三个环节,即情境创设,自学探究;互动研讨,梳理建构;评价反馈,拓展提升;“1”——一套策略,即分组合作,分类传授,分层推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体验、感悟,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更要考查他们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尝试将“131”教学模式应用于政治课教学,通过“探究——建构——感悟——应用”相互促进,循环推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互动交流,自我生成,达成共识,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二、“131”教学模式应用于政治课堂的实践探索
在“131”教学模式基本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政治学科特点,政治课教学对“三个环节”的操作程序进行了学科化、具体化,如下表。
总模式的三个环节 基本操作程序情境创设,自学探究 时事分析、体验探究互动研讨,梳理建构互动交流、自主建构凝练反思、感悟升华评价反馈,拓展提升 活学活用,多元评价
(1)时事分析、体验探究
通过“课前五分钟”的热身,以与本课课题相关的时事分析、话题探究作为导入性材料,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互动交流、自主建构
本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发现的过程,注重“人的参与”。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文字材料、图片等为载体,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分层质疑,引领点拨。
(3)凝练反思、感悟升华
本环节既是对本课要完成的知识目标的凝练反思,更是对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4)活学活用,多元评价
本环节是对本课教学目标的反馈落实。
根据这一基本操作流程,以人教版必修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课课堂教学的部分摘录为例进行实践探索。
【时事分析、体验探究】
师: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是科技创新的成果,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迸发出越来越强大的力量。以“互联网+”为话题,请同学们谈谈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过渡语:互联网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还渗透到了创新经济生产的过程。
【互动交流、自主建构】
【板块一:创新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教师播放视频《“互联网+”如何成为山东制造业发展的新引擎》,并提出问题。
1.思考“互联网+”对“山东省烟台持久钟表集团”和“山东省梦之旅房车有限公司”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新的变化?
2.有人认为,“互联网+”=“移动生产力”。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谈谈你的认识。
3.科技的本质是创新,通过以上的分析,归纳科技创新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板块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过渡语: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而体制机制的弊端和结构性矛盾却成为了它的“拦路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推动着我国各项领域的改革。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案例(案例1:李克强总理提出“三个清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案例2:2015年表决通过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并提出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有哪些?
2.2015年,你所了解的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各领域制度改革有哪些?
3.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对深化当前各项制度改革有何意义?
【板块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过渡语:改革、创新吹响时代的号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
教师展示图片材料(第一幅:PM2.5监测;第二幅:漫画“钓鱼执法”;第三幅:物联网;第四幅:激光秀),并提出问题。
1.你认为当前我国的“新常态”带来的“新思维”有哪些?
2.结合一幅图片资料,分析推动思维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举例说明“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在文化领域的体现以及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凝练反思、感悟升华】
1.自主建构本课知识体系。
2.让你的创意腾飞!在你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你有哪些小创意与大家共享?
师:不管什么样的创意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不管什么样的创意都要求我们要有一个创新的头脑,要具有创新意识。
【活学活用,多元评价】
例题略。
三、“131”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笔者认为,“131”教学模式正是以“1个理念”为灵魂,以“3个环节”为载体,以“1套策略”为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1.彰显人文情怀,渗透“1个理念”
思想政治课教学担负着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时代使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自觉地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本课围绕“互联网+”“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新常态”等选取素材,切合时代主题,彰显国家意志。利用生动的案例《“互联网+”如何成为山东制造业发展的新引擎》等情景体验,向学生传递这样一种价值: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学生要有新思路、新观念、新境界,要在创新中实现个人的不断进步。
2.面向全体学生,贯彻“1套策略”
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实现设问分层、训练分层,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教学,体验成功。以本课的小组合作为例,教师确定学习任务以后,立即组织学生以六人为一小组围绕探究主题展开合作探究。确定小组长和中心发言人,明确分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在组间巡视,对默默不语的学生予以鼓励,并适时加入并参与学生的研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很高。
3.突出自主学习,落实“3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创设,自学探究
“时事分析、体验探究”作为导入环节,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二是激发矛盾,导入课题,为本课的内容作铺垫。要使探究话题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就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情景要为教学目标而设,要有针对性,而不能仅仅只为导入而导入;第二,教师本身对这个话题的来龙去脉要有全面的了解,才能起到引导的作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是科技创新的成果,本课导入以“互联网+”为话题,谈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在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对“互联网+”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新课教学部分继续以“互联网+”带来的影响为话题,通过视频材料,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互联网+”对生产的影响,使课前5分钟的讨论直接为教学目标服务,更充分地发挥了导入话题的作用。
第二环节:互动研讨,梳理建构
作为新课教学的主体部分,结合政治学科特点,采取“互动交流、自主建构”和“凝练反思、感悟升华”两个部分进行教学引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落实这一环节的关键。第一,以教学案例为载体,要体现创造性,思想性和冲击力。案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要把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第二,以巧妙设问为梯子,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目的性。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第三,以学科价值为目标,要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教师既要追求课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更应思考知识背后的价值追求,以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以第一板块“创新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为例,本部分以一段视频为载体,设计了三个探究问题,第一个探究问题要求描述视频中的有效信息,并归纳“互联网+”对“山东省烟台持久钟表集团”和“山东省梦之旅房车有限公司”的发展带来的新变化。第二问则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使学生理解“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的作用。第三问由特殊到一般,概括“创新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设问遵循认知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在“凝练反思、感悟升华”部分,通过“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回归课本,通过“让创意腾飞”感受创意创新的快乐,回归生活,实现本课的价值追求。
第三环节:反馈落实、拓展提升
本环节立足“活学活用,多元评价”。落实不踏虚步,本环节有明确的达标标准,反馈方式灵活,评价及时。本课以一段文字材料题作为反馈落实的内容,采取变式设问,把“为什么”转化为“怎么办”,分析创新的作用给我们的启示,堪称活学活用。
教育的功能是唤醒人的自觉。实践证明,“131”教学模式在政治课堂的运用,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责任编辑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