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温馨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5-07-04武汉市江岸区育才汉口小学王晓芹章涵林

成才 2015年12期
关键词:温馨学校教育

■ 武汉市江岸区育才汉口小学 王晓芹 魏 星 章涵林

小学温馨教育的实践探索

■武汉市江岸区育才汉口小学王晓芹魏星章涵林

一、温馨教育提出的背景

1.时代精神呼唤人性化的教育

人性化就是对人的尊重、关怀,它充满了人情味,提倡高尚的人文精神,创造一个温馨、和谐、舒适的环境,更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的规模、培养能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进也取得了成效。但教育的内在品质并没有获得根本的改善,教育的主体性和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仍未真正确立。很多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得不到真正的呵护和尊重。作为教与学的两个主体地位被忽视,教师大量的时间用于应付各项检查,学生被机械重复的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因此,尊重人的生命价值,激发人的创造力,发挥人的主体性成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基本追求。

2.和谐的教育有利于人的充分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是形成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的重要策略。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如果失去凝聚力,学校就会失去赖以发展的基础,没有了发展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这种学校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我校曾对教师和学生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教师职业中存在的消极压力是惊人的,这些消极压力有的来自生理和情绪、有的来自工作量和人际交往。学生中不快乐的现象主要来自学业压力,同学交往和教师批评。我校希望创设一个幸福、温馨、和谐的学校,让教师和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去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这种氛围使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得到彰显。

3.以温馨为切入点,有利于转变学校管理中的简单粗暴

武汉市育才汉口小学原隶属于育才二小,于2010年9月剥离。独立后的我们开始思索:如何将育才品牌这一宝贵财富发扬光大,既要弘扬传统,又要彰显特色;既要提升办学品位,又要凝聚人心,这是我们一直不断创新、努力践行的方向。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学校管理重结果忽视过程,造成有些教师一味地追求质量而忽视学生学习情绪的管理,甚至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使得一部分学生在一种相对紧张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我们决定以温馨管理为切入口,营造温馨校园,实施温馨教育,构建温馨家园,让教师、家长、学生处处传递温馨,时时感受温馨。

二、温馨教育的实践探索

在“温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努力营造温馨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我们关注学生的成长,也关注教师的发展;我们关注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关注家校的亲密合作;我们关注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也关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快乐指数。

(一)温馨管理:构筑精神家园、培养人文情怀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管理是学校的根本。温馨教育的实践首先是学校管理的情智化改造,学校通过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人文管理,实现了管理的高效高质、细致细微。温馨的管理首先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爱与欣赏,然后是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让制度文化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我们将独特的管理智慧凝练成颇具特色的温馨管理文化:“以情立德,以干立功,以诚立言”,让管理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情怀。

1.管理从“关爱”开始。学校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本原和基本信仰,将教师视为弥足珍贵的财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创造教师个人的精神价值空间:“寻找美丽瞬间”活动,讲述教师的爱生故事,再现教师的爱生情怀,让老师们明白了教育是细活慢动作,充满了爱的魅力、艺术的技巧;“我欣赏的教育同行”征文比赛,点亮教师的敬业形象,让一个个平凡的教育案例在文字中无痕地流淌;《优秀是教出来的》读书分享会让老师们从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享中,品尝到良好习惯对于做人做事所拥有的巨大作用;“2013年我们一起追梦吧!”让老师们尽情享受同行的教育智慧,尽情分享教育所带来的愉悦……精彩纷呈的活动,凝聚了教师群体的心,形成了以激情带动激情,以优秀引领优秀的温馨家园。

2.制度在“走动”中落实。学校倡导走动管理和现场管理,抓三大环节,即“问题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回访”,坚持“设计——执行——督查——反思”四环管理和周清月结制。学校要求党员干部摒弃办公室工作作风,每天做到“3个必访”:28个教学班必访;5个办公室必访;自己所联系的年级组必访。必访要求带着目的倾听,带着方法咨询,掌握第一手资料,解决工作中的困惑,提升工作效率。

3.文化在“交流”中突破。学校在原有的家长委员会管理制度下成立有社区、家长代表参加的学校管理委员会,欢迎与学校相关的热心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并通过一系列的家校活动:亲子趣味运动会、与孩子共读一本经典、我与亲情树一起成长……丰富了校园的生活,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形成了教育的合力。在“千名教师访万家”、家长开放日活动基础上,学校形成了家校互动机制,让家长了解、参与学校工作,把学校的教育思想和做法送上门,把家长的育子愿望和学校的育人目标统一起来;把“优质+特长”的人才目标送上门,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真正的发展,促进家校关系的进一步融和,提升了人民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二)温馨德育:创设情境育人、倡导在体验中感悟

温馨教育重在通过环境育人,让静谧、优雅的环境影响师生,让经典引领师生,在感知理解温馨的基础上学会在实践中去制造温馨传递温馨,从而再次营造信任的氛围。我们用爱来体现温馨,让“爱”成为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爱心”教育则是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基础。我们秉持的温馨德育信念是,用教师的人文情怀和专业素养实行全员德育,主张用心灵去发现、用智慧去教育,让孩子在实践体验、活动感悟中走向求真向善,以德立身。

1.校园溢满爱的气息。“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了让每个孩子在爱的自然环境中感受真实的爱的世界,我们大力创设了校园“爱的教育”整体大环境,让校园处处体现“爱”。2007年建校之初,学校就从绿化入手,让校园处处散发出生机,建有二十余亩的植物园,栽种各类花卉、珍稀树木和名贵盆景。校园的过道走廊上张贴着“爱的教育”主题文字和图画,如:陶行知先生的各种师爱格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爱满天下,乐育英才”等以及其他教育家有关师爱的名言。在班级环境文化创设上,教室四面墙壁和后面的黑板报开辟为学生施展才华、发挥主人翁精神的舞台,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进一步升华“学校是我家”、“班级是我家”的意识。

2.经典叩响爱的心门。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无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意大利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一本经典。它讲述了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书中字里行间都充满着爱,有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我们在全校开展了家长和孩子共读经典《爱的教育》活动,反响强烈。三(4)班的张曦妍同学忍不住写下自己的感受:“读了《爱的教育》后,我明白了什么是爱。妈妈每天叫我起床,洗衣、做饭,辅导我做作业,这都是对我的爱!谢谢妈妈给我的爱!”家长对爱的教育也有了新的理解:“以前我忽略了对孩子爱的表达,以为给他吃的、喝的就行了。孩子是一个个体,他需要我的尊重。爱不分贫贱,有爱的孩子才是世间最幸福最富有的孩子。”

3.实践感悟爱的艰辛。“该让学生自己走的路,就必须让他自己走;该让孩子体验的艰辛,就必须让孩子去经历。”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里的小太阳,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一家人的精心呵护,“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如何才能让孩子真真切切感受爱之不易呢?几番斟酌,我们选择了绿色小盆栽作为实践活动的对象,让学生通过亲手种小盆栽和欣赏自己的培育成果,体会到付出的辛劳,感悟爱的艰辛。首先,孩子们在老师的协助下,完成了播种的工序。?把优质种子从罐子里取出,小心翼翼地埋进营养土里,然后把土壤压实,并浇上适量的水。孩子们在亲身参与播种的过程中,知道了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水分和光照等是种子生长的必要条件。随着小盆栽一天天长大,孩子们倾注了更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但偶尔也会遇到困难。在活动中他们面对挫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更重要的是种盆栽的过程使孩子明白了养育植物的辛苦,从而感受到爱是来之不易的,应该珍惜和感恩。同时,我们还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培养孩子对长辈的孝心。如:给孩子讲古今历史上孝敬老人的典故,让孩子知道孝敬长辈是人类社会推崇的美德;在“三八”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展“我为妈妈洗次脚”“我为爸爸捶捶背”“我为爷爷唱首歌”等活动,使孩子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幸福,由衷表达对长辈的敬爱之情……对孩子在家里表现出来的爱心,我们又及时地传达给班上的其它孩子,这种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氛围,更强化了孩子表达爱的行为。

4.信任奏响爱的旋律。“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给学生展示的是一个充满魅力、丰富多彩的世界,喜欢读书也是绝大多数孩子的天性。学校藏书丰富,不仅拥有藏书逾万册的阅览室,还专门在廊道为学生开辟了一个阅读天地——书吧,希望能给学生提供一块随时独立阅读思考的土壤,让孩子们课间也能尽情地在书的海洋里徜徉。为此,学校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充分信任学生,将书吧的管理权由教师掌控移交到学生手中,由大队部负责,以中队为单位,派选代表轮流管理廊道书吧。新的举措带来了新的变化,在小小书吧管理员的监管下,以前廊道书架上摆放得杂乱无章的图书变得井然有序了,那些破损的页面也被他们及时细心地修补一新,遗失的图书也悄悄回到了自己原本的“家”。是信任奏响了爱的旋律,“信任”与“责任”让“家”的意识根植于每个孩子的心田,将学生由原来的被管理,被监督者的被动地位,前置到管理者的位置上来,学生在信任中体验岗位责任,通过自我提醒,渐渐地完成了自觉规范自己以及他人言行的升华过程,进而完成了自觉改正自身缺点,实现不断完善自我的教育目标。

(三)温馨课程:聚焦志趣,激发潜能

温馨的课程我们注入了三个元素,那就是生态的、多彩的、轻松的,它需要教师的真情投入,需要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丰富的课堂体验,在轻松愉悦中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我们着力从课程的设置上做了一些探索,现代课程论认为,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课程,师生都在课程的影响下成长。在温馨课程的体系里,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度,主学科、并开学科、校本课程具有同等的育人价值,不分伯仲。

1.校本教材拓宽孩子的视野。学校组织专题小组开发了“温馨小天使”校本教材,“节日篇”“礼仪篇”“体验篇”的系列教材分低、中、高三个年段全面推广学习。这套教材以培养创新、探究、实践能力为取向的校本课程,其表现形式有学科探究性学习、文化专题研究、科技创新、民风民俗了解等,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选择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找到自身发展志向兴趣与优势潜能的结合点,每个学科课程均从基础型与发展型两方面统筹思考,综合考虑学生兴趣、潜能激发与现代素养提升、学科发展、时代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相应开发,同时兼顾知识的交叉与整合,选择性学习与个性化知识积累。

2.综合实践课开启“走班教学”模式。2013年,为了真正践行开放式教学的理念,学校对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首先学校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鼓励六十多位一线老师拿出各自想开设的特色课程“毛遂自荐”,经过学校的综合评点,确定其中的27个内容。9月一开学,学校邀请全校1249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课,实行走班教学的方式。为了能“拉”到更多的学生,老师们还做了精密的计划:他们把27门课的内容分别做成了精彩的海报,全部摆放在一个教室里PK,想学的学生直接就在海报旁的白纸上签名。自2013年9月以来,在每周四下午的综合实践活动日,学生们不仅没有书面作业,还可在全校不同教室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健身操、简笔画等,甚至会学到怎么梳辫子。走班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融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原来学习是这么快乐的事,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享受到热烈、沸腾、多彩多姿的精神的生活。

3.特色课程为学生留下成长烙印。2015年,学校开始了“汉口文化”的特色课程开发工作,以汉口小学命名是对学校文化极大的肯定。学校研发组初步确立了汉绣、汉口方言、汉口老街、汉口小吃等多个专题的特色课程。为了挖掘校名的丰富内涵,学校前期开展了“品味汉口印象”的教师读书分享展示活动,通过收集整理,汉口民俗、汉口美食、汉口节气、汉口老建筑等一一展现在全体教师面前。老师们仿佛回到了过去,与老汉口同呼吸,共命运。这次读书分享活动的成功举行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与启发:汉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仿佛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瑰丽宝库,值得我们每个汉口人去深挖、探究。

(四)温馨课堂:用情感温润课堂,让智慧馨郁人生

我们提倡的温馨课堂以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为主要目的,智慧是构成健康情感的重要因素。情感作为相对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有自己的生理、心理反应机制,有自己独特的功能,但是作为全体动力系统核心的情感,它的动力与效能的发挥,必须有智慧的参与和引导。只有在智慧的监控下的情感,其对象指向、强弱程度、表达方式等才可能适合社会和个体的需要,也只有这样的情感,才可能发挥它极大的积极效能。

1.构建情智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首先从语文学科入手,尝试情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面对时代的挑战,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为,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基于这个理念,我们构建了“情智交融”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教师的温情点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这里,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情智交融”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如下:(见P11左上)

“情智交融”基本流程图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是教师与学生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载体。在王娟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案例中,通过教师诱导——学生质疑——师生对话——学生研读这几个教学环节,纵向延伸,师生从心灵深处重新理解课文,读出悟出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在实践中,学生发现了教材之不足,联系生活,把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价值观融入自己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

也是从这个案例中,我们感受到了思维的深度。教学中,老师既鼓励学生读书质疑,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又以教师的“追问”启迪学生语文学习的智慧,让学生获得从内心深处生发的学习乐趣。教学中,老师“逼”着学生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人及我,将思维步步推向纵深,从而时时闪现智慧的火花。尽管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知识积累、人生经历与生活经验的制约,他们对课文内容和生活的理解常常是表面的,大而化之的,带有个人经验色彩和想象性的,但这些理解往往是充满灵性的、闪烁着创造光芒和智慧火花的。

这个案例仅仅是我们阅读教学模式探讨中的一个小小足印,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情智交融”课堂让教学充满了智慧的挑战;课堂充盈了情感的力量;而教师与学生的智慧,又在教学环节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自然、随意而又让人惊喜。

2.让情智交融的阅读教学延伸。叶圣陶老先生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对教师而言,如果把教科书当成了不可更改的经典,就会坐拥了一棵大树,却放弃了整个森林,所以我们认为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收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例如,在教学《话说长江》时,教师给学生相应的补充其他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提高,课堂盎然,体现了情感与智慧的碰撞;在学习了冯骥才的《刷子李》后,教师补充其作品《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人物白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跃度;还有名家林海音、史铁生的作品,及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夫游记》……这些课外阅读的延伸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无论是情感还是智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又让孩子们融入书籍,自主学习,引导他们将对文本的感受、理解发生“碰撞”,产生火花,在体验和领悟中领略语言的魅力,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会了生活。

3.在作业中植入多元化。我们在各学科间广泛开展学科间的作业优化整合设计,凸显学科间的整合。在摸索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们巧妙地将知识的整合点、情感的融合点、生活的创造点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学科知识的整合、回应、浓缩、精选。魏星老师大胆地提出了“我的作业我设计”的口号,每次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她总是尽可能地给学生一些自主发挥的空间,让每个人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如在教完王安石的《题湖阴先生壁》一诗后,学生上交的作业精彩纷呈:有的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充分的想象,以“湖阴先生居住的地方真美啊”为总起句,用优美的语句写了一篇短文;有的学生给古诗配乐,进行了声情并茂的朗诵;有的学生搜集了与古诗有关的背景资料,编写了既反映古诗内容又独具个性和创意的诗文故事;有的学生用自己的书法再现了古诗全文,并装裱起来,在班级展示;还有的几个学生一起搜集有关春天的诗句,在班上开起了“诗友会”……显然,自主性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他们兴致勃勃,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自主的满足。我们还要求教师不仅在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上改进思路。对于课堂中最重要和关键的基础知识,教师要在备课时思考,在上课时发现完善,然后体现在当堂练习和课后长时作业上。课堂作业内容少、分量轻、代表性强的特点,几乎每节课都会涉及,学生完成起来也很轻松。长时作业将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融为一体,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学生都非常喜欢完成,达到了乐于学习的效果。创造性的作业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作业成为了学生放飞潜能的天空。

三、温馨教育的实践感悟

随着温馨教育实践探索的深入推进,我们看到学校许多方面发生了悄然的变化。

1.温馨教育实践探索提升了教师素质,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科研含量日益提升,逐步实现了由经验向理论的提高。教师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反复实践和探索,认真思考,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视为创造性的事业,从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仅2012年一年,我校就有四名教师江岸区的“双评”工作中,被授予江岸区学科带头人的光荣称号,四名教师被评为江岸区优秀青年教师,并有三名教师被评为江岸区高水平人才。2015年,在江岸区首届“人才培养创新奖”评比中,两位老师获得“人才培养园丁奖”。两年来,我校的市、区级骨干教师由原来的4名增至11名。

2.温馨教育实践探索让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知识的劳动者”变为了“专业的创造者”。在课题实施前老师们普遍认为教师这个职业主要是用经验输送知识,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技能,经验丰富的、手段高明些的教师,其学生就能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其输出的成绩就好;经验缺少的,能力有限的教师,其输出不尽如人意。通过课题的实施,教师不再认为自己每天做的是“知识的耕种”,而是“人的培育”;他们不再是一个个冰冷分数的生产者,而是一个个活生生人的创造者。当每一个完全不同的孩子与他们相遇相处,他们的工作不再是把孩子们放到流水线上进行标准化、统一化的加工制造,而是完全顺应“每一个”的天性,把他们培养成完全不同但同样健康有个性的人。“让每一个生命拥有不一样的精彩”这句话已成为育才汉口人的教育哲学,他们正脚踏实地地让这句话变为现实。2013年范丽老师将云空间运用于低段的识字教学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国NOC大赛中夺得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现场说课竞赛小学语文组一等奖与“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两项大奖。2014年江岸区“三优”课比赛中,学校有八名教师参赛,取得了两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的佳绩。2014年,我校“情智交融”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获武汉市优秀课堂模式,

3.温馨教育实践探索让学校特色日益显现,提升了学校美誉度。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近几年我校的教学质量不断强势攀升,教育品牌效应愈加明显,《长江日报》、《武汉晚报》、《家长报》、《帅作文》等媒体给予充分关注。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武汉市生态园林学校”、“武汉市师德建设十佳单位”、“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江岸区青年工作’务实创新’先进单位”、“江岸区最佳文明单位”、“江岸区推进三个规程,实施教育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5年,我校获得江岸区首届“育人模式创新奖”。仅2012—2014年,我校荣获各级集体奖励15次,教师荣获国家、省、市、区级奖励60余次,学生荣获国家级、省、市、区级奖励200余人次。

责任编辑成弘

猜你喜欢

温馨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题解教育『三问』
温馨的一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温馨提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