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拨后进生前进的弦
2015-07-04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蒋必武
■ 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 蒋必武
巧拨后进生前进的弦
■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蒋必武
“蒋老师,也许您早已将我忘却。因为我知道:有很多类似我这样的学生曾经在您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在您无私的爱的呵护下,走上了人生的旅途。今天在《湖北教育》杂志上读到您的大作‘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导’。一是来信向您表示祝贺;二是表达我最诚挚的问候与最真诚的谢意。因为从这一篇文章中,我才真正读懂您……”。13年的班主任经历,收到类似的信件不知有多少,唯独这位孙磊的学生的来信让我难忘。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同理,“优生的形成是相似的,但后进生的形成却各有各的缘由。”时下对后进生的定位有以下几种:
1.教育观念产生的后进生
爱迪生式:对教师的传授兴趣不浓,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王国。教师无法容忍。
韩寒式:所学学科“绿肥红瘦”。目前的教育政策无法“开绿灯”。
2.言行举止产生的后进生
小则无法自治,不思进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大则影响他人,任意妄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确实因能力差,甚至智力差而产生的后进生
你拿十个词让他识记,即使经过多次重复,他记住的也超不过三、四个。并且他们费劲地学习一点阅读和写字,但是再也前进不了。他们对自已遇到的挫折深感痛苦,而到最后还是被淘汰了。
不知那位伟人曾这样说过:“这是一个‘三无’的时代:无中生有,无奇不有,无所不有”。纵横思考一下,也的确如此。基于此,对于第一类后进生,我们可以大胆预测:他们的未来定然会无中生能,无奇不能,无所不能。因为这一切都已基本得到证实,且不说爱迪生、韩寒,他们的成功已得到人们的普遍承认。
对于第二类,读完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记载的一个教师的忏悔,就无需再多说明。尼娜·彼特罗芙娜(米哈伊尔的语文教师,班主任)对教师们说:“当米哈伊尔(他眼光里总是带着嘲笑的,乐观的意味……啊,就是这一双好奇的,故作天真的,不信任别人的,顽皮的眼睛,常常把教师们惹得大发雷霆。早在五年级的时候,这个男孩子就象俗话说的那样‘大名在外’了。都说他是一个没法改正的,无可救药的而且是狡猾的善于随机应变的懒汉和游手好闲者。)为我修理电视机的时候,我惊奇地看着他,心里想:这完全不是当时在我的课堂上的那个人啊!他那眼睛,他对我的态度,都和那时候不一样了。一个思想折磨着我:我们作为教师,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的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前苏联实行“五分制”,三分才算合格)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不,这不仅是蕴藏着一个巧匠的天才,而是蕴藏着一个我们没有看到的大写的“人”。是的,亲爱的同志们,我们没有在学生身上看到这个大写的“人”,——我们的主要过失就在这里……
对于第三类,更是常见的事。正是那些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的不久而且不牢固的学生在学习上,在智力发展上,比最初学习较好的那些学生可能获得大得多的成就。
还是古人说得好:天生我材必有用。因为正像“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那样,一切在变,一切在发展。苏轼在《前赤壁赋》也曾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关键在于我们眼望前方,脚踏实地,在“转”字上做文章,在“化”字上下功夫。如此,转化一个后进生就等于培养一个优秀生,功莫大焉。
一、转变认识、树立“五观”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后进生又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同时全面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指导思想和办学模式,其特征之一就是差异性。并且,这种素质教育的差异性有其社会基础。社会是一个庞大的有机系统,它本身的发展就需要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谈到社会需要时说:“我们需要艺术家,但我们也需要科学家。我们需要伟大的管理人员,但是我们也需要庄稼人、磨房主和面包师傅。”其次,这种素质教育的差异性有其人文基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的人也是一人一个样,学生的禀赋因人而异,他们对不同的学科的兴趣不尽相同,学习的能量大小有别,学习的速度快慢不一。因此,我们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理念,从内心接纳每个学生。
下面是我运用以上五观对后进生转化的一个案例。
【事件转播】
他在彷徨
期中考试之后,蒋老师给我们讲了三句话“Justseeit.看客”、“Justsayit.说客”、“Justdoit.常客、主人”。第一种人是看客,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第二种说客,偶尔停停,带走点知识,但成不了大器。这两种人都是人下人。但那些人上人都是第三种人,他们是主人,他们Justdoit.他们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因为他们尽力去做,舍得吃苦,方为人上人。
我想当自己的主人,但我觉得我很可悲,千人踩万人踏,什么都是我的错。在别人眼里,我像一个小丑,开心的时候别人对我笑,不开心的时候也对着我笑,只不过是讽刺罢了。这让我很迷惑,我究竟算什么?哈哈哈,可悲的世界啊!(摘录于小明2012年八上期中考试反思)
【深度剖析】
理论支撑
自卑心理,指的是一种因对自己的能力及某方面的心里品质的评价偏低,而产生的不如别人的一种消极自我信念。每个人都会有自卑的时候,有时自卑可能是激发你改变境遇的动力。精神分析大师阿德勒认为,人生一开始就为克服自卑感而抗争,我们越自卑,寻求优越感的要求越强烈。例如,富兰克林·罗斯付正是因患了小儿麻痹症致残,使他渴望成为20世纪最有音响的人物。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自卑具有消极意义,特别是在自卑到了几乎绝望的时候,会产生无助感,也就不可能建立优越感。因此,自卑心里是一个重要的辅导课题。自卑强烈的学生常常自我评价偏低,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缺乏进取精神,行为退缩,孤独离群等,甚至出现自闭、自伤、自杀等极端行为。自卑心里的形成原因是综合性的,有内部因素(包括自我认同危机和性格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精彩回放】
我在鼓劲
小明做完卫生路过办公室喊我:“蒋老师,早点休息回家吧!”鸣和芬还在办公室用透明胶粘考号,说:“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小明竟然也这么善解人意。”“密涅瓦的猫头鹰总是要等到黄昏时才起飞。”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梓轩在班上虽然各方面比其他人起步晚一点,但他今晚的表现是最好的。看来我的学生观在起作用啦!宽容是成功的爸爸。把优秀生当后进生;把中间生当进步生;把后进生当优秀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你见到每个学生你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每个学生细看都有可爱之处,每个学生也都有不和谐之处。看来,我们每天只要想着怎样把学生变得优秀,他们一定会变得优秀起来的。愿今天的夕阳再慢些,多温暖一下我的心。因为正如他说只有我在表扬他。天助我也,疯狂的石头可能就是一块宝石。(摘录于我的教育随笔《那些美好瞬间一直温暖着我》2012年11月13日)我在班上播撒了了我为小明采撷的些许阳光。
【峰回路转】
他在起步
我要当自己的主人,学习是现在最重要的。不管别人的眼光,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只有尽力去做到最好,才能找回那份曾经属于我的尊严,那份曾经属于我的骄傲。我会用行动证明给你们看:我是一颗种子,别人的话是我身上的岩石,直到我破土而出。我会长成一株不比别人差,甚至比别人更高的大树。等着吧!我来了。(摘录于小明2012年八上期中考试反思后与我的谈话记录)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自信,那一份成功。某件事失败并不能说明你永远失败。某一种能力不如别人,并不见得你所有的能力都不如人。毛泽东同志说:“人生自信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路在脚下,一路走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像我在开学对七班的分析那样说:“关爱小明,让其孤独的背影感觉温暖。”充分挖掘他内在人性温暖的一面,充分激发他能力突出的一面,我相信他一定会逐步融入到我们班级这个大集体中来。究其实,我在关爱我自己,因为到那时我就轻松了许多,因为到那时我到达了教育的最高境界:教是为了不教。
二、由表及里、对症下药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和保障
后进生的成因错综复杂。作为人师,应从表象——学生的言行举止,探究其根源——产生的原因及背景,然后制订方案,采取具体的措施以转带化,以化促转,转、化兼顾。这里主要是指第二类后进生。我们的教育步骤是: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记得那次带领同学们为学校拖沙。晚上6点多才结束,可孙磊同学住在离沙地8里多路的地方。也许太累了,他在沙车上睡着了。我坐在沙上,把他抱起,并把衣服脱下给他盖着,以防着凉。到学校卸掉沙后,我冒着大雨,打着手电,骑车把该生送到家里。返回的路上,我推着车,不知走了多长时间。第二天我咳嗽得很厉害,但是我经常以此次送行为荣,因为我终于找到了转化这位后进生的良方了。第二天,恰是班会课,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标题:“孙磊,他在沙上睡着了!”然后就把孙磊在劳动中的出色表现淋漓尽致地作了描述,接着把我在路上与他的谈话又作了“加味”处理。这个昔日像水银一样好动,且不停地唠叨的同学,那节课出奇地安静。第一次,他眼里有泪在闪烁。因为他上台发言时说,他以为劳动后睡觉,又该受批评。那天他不但没受到批评,而且还当做“劳动模范”,作为同学们学习的典型,他感动了。他说他要在别的方面一样当“模范”。他这样说了,他也这样做了。我在扩大他的闪光点,捕捉他的动情点之后,牢牢抓住这一转折点,巧治他的薄弱点:好动、讲小话、打架。我每天帮他找进步:如一天七节课有三节课没讲小话及转前转后,我就大力表扬;一周没有与他人发生矛盾,甚至还劝别人不打架,我就给他的家长送喜报。就这样,该生回来了;就这样,该生永远记住了我。后来,我的转差“四点法”在全区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上作了典型发言。这是我常倡导的“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人”的教育理念的结晶。
三、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是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任何一个学生,其长处与短处共处,优点与缺点并存。
1.现在的孩子娇气,要对他们忍
初次走上讲台,我用英语告诉学生我是来为他们服务的。不料坐在前排的小王就开始转前转后,特别是当别人表演对话时,他却与同桌私下“表演”。我准备来个下马威,但我想起了现在的孩子娇气,要对他们忍。待到别人对话表演结束后,我说:“刚才是老师埋没了人才,致使小王情不自禁地表演,现在请……。”可想而知,他刚刚读了一句便红着脸哑了口。我则告诉学生们:“Heis veryexcited.(他太激动,说不出话来了)。我和他一起扮演A,其他同学扮演B,开始……”。我们便在笑声中继续上完后来的课。紧接着,我又推波助澜,将我的“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教育理念转达给学生,从而进一步激起了学生们学英语的兴趣与激情。期中考试,语文作文以“良师”为题,两个班以我为主人公的学生各达数名以上。
2.现在的孩子娇嫩,要对他们严
随着班上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在平时学习中,滋生了懈怠的心理,我知道现在的孩子娇嫩,要对他们严,我寻找着突破口。有一天,我检查布置的课外作业,其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课代表小张没有做作业。为了维护课代表的威信,我思考着,结果他却站了起来说:“我辜负了老师的期望,也辜负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我没有完成作业,我接受老师的处罚。”这下把学生们弄愣了,我说:“先表扬课代表的诚实,为了惩罚他,请课代表上台讲这几个题。”课代表渐渐用平静的声调讲着,可惜最后一道题,还是让他很难堪。我则请另一名做过这道题的学生接着讲。下课后,我正在为办公室搬水,他来了,见我另一只手拿着一块小站牌,他连忙接着,翻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相视一笑,他回去了。这样,全班同学在原来学英语富有激情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份严谨。在2007年的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该课代表荣获国家级一等奖。
3.现在的孩子娇贵,要对他们爱
去年11月底,班上一名平常表现很出色的优优突然无精打采,下课后独处一隅。星期五放学后,我把他喊到办公室准备了解一下情况,谁料他除了哭之外一言不发。我看天色已晚,决定送他回家,同时更是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实施“课外访万家”的活动。终于,我才了解到该学生的爸爸因犯法而被关进监狱,他妈妈也走了。不知班上的几个学生怎么知道了,不但不安慰他,还给他起了一个“小犯人”的绰号,使他抬不起头来。
第二个星期一班会课上,我写下“上梁不正,下梁就一定歪吗?”要求学生们分小组讨论。离下课还有一刻钟,我请各小组组长来谈谈感想。结果副班长首先走到那个同学面前,鞠躬、道歉、握手。然后走上讲台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环境对人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但关键在于能否把握住自己。”团支部书记也走上讲台说:“父辈如何,是他们的事,我们应该自强不息,携手共创自己的未来,记住,只有今生,没有来世。”随即将我写的“小刚,你没有错”的横幅贴在黑板上。教室里掌声、笑声、欢呼声终于融化了小刚心里的坚冰。他哽咽着说:“谢谢老师,谢谢同学们,我一定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不再给社会添麻烦。”没有想到就这么平常地关爱了一个学生,却点亮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育人重在育心,育心贵在自然。如春风吹开花蕾;如秋阳催熟金黄。教育就是这样,你不教了,他还在育着自己。2011年11月30日《楚天都市报》以“上梁不正,下梁就一定歪吗?—一场特殊班会为服刑人员子女解心结”为题作了专门报道。2012年3月,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我被评为区先进个人。
我国著名青年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说:“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少勘探和开发这些资源的能力。”让我们以美好的前景来引导后进生,以正确的方法指导后进生,以有效的途径疏导后进生,去激活他们脑中沉睡的猛狮,去唤醒他们心中昏睡的巨人吧!
责任编辑成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