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故事说话”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15-07-04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
■ 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 祝 俊
“让故事说话”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祝俊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熏陶中成长起来的。班级文化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参与程度,影响到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发展水平,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果和质量。可以看出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这种风貌和精神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在长期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我充分利用中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在教育学生时让故事说话,使学生能接受教育,不失为一种育人的有效途径。
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让故事说话给出了界定。著名英语教育专家威廉·史密斯教授认为,“让故事说话基本原则是‘寓教于乐’以及‘先有正确无误的输入,才能有正确无误的输出’。”
一、“让故事说话”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困惑
(一)随意性
班主任的经历告诉我,现在的孩子们不喜欢听大道理,但喜欢听故事。我连续给学生讲了十多年的故事,近三年几乎每天一个故事,但没有系统性。常常是在自己阅读的时候,看到适合给孩子们讲的故事就拿到班上给学生朗读,有点逮住哪个讲那个的感觉。但多年的实践经验发现,老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讲(或读)故事,学生收获更明显。
(二)单一性
故事能改变生活,故事能让生活更美妙。但是,学生只能等老师讲故事吗?这样就导致了故事的单一性。我慢慢尝试让学生了解:老师为什么喜欢讲故事?老师的故事从哪里来?讲故事要有什么技巧?你和同学们为什么喜欢听故事?记忆中,你喜欢的故事有哪些?为什么这个故事能让你如此难忘?你能尝试给故事分类吗?当自己或他人取得成功,有些得意忘形的时候,该送什么故事?遇到失败或挫折,又该用什么故事来自我激励或鼓励他人?假如,把故事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身边的人,如果给亲人、班上的同学、老师,你会选择什么故事?
二、故事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扮演的角色
(一)教师讲故事注重“导”
存藏在孩子心中的故事,必将如存藏在地窖中的美酒,越存越香浓,在孩子人生的路途中,散发出迷人的芳香。于是,我便采取了如下措施:
1.引导学生了解基础知识:故事的作用;故事的分类;故事的基本结构;故事的基本要素。
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协调分工和与他人交往能力;阅读收集和整理资料能力;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3.指导学生领悟过程方法:根据班级实际,讲故事,吸引、感染、熏陶学生;简介研究课题,学生分组;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并分工;学生进行学习,教师适当指引;成果展示(包括活动感想);总结评价与后续活动。
4.升华学生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故事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时时处处留意身边的故事;遇到问题,会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解决的办法,会用故事自我激励;知道“每个问题的背后至少有一份礼物”,积极乐观面对困难。
(二)学生听故事注重“疏”
如针对刚进小班的优秀学生,让他们真正弄明白:什么才是“优势”:
三个旅行者早上出门时,一个带伞,另一个带了一根拐杖,第三个什么也没带。晚上归来,拿伞的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跌得浑身是伤,而第三个却安然无恙。于是,前面的两个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么会没事呢?”
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怎么淋湿而没有摔伤?”
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到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行走,却不知怎么就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摔伤啦!”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有淋湿而摔伤了呢?”
拿拐杖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带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行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跌跤。”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拿伞的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啦!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就少了忧患。”
故事讲完了,孩子们陷入沉思。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曾提出:“每当我们给一个人一种影响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集体一种影响。”
(三)师生编故事注重“真”
路也修好了,规则也立了,剩下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在这条路开心地走下去。于是,诞生了《5班的故事》。按学号每个学生每人一天,采用接龙的方式,用笔真实地记录一天中班级中的一个小故事。学生们珍惜每一次写故事的机会,无论他成绩如何,字写得如何,在他写故事的时候,都会认认真真地写着。学生们喜欢这本故事书,还精心的美化呢。每天,拿到故事书的学生都会迫不及待的翻开故事书,认真阅读同伴的故事,分享着同伴的快乐;在这个时候,他们也不忘让我分享他们的快乐。每个人都会为我留下一个小小的空间,让我写上一句两句。这本故事书也成为我走进学生心灵,和他们沟通的桥梁。每次家长在津津有味地读着这本属于孩子自己的故事书的时候,也被孩子的纯真所感动,也不忘写下了自己的感言:“这是一本不错的故事书,确切地说应该是一本真实的记录本,虽然语句不够通顺,文字也不够漂亮,但这是一架搭建在师生之间的桥梁,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它能增加师生间的情谊,还能让家长在阅读中更加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故事书一定要保持,让孩子在故事中吸取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从而得到快乐和进步,就让我们一起互动吧!”读故事,写故事,让家长走进的班集体建设,也让学生的心走得更近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孩子们在写故事的过程中,在与老师探讨情感的过程中,都会从中体验爱心,学会感动,从而让自己的灵魂受到爱心洗礼。
三、故事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故事有助于建立班级主题文化
我要求学生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研究一个课题;也可以和家长一起,以家庭为单位研究一个课题。于是,有趣历史小故事——传统“八德”主题文化故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名人成长小故事——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等就陆陆续续被学生挖掘收集出来了。而学生也通过自主学习(分类收集、阅读故事)和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分工、资料整理、撰写序言、打印排版等),培养了意志、毅力和合作精神。特别是我们的展现形式更是丰富多彩:
开故事会——学生每天轮流讲一个故事(看是否能代替老师每天讲故事)。
编写故事集——把收集到的故事分类,整理成“书”,书中包含序言、导读、精彩故事(收集到的好故事)、读后感、后记等等。
创建故事博客——创建一个班级故事博客或小组开一个博客,把收集到的故事分类放到博客上,并能不断补充新故事。
小组合作演故事——班级共同研读一个故事,把它排练成一个可以全班参与的话剧,学期末汇报演出或毕业汇演。
撰写研究报告集——学生收集整理小故事,其中包括给班上每个同学送出的生日故事,然后撰写感想与收获等,最后形成研究报告集。
(二)故事有助于建立班级主体文化
通过以上的收集与整理,全班每个同学都成了故事大王。更重要的是,任何同学遇到任何麻烦,都能从“故事集”中找到答案。
我乘热打铁,迅速拿出相应的班规——《班级公约》。
1.班级目标:高品尚德。我对学生说,努力做到“志向高远,品德高尚,气质高雅,能力高强”就是高品;努力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至诚至仁,遵守公德”就是尚德。
2.班训:厚学养德,行止有范。我要求全体学生要厚学——不断努力,增强知识和本领,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和磨练更高强的能力;要养德——不断完善自我,达到完美的人格,完善的道德,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要从一举一动入手,外守规范,内炼精神,志趣高雅,像绅士和淑女。这样,学生行为儒雅优雅,思想明事明理,班级则为乐园家园。
3.班风:崇德、敬业、感恩、尚美。“崇德”——尊崇道德;尊崇有德行的人。注重品德修养。“敬业”——专心致力于工作或学业。作为学生就要敬畏自己的学业,做到勤勉、刻苦。读书、思考、进取。“感恩”——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老师给予的学识、文化和真理,感谢社会给予的关心支持,感谢生活给予的觉悟,感谢自然给予的一切。“尚美”——尊崇和追求美好的东西,追求上进。以美好的东西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男士彰显绅士风度,女士展示淑女形象。自己美,世界美。
4.学风:勤学、多思、好问、进取。
5.班级精神:敢于负责、勇于挑战、乐于牺牲、志于成功。
基于以上原则,我与学生共同制定了“班级公约”,具体内容如下:
进校:穿戴整洁重仪表,备齐用品准时到;进校说声老师好,相互问候有礼貌。
早读:勤奋好学争分秒,贵在自觉效率高;语数英等同重要,书声琅琅气氛好。
升旗:升旗仪式要搞好,热爱祖国第一条;齐唱国歌感情深,肃立致敬要做到。
两操:出操集队快静齐,动作规范做好操;每天眼操做两次,持之以恒视力保。
上课:铃声一响教室静,专心听讲作笔记;举手发言敢提问,尊敬师长听教导。
课间:课间休息不吵闹,文明整洁要做到;勤俭节约爱公物,遵循公德很重要。
学习:各门功课要学好,乐于探究勤思考;预习复习要自觉,环环扣紧才生效。
作业:审清题意独立做,格式规范不抄袭;簿本整洁字端正,保质保量按时交。
活动:科技文体热情高,体魄健壮素质好;思想觉悟要提高,班队活动少不了。
生活:爱惜粮食要记牢,节约水电少浪费;服从管理加自理,遵规守纪觉悟高。
离校:值日卫生勤打扫,按时离校关门窗;横穿马路站看行,安全法规要记牢。
目标:班级公约牢记心,行为规范常对照;同学之间勤勉励,道德情操修养好。
共同约定要做到,班风学风自然好;全班同学共努力,全面发展齐奋进。
(三)故事有助于建立班级特色文化
根据瑞斯(Rice)的论点,青少年急需有认同及归属的团体,与同伴建立密切的友谊,对促进其社会能力的充分发展极为重要。有了友谊作基础,青少年在个人兴趣与活动上就能获得共同分享的对象,在个人遭遇问题时也能获得协助解决,或在情绪上得到支持。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与朋友相处的时间却愈来愈多,青少年要渡过这段身心骤变的时期是不容易的,而且是需要时间的。人际交往适应是否良好,影响了青少年未来人格的发展。因此,人际关系与沟通对青少年而言,相对变得非常重要。他们只有与同伴密切交往,才能在同伴的世界中充分发展、获得能力、认识自我,形成完好的人格。对于青少年来说,活动的主要社会团体是班级。而我们班已是一个充满着故事的班级,正在朝“一个班级故事”发展。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班级文化的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让故事说话”建设班级文化,在整体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我仍然意识到:表层文化的建设用时相对较短,而深层次的班级文化精神核心还须常抓不懈、与时俱进。老子在其《道德经》一书中说道:“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班级同样,找准了突破口——让故事说话,也就觅得了形成班集体凝聚力的路径——形成班级文化。笔者针对班级的各种需要讲述、陈列、有心地请出一个个故事,在学生纯洁的心田里找到适合的土壤生根、发芽、成长。最后师生一道静心读书,诚心做人,细心做事,慧心生活。
责任编辑成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