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研究现状述评

2015-07-04刘立军韩春艳

冰雪运动 2015年5期
关键词:体育旅游述评冰雪

刘立军,韩春艳,刘 晋

(1.黑龙江工程学院 公共体育教研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2.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研究现状述评

刘立军1,2,韩春艳1,刘 晋1

(1.黑龙江工程学院 公共体育教研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2.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摘 要:伴随北京承办2022年冬奥会,对冰雪体育旅游的关注度逐渐提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年来国内有关冰雪体育旅游的核心期刊29篇、冰雪运动期刊21篇与硕博论文33篇,从概念界定、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四方面进行归纳和评述,旨在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研究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概念界定未能在学术界达成共识,研究方法缺乏创新,研究视角维度与深度不够,重复研究过多,结论观点缺乏创新。围绕奥申委提出的3亿人上冰雪的宏伟目标,在中国势必掀起冰雪体育旅游研究热浪,会触动冰雪体育旅游的科学研究更加深入、全面。

关键词:冰雪;体育旅游;现状;述评

1 引言

从第一届奥运会举办开始体育旅游就已经出现,并且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旅游者。Standeven等[1]就将体育旅游定义为:出于商业、非商业的目的离开居住地和工作地,主动或者被动参与到随意或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中的所有形式。Standeven等认为离开居住地和工作地才被看作体育旅游范畴,笔者不敢苟同。吴必虎等[2]认为虽然无法精确定义体育旅游,但是可以对构成体育旅游的各要素进行总结。就目前而言,体育旅游吸引物主要包括:体育活动、体育节事和体育基础设施。而体育旅游的参与方式则包括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体育旅游者主要包括:首要体育旅游者(把参与体育旅游作为出游首要目的的体育旅游者)、附带体育旅游者(把体育活动作为出游的首要动机,但是参与体育旅游的原因不仅仅是体育活动的体育旅游者)、体育爱好者(把体育作为主要目的的游客)。陈同先、谢忠萍[3]将体育旅游定义为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从事的各种娱乐身心、身体锻炼、体育比赛、康复保健、体验刺激、体育欣赏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并且与体育旅游的目的地、体育旅游企业等之间产生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笔者对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论述存有疑惑。从以上对体育旅游的阐述和归纳,本研究将体育旅游定义为:人们除工作和生活以外所从事的各种身休闲娱乐、身体锻炼、康复保健、体验刺激、体育比赛、体育欣赏以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国在冰雪体育旅游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观点[4]指出,冰雪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的一种,根据体育旅游的定义及现代旅游学原理,对冰雪体育旅游的认识可概括为:冰雪体育旅游者在旅游中借助冰雪所作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等活动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亦可这样理解: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冬季体育的各种需求, 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材和冬季体育活动, 充分发挥冬季体育的诸多功能, 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本研究将冰雪体育旅游定义为:人们除工作和生活以外借助冰雪所从事的各种身休闲娱乐、身体锻炼、康复保健、体验刺激、体育比赛、体育欣赏以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伴随北京承办2022年冬奥会,对冰雪体育旅游的关注度逐渐提升。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研究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促进冰雪体育旅游的科学研究更加深入、全面。

2 研究文献综合分析

2.1 研究视角

从表1明显看出,无论核心期刊还是硕博论文迄今为止对冰雪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方面的文献远远超过其它方面,在总共83篇文献中竟有45篇;排在其后的是经济建设和市场运营方面的文献;而以人才培养为视角的文献仅有2篇。其中现状对策方面的文献又都局限于个别区域(黑龙江省或吉林省),缺乏整体宏观方面发展战略研究,无法形成对我国冰雪体育旅游全局性地把握;核心期刊和冰雪运动期刊研究的视角明显没有硕博论文视角广阔,对旅游资源研究甚少,对经济理论和人才培养方面未曾涉及,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的研究背景以及冰雪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将会成为今后研究的侧重点。另外,文化体育赛事以及民族节庆活动与旅游的交融将成为体育旅游催化剂。

2.2 研究方法

表2清晰可见,绝大多数核心期刊文献主要采用逻辑分析推理的方法,其它方法较少涉及,更加青睐于定性研究;而硕博论文则研究方法广泛,多以定量研究为主,理论研究多被旅游管理或人文地理专业采用。实证研究并没有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多被融入于理论研究之中,为作者阐述观点加以佐证,相对更加严谨,并且研究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表1 研究视角统计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Research View

表2 主要研究方法统计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Main Research Methods

2.3 研究观点

2.3.1 现状与对策类代表性观点

核心期刊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唐云松认为通过建设地方特色的冰雪体育旅游体系;国际化视野下的产业整合与升级;提高地方文化竞争力特色建设谋求国际化成长[5]。李月丰等认为必须解决目前我国冰雪体育旅游行业在长久发展过程中所积攒的问题,树立品牌形象意识,打造冰雪体育旅游的品牌形象;突破冰雪体育旅游的季节限制;完善管理制度[6]。俞林对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加强管理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科学统筹规划;完善我国冰雪市场的相关制度;大力发展我国冰雪活动的宣传;加快相关人才培养[7],完善多元化的服务体系。

硕博论文中关于我国冰雪体育旅游的宏观性论述并未涉及,只是涉猎到个别省市的区域研究,如刘磊将冰雪体育旅游视作一个体系进行研究,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入手,引导人们的体育旅游行业,挖掘冰雪体育旅游市场的潜力[8]。姜藤野[9]认为冰雪体育产业结合应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提高冰雪体育产业的效益、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2 经济建设类代表性观点

具有代表性观点[10]认为:体育冰雪旅游对国民经济作用是加快回笼货币;增加国家和地方的收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扩大国际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提高国民的身心健康,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增进国际间的友好往来,扩大国际间的合作;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资源的利用;有助于普及冰雪运动,提高冬季项目的竞技水平。邓辉提出东北冰雪体育旅游业应对经济危机的宏观对策:低成本扩张,注重实效,为以后的发展打基础;善于捕捉机会,化腐朽为神奇,构筑经济增长点;营建特色,实现综合效应,为品牌的创立做好铺垫;敢于不按常理出牌,勇于创新,形成潜在的优势;以扩大内需为主[11],以节庆为龙头,争取变“淡季”为“旺季”。

2.3.3 市场运营类代表性观点

陈岩针对滑雪场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形成良好的滑雪场的经营结构;培养良好的滑雪场的经营组织关系;提出滑雪场非冬季闲置问题的建议;提高滑雪场网络宣传;滑雪场应定期组织滑雪赛事[12]。曹亚东等[13]认为只有通过主体形象定位、营销模式定位、客源市场定位、宣传促销定位四个层面才能够真正地促进辽吉黑“冰雪体育”旅游业的持久、稳定、健康发展,这也是积极参与到市场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还是以“冰雪体育”旅游业为重要动力的第三产业带动第二产业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推手。

2.3.4 资源开发类代表性观点

桑蔚强强调对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应利用与保护并行,加强开发的科学性、客观性和长期性,实现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资源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14]。高坚越认为吉林市的资源开发要以该地区的地方特色为基础,遵循旅游循环经济的理念,保证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进一步争取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政策扶持是产业发展的契机,此外还应开创新型管理模式,开拓创新,打造冰雪名城,将冰雪体育发展纳入到整个城市规划建设当中,利用品牌营销理念为冰雪体育旅游发展服务,重视文化效益,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加强人员培训等[15]。郑来发等认为必须认清现状,明确“冰雪经济”的概念,调整优化冰雪旅游产业构成,提供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使旅游目的地、旅游相关产业及旅游管理三方面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实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环境和生态等多方面协调发展[16],走出一条适合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3.5 文化赛事类代表性观点

杨志亭等提出我国冰雪休闲度假旅游的开发战略,构建冰雪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圈;创建冰雪赛事的基地与滑雪度假胜地的良性互动;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节庆活动;挖掘节庆习俗的文化遗产;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加强生态文明意识[17]。刘立军认为冬季体育冰雪旅游业开发的潜力很大,黑龙江省应抓住承办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这一契机,科学规划冬季冰雪体育旅游业,注意搞好相关配套建设,大做冬季冰雪旅游业文章[18],以冰雪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同步发展,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贡献。

硕博论文中有一篇关于节庆方面,张亮竹对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提出发展对策:运用政策优势招商引资,对冰雪旅游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强化精品意识,加强旅游品牌建设;以国际赛事为平台,促进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同时,要注重开展相关产业,使之协调发展;注重冰雪专业人员的培养,以促进培育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强安全防范意思,确保游人和滑雪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加强横向联合[19],合理配置周边城市的冰雪资源。

2.3.6 生态环境类代表性观点

在查阅的文献中相关生态环境的研究都是围绕着滑雪场展开的,可见目前滑雪场的环境保护方面问题尤为突出。其中唐云松提出我国滑雪生态环境保护共生对策:完善滑雪度假区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和管理体系;建立必要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公众生态意识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滑雪度假区科学发展维护雪场环境;滑雪度假区完善生态化的运营[20]。张洋将生态位理论运用到冰雪体育产业方面,强调生态位理论[21]所蕴涵的竞争、和谐、多样、平衡的思想使其突破传统生物学的研究范畴,进而渗透到诸多社会科学领域,成为人们分析社会现象、问题的有效方法论。

李顺[22]提出针对滑雪场建设和运营的建议:建设布局合理的滑雪场;科学建设滑雪道;加强环保教育,普及生态保护知识。

2.3.7 人才培养类代表性观点

季红[23]针对冰雪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满足地域条件和师资条件的体育院校应适时设置冰雪运动专业并规范冰雪运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冰雪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培养规格;建立有利于冰雪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过程,提高育人效益;强化培养评价,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冰雪体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培养与事业发展的良性机制。阚军常[24]提出依托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培养滑雪场高级管理人才、依托体育学院和竞技体校培养滑雪教练、通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专业培训、培养滑雪场专业技术人员等人才培养对策。

2.3.8 经济理论类代表性观点

张春艳[25]分析了影响冰雪旅游资源价值实现的人力、资金、技术和制度要素以及要素集成机制和要素配置机制、主体激励机制和主体协调机制,同时分析了游客认知对冰雪旅游资源价值实现效果的影响,构建了冰雪旅游资源价值的实现机制模型。阚军常[26]利用政府干预理论对我国大众滑雪运动提出建议:政府各职能部门协同关系、职责清晰;政府应加强立法,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和监管机制;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应关注该领域的研究。夏光等认为危机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冰雪体育旅游业危机管理[27]必须通过旅游业危机管理系统来实施,为早日实现“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3 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在梳理文献的过程中,从概念界定、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结论观点四方面了进行归纳和评述,并对相关的问题提出展望。

3.1 概念界定未能在学术界达成共识

除王诚民根据体育旅游的定义对冰雪体育旅游加以界定以外,国内还没有旅游界乃至体育界学者对其详尽阐述,“冰雪旅游”、“冰雪休闲游”、“冰雪体育旅游”以及“体育冰雪旅游”交替互用现象时有发生,若想对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学术界对“冰雪体育旅游”概念的明确界定显得尤为重要。

3.2 研究方法缺乏创新

从研究方法上看,国内冰雪体育旅游研究多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虽然数理统计、实地调查、比较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虽有一定增加,但是仍占很少部分,这些研究方法或将成为今后研究的趋势。同时,从学科角度看,无论冰雪体育旅游还是体育旅游的研究都以地人文理学、旅游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为主视角,将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以及民族学的多学科做背景,深入研究冰雪体育旅游的本质属性,更好地促进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研究视角维度与深度不够

从研究视角上看, 在继续加强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产品设计、产业管理等研究的基础上,要逐步扩大对冰雪体育旅游需求方面的研究,深入探讨冰雪体育旅游市场的演化、发展规律、游客消费行为的发生机制、客流的形成规律及其调控等,发挥冰雪体育旅游研究的应用效益。

3.4 重复研究过多,结论观点缺乏创新

国内冰雪体育旅游理论研究处于借鉴国外研究的阶段,理论基础薄弱。一般都是对国外理论研究成果的引进和比较,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基础理论研究的不足,导致对策性和应用性研究难以深入,提出的对策存在过于泛化的倾向,针对性不强导致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研究多处于同一水平上的重复分析,缺乏理论和实践创新。

4 结论与展望

伴随北京张家口承办2022年冬奥会,围绕奥申委提出的3亿人上冰雪的宏伟目标,在中国势必掀起冰雪体育旅游研究热浪,也逐步会吸引更多科研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冰雪体育旅游作为体育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专项旅游产品,在社会生活中迅速兴起。为保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冰雪体育旅游产品的合理、有效开发进行细致的研究。冰雪产业的发展和逐步壮大同样也会触动冰雪体育旅游的科学研究必将更加深入、全面,因此冰雪体育旅游的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参考文献:

[1] Standeven J,De Knop P. Sport Tourism[M].Champaign,IL: Human Kinetics.1999.

[2] 吴必虎,严琳.中国体育旅游发展的战略与政策[J].体育科研,2007,28(5):1–4.

[3] 陈同先,谢忠萍.体育旅游的市场开发功能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33(2):88–90.

[4] 王诚民,刘毅,施抗美,等.冰雪体育旅游探析[J].冰雪运动,2006(3):104–106.

[5] 唐云松.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本土特色与国际化成长[J].体育科研,2011,32(6):34–37.

[6] 李月丰,刘宗梅.浅析我国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J].旅游经济,2012(1):174–175.

[7] 俞林.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方经济,2012(1):30–31.

[8] 刘磊.对哈尔滨雪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9] 姜藤野.吉林省冰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10] 姚大为.冰雪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7,525(12):203–204.

[11] 邓辉.基于经济危机影响的东北冰雪体育旅游业宏观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4):32–34.

[12] 陈岩.黑龙江省滑雪场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13.

[13] 曹亚东,安巍,陈泽奇.辽吉黑冰雪体育旅游市场定位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3,35(4):86–91.

[14] 桑蔚强.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现状与资源开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15] 高坚越.吉林市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16] 郑来发,唐宝盛.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J].冰雪运动,2010,32(3):81–85.

[17] 杨志亭,孙建华.我国冰雪休闲度假旅游的文化特色及开发战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6):139–140.

[18] 刘立军.以大冬会为契机全面提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J].冰雪运动,2008,30(1):51–53.

[19] 张亮竹.净月潭瓦萨滑雪节对长春冰雪旅游产业的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0] 唐云松.滑雪度假区环境保护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11):33–37.

[21] 张洋.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生态位策略[J].冰雪运动,2010,32(6):92–96.

[22] 李顺.滑雪场的环保问题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23] 季红.冰雪体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

[24] 阚军常.黑龙江省滑雪场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培养[J].冰雪运动,2009,31(1):88–92.

[25] 张春艳.冰雪旅游资源价值形成与实现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26] 阚军常.政府干预理论视域下大众滑雪运动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7] 夏光,刘巍,于杨.冰雪体育旅游危机管理系统的构建[J].冰雪运动,2008,30(2):90–93.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488(2015)05–0066–05

收稿日期:2015–07–09;修回日期:2015–07–1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项目(15TYD02)。

第一作者简介:刘立军(1970–),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

Review of Research Status of Ice and Snow Sports Tourism in China

LIU lijun1,2HAN Chun-yan1, LIU Jin1

(1.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50, China; 2.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China)

Abstract:With the host of the 2022 Winter Olympics in Beij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ice and snow sports tourism has gradually improved. By using the method od literature, 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and reviewed on 29 core journals, 21 journals of Winter Sporst and 33 research papers of master and doctor about ice and snow sports tourism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from concept defi nition, research perspective and research methods. In order to overall grasp the research status of ice and snow sports tourism,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definition failed to reach a consensus in academia, research methods lack of innovation, dimension and depth of research view are not enough, too much repeat study, conclusions lack of innovation. Around the grand goal of 300 million on the ice and snow sports in China is bound to bring about ice and snow sports tourism research heat, will promote the ice and snow sports tourism research deeper and more comprehensive.

Key words:ice and snow; sports tourism; status; review

猜你喜欢

体育旅游述评冰雪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