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群体平面媒介形象分析

2015-07-04张佳音

冰雪运动 2015年5期
关键词:提高策略

张佳音

(沈阳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辽宁 沈阳 110102)



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群体平面媒介形象分析

张佳音

(沈阳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辽宁 沈阳 110102)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短道速滑女队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体育报》、《体坛周报》和《辽沈晚报》三家媒体对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期间、2011年王濛打架禁赛事件和2012年王濛复出三个时间段内的报道为研究内容,分析归纳出中国短道速滑女队的平面媒介形象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运动员群体媒介形象的具体方略,力求为我国体育群体媒体形象的塑造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群体媒介形象;存在的问题;提高策略

在大众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作为极具影响力的体育群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关注的焦点,他们的媒介形象饱受盛誉与争议,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1-5]。在这些研究中,主要是针对某些运动员如刘翔的退赛、姚明的退役与回归、羽毛球队消极比赛等夏季项目的相关运动员和比赛。我国冬季运动项目近些年来也逐渐在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我国的冬季体育运动,特别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得较好,短道速滑项目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取得2块金牌,实现了我国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6-7],为国家争得荣誉。我国自1980年参加冬奥会至2014年共获得12块金牌,其中有10块来自短道速滑[8]。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在主教练李琰的率领下,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包揽了该项目的全部金牌,为我国跻身冬奥会八强[9]做出了贡献。一时间,媒体纷纷赞誉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为“金牌之师”,给中国奥运军团带来了无上荣光。然而,“风光”背后,随着“打架”等负面事件的曝光,国家运动员形象与纪律问题瞬间引起争议。我国运动健儿在国际赛场上的每一次亮相,都代表了我们的国家形象。赛场上,他们是为国争光的英雄;赛场下,他们的些许行为不仅影响运动员的形象,甚至影响国家的形象。迄今,国内外对体育明星个人媒介形象的研究有很多,但像短道速滑队这样的冬季运动项目群体媒介形象研究至今还没有,希望本文能弥补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群体媒介形象领域研究的空白。对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群体媒介形象进行研究,为塑造其良好的媒介形象提供理论依据。

1 运动员群体媒介形象及相关理论、现实意义

1.1 媒介形象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媒介形象的研究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媒介作为传播者时其自身的形象,二是媒介对社会事物和人的形象建构。前者的研究主要是各大媒体如何塑造自身形象提供了参考意见,后者的研究较多涉及媒介再现形象的诸多侧面,有个人、组织形象的塑造策略,如领导人形象,国家形象等,也有群体形象的客观真实诉求问题,如农民工形象,女性形象等。由此可以看出媒介形象的内涵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中国传媒大学宣宝剑博士认为,媒介形象是人们对于大众传播媒介及其再现事物的认知总和[10]。这个定义指出了两个不同的主体,一是传播者形象,二是媒介再现形象。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后者。

1.2 群体媒介形象

群体形象即社会群体的精神风貌、工作面貌、群体成员举止和群体内部关系给公众的整体印象。而群体的媒介形象所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各阶层的群体形象的塑造。重点强调个人形象与组织形象对群体媒介形象的塑造和影响。体育群体主要是从事与体育事业相关的活动的个人或组织。该群体的媒介形象主要是大众媒介通过对该群体在比赛和社会活动中的报道来塑造其形象的。

1.3 框架理论

社会学家戈夫曼于1974年在《框架分析》一书中对“框架”做出了如下定义[11]:“框架指的是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于一定的框架,框架使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

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诞生“媒介框架”和“新闻框架”。媒介机构对信息处理的组织框架,适用于新闻的选择、加工、新闻文本和意义的建构过程的研究,称之为新闻框架。但大众传媒塑造社会真实的能力始终有限,新闻也只能是将部分客观现实转化为媒介真实呈现给我们,新闻框架被定为是媒介形象建构的基础。但是, 媒介形象传播的最终效果并非仅直接来自传播的内容,还受到受众对传播内容的解释效果的影响。受众框架是过去所感知和理解的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留下的一种认知结构,它制约着主体在处理新信息时的思维方式和意义诊释的角度。一般来说,受众框架一经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因此,新闻框架和受众框架都对媒介形象的传播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新闻框架通过对新闻文本的建构,试图主导受众对某种媒介形象的感知和理解;另一方面,受众在认知过程中将头脑中的框架与新闻框架进行资源对接,以达到顺利解读文本的目的,这是传受双方框架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互动作用。新闻框架与受众框架共同建构媒介形象,进而在传者和受众之间完成意义的传递,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割裂的过程(图1)。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群体媒介形象的塑造过程及其效果是受新闻框架和受众框架两方面的影响的,所以,在研究群体媒介形象时,要求我们从传授双方来考虑,也就是媒体本身的报道和受众接受信息的效果。

1.4 拟态环境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12]问题,并首次使用“Pseudo-environment”一词。李普曼认为,拟态的环境不是现实的环境“镜子式”摹写,不是“真实的”客观环境,与现实环境或多或少存在着偏离。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发展迅速,大众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加工整合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脑中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人的“主观现实”是对客观现实的认识,通过实践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主观现实”在经过这种中介后形成,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它产生了一定的偏移,并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实。而大众媒介在对群体的媒介形象进行塑造时,也是“拟态环境”形式的一种。

1.5 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媒介形象的现实意义

1.5.1 树立优秀体育团体形象,并有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

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的媒介形象不同于个人媒介形象,它是群体整体的媒介形象,其中包含着群体成员个人的形象和群体整体的形象,较个人而言更为复杂也更具有影响力。探究其媒介形象为我国体育项目组织如何维护团体媒介形象提供了有力借鉴。随着短道速滑团队影响力的日渐扩大,塑造并维护一个积极、团结的媒介形象有利于团队凝聚力的提升,也是团队取得胜利的保证,尤其是在经历种种风波过后的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维护一个团结向上的媒介形象显得尤为重要。

1.5.2 有利于树立中国体育整体形象、国家形象及引导社会文化观念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体坛不可忽视的强国之一,优秀的运动员人才辈出。现代体育传播具有教育与体育文化传承的功能,运动员作为传播与传承体育文化的载体,他们的形象直接影响到体育在受众心中的印象与定位。深层挖掘中国体育群体形象以及运动员如何传播正能量,已成为我国而且全球体育传播的重要课题。运动员及运动队良好的形象可以使他们得到公众的肯定和支持,树立公众对他们行为活动的信心,有利于传播社会正能量,有利于树立中国体育整体形象,甚至于国家形象,并具有引导社会文化观念的功能。

1.5.3 推动媒体自身素质提高

在全媒体时代,大众传媒对于体育信息的传播开始采取一种全方位的报道形式,体育娱乐化的盛行,使媒体在报道时也时常违背职业要求,主观评论,断章取义,未能做到公正客观报道。因此,以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媒介形象为研究切口,研究媒体在进行媒介塑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媒体报道存在的弊病,以及如何改善这些问题,为媒介利用提供研究价值,促进媒体更真实、高效地反映群体的媒介形象,推动媒体自身素质提高。

2 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平面媒介形象报道现状

本次研究特别选取《中国体育报》、《体坛周报》和《辽沈晚报》三家媒体。《中国体育报》是较为严肃的官方报纸,《体坛周报》是国内公认专业的体育报纸,而《辽沈晚报》是东北地区都市类报纸中较有影响力的报纸,选取这三类报纸进行研究,是为了使研究更全面和更具说服力。对三家媒体在温哥华冬奥会期间、王濛禁赛期间和王濛解禁复出三个时间段内关于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新闻报道的现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2.1 报道数量与体裁

在报道体裁(表1)上,三家媒体均注重评论,总数量达61篇。相比较而言,如今的体育媒体更加注重新闻评论,体育评论可以说是体育舆论的风向标,体育评论员作为大众的“意见领袖”,他们所写的评论不应仅局限在事件的表面,更应该探讨背后的问题与意义。而三家媒体在报道上总体也体现出不均衡的特点:报道数量不均衡,报道力度不稳定。在2010~2012年三年时间内,一共出现三个报道的高峰,其余均未做出报道。当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比赛期间或有突发事件发生时,报道数量迅速上升,在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获得2010 年温哥华冬奥会3 000 m团体金牌时尤为明显。《体坛周报》在2010年2月26日的第2 137期中一共有9篇关于他们的报道,积极塑造了短道速滑队员作为国家运动员的光荣形象。而当中国短道速滑队陷入“打架风波”时,报道数量也有上升。

表1 三家媒体关于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的新闻报道体裁、数量统计表 (篇)Table 1 Tyepes and Number of News and Reports about Chinese Women's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Team from Three Media(Piece)

2.2 媒介形象类型

从三家媒体对中国短道速滑女队的报道中具体归类出以下几种媒介形象(表2)。

表2 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媒介形象分类概况 (篇)Table 2 Media Image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Women's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Team(Piece)

2.2.1 世界冠军、速滑王者的媒介形象

这样的报道共有22篇,占报道总量的16 %。此类报道主要集中在2010年冬奥会时期。期间,王濛成功卫冕500 m,实现中国在该项目上的三连冠;周洋孤军奋战,拿到中国短道速滑队从未获得过的1 500 m金牌;王濛在重感冒的情况下奋力拿下1 000 m金牌。三枚金牌来之不易,意义重大。这些报道记叙了他们背后的努力,描绘了夺冠后激动而幸福的画面,刻画出世界冠军、体坛骄子的光辉形象。如《中国体育报》的《从野丫头到千里马》、《周洋让韩流变韩流》,《体坛周报》的《华英雄之后》、《一二三四王 王濛!》,《辽沈晚报》的《王濛千米封后上演“三枪拍案惊奇”中国包揽女子短道速滑金牌》等。

2.2.2 国家女队队长顾全大局的媒介形象

王濛作为女子短道速滑优秀运动员,2008年担任国家女队队长,在李琰教练的指导下,接连创下奇迹,率先突破女子短道速滑500 m 43 s大关,成为女子短道速滑500 m世界第一人,开创了一个“濛时代”[13]。她在2010年冬奥会期间的表现也得到了媒体的认可。《体坛周报》第2 135期的《三破纪录卫冕叩谢》和第2 138期的《一二三四王 王濛!》报道中,主教练李琰透露了王濛作为队长所体现的担当与责任:“王濛开始真正理解了集体的力量,懂得怎么去依靠团队并奉献团队,在刘秋宏受伤之后我多次调整棒次,把核心的第二棒让周洋打,王濛说自己心里调节了好几天,但她接受教练的安排,她会把自己的位置降低。后来在比赛前一天周洋哭了,王濛又过去安慰她,去抬高周洋,去给她信心。从四年前那么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个孩子,到现在支持帮助队友,她真的能为这个团队付出很多”。通过教练的话语,侧面突出了王濛队长的成熟形象。

2.2.3 作为女儿孝顺的媒介形象

这类报道的代表人物是王濛和周洋,周洋作为全队的绝对主力,在温哥华冬奥会上的发挥更是可圈可点。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1 500 m决赛中,她一人独挑大梁,在距离比赛还有3圈结束时突出重围不负众望,勇夺金牌[14]。周洋的人物形象,不仅是实力新秀,更是孝顺女儿。《体坛周报》第2 135期《中国龙降三太极虎》一文中,记录了周洋的夺冠宣言“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就拿到金牌,我的梦想成真了,当然拿得还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这枚金牌对我意味着很多,我会变得更有信心,当然生活也可以过得更好一点儿,可以让我的妈妈生活得更好。”训练累的时候,周洋说“累的时候,想想父母,想想父母什么的就能挺下来”。《中国体育报》在2010年2月26日的报道《王濛:金牌给老爸当生日礼物》一文中,王濛一句“我把这块金牌献给老爸当生日礼物”,也体现了作为女儿对父母的感谢之情,也塑造了短道速滑女队的良好形象。

2.2.4 队员团结向上、姐妹情深的媒介形象

这类报道以评论和通讯为主,数量共15篇,占总报道量的11 %。媒体在冬奥会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获得3 000 m集体首金之后,积极地塑造了他们团结向上、姐妹情深的形象。《体坛周报》更是在2010 年2月26日这一天,共出了9篇关于他们获得团体首金的报道。题目分别为《破冰!4:0》、《金牌接力,再接再厉》、《集体首金!》、《国足3比0韩国,我们力争4比0》、《猛虎下山,咬住不放》、《18年,最完美的第6棒》、《差点以为又是遗憾》、《中韩对抗》、《韩国网友“人肉”主裁判》。赛后,中国队四位姑娘的获奖感言很让人感动。“我们是5个人在战斗,虽然小宏(刘秋宏)受伤了,但是更多的是给了我们鼓励,她用一种非常乐观的心态鼓励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团结地去战斗,感谢她。”报道结合夺冠时4人紧紧相拥的照片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团结集体的形象。《体坛周报》在第2 138期的《温哥华梦圆十五》一文中,用“惊艳”一次形容了女子速滑队在温哥华的表现,同时也体现出女队队员团结深厚的情谊。

2.2.5 作为教练执教有方的媒介形象

报道中涉及到李琰作为教练角色的有8篇,约占总量的6 %。在《体坛周报》第2 137期的《国足3 比0 我们力争4比0》一文中,王濛在接受采访时对李琰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她教会我很多,她真的是位非常好非常好的教练,生活中也是我们的妈妈和好朋友。”《辽沈晚报》的《“后妈”李琰解读战术:夺冠靠“险招”》和《“后妈”李琰 改写中国短道历史的女人》等文中,展现了作为教练李琰的良苦用心与严厉,更是用“中国队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练”来形容李琰的功绩,同时也成功塑造出一个执教有方[15],实力、责任与爱心兼备的教练形象。

2.2.6 公益和体彩大使的媒介形象

这类文章一共有三篇,均由《中国体育报》报道,题目为《体彩为周洋撑起一片天》、《冬奥会冠军周洋出任吉林体彩公益形象》和《王濛和周洋都是体彩彩民》。周洋在夺得1 500 m冠军后,受邀担任吉林省体育彩票公益形象大使,其阳光健康的形象、坚忍不拔的性格与公益事业相映衬,为公益事业增添了活力。

2.2.7 努力拼搏的媒介形象

涉及队员此类形象的报道有10篇,占总量的6 %。《辽沈晚报》的《王濛是这样炼成的》一文中透露出温哥华冬奥会王濛所获得的三枚金牌背后的艰辛。《中国体育报》的《贷款买冰鞋滑向冠军领奖台》一文中生动地记叙了张会“灰姑娘”背后艰辛的故事,曾贷款买冰鞋坚持梦想,“这孩子最能吃苦,别的队员训练完都早早回去了,她还在自己加练,”一位教练如此评价。这许多的报道都塑造了短道速滑姑娘们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也传递了正能量。

2.2.8 违反组织纪律、喝酒打架的媒介形象

涉及这类负面星形象的报道有12篇,占7 %。此阶段主要针对2011年夏“丽江事件”和“青岛事件”的报道。《体坛周报》第2 350期用一幅漫画(图2)报道了这一爆炸性的消息。

图2 奥运冠军丽江挨打漫画报道Figure 2. Cartoon of Olympic Champion Got a Beating in Lijiang

《中国体育报》在2011年6月13日的报道中“要求短道队增强社会责任感”;《辽沈晚报》在2011 年7月28日发表题为《短道队“队内火拼” 王濛撒酒疯打领队》的报道;《体坛周报》第2 380期的《此王调离 彼王难归》报道分析评论了一系列事件,也暴露了短道速滑队的一些问题。尽管国家体育总局冬管中心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与惩罚:王濛除名禁赛,领队王春露调离,但这一时期的短道速滑队的媒介形象多为负面。

2.2.9 解禁复出、实力不减、获得世界冠军的媒介形象

2012年9月,王濛正式复出,《辽沈晚报》9月17日《王濛:禁赛后一直在反思 复出首站重在找感觉》率先发声,禁赛的一年也让王濛冷静下来,“勇于承担责任”是媒体对王濛此时的评价。《中国体育报》2012年9月25日的报道《王濛复出首秀抢眼》,记者用“愈战愈勇”,“彰显以往的霸气”等词语肯定了王濛的成绩,媒体对这时期的短道速滑队的评价也逐渐好转。

2.3 报道语义倾向性

三家媒体对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的报道语义褒贬总体趋于平衡。在女子短道速滑队为国争光获得金牌时,报纸媒体“一边倒”的赞扬,此类褒义报道多体现作为国家运动员获得金牌的重要性以及给国家带来荣誉的重大意义,同时塑造了女子短道速滑队“金牌之师”的光辉形象。如《16年梦想 16年拼搏 我们终于赢了》、《女子短道 中国成就大满贯》、《18年,最完美的第6棒》等。而在“打架”等风波发生时,媒体又一味的谴责昔日的“民族英雄”,此类报道多阐述事件发生经过,谴责恶劣事件使国家短道速滑队和冬季项目运动员的形象遭受严重损害,同时也质疑国家体育总局冬管中心有失管教致使这等恶性事件的发生,也使短道速滑队从金牌之师变为舆论的多事之师,如《“醉打蒋门神”的背后……》、《速滑滑向动车出轨处》、《谁来监管“民族英雄”》等。

3 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媒介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和提高策略

3.1 存在的问题

3.3.1 部分媒体的报道立场不清,未能正确引导舆论

在目前的中国体坛,金牌依然是体育竞技的重要目的和象征。媒体在对运动员形象塑造的过程中,

难免有言过其实的现象,而媒体对于短道速滑队的报道也呈现出明显的不足。在短道速滑女队获得冠军之后,媒体对其赞誉至极,一味追捧。在团队内部出现问题时,媒体纷纷倒戈进行批判和奚落。不可否认,媒体极尽渲染,使得本就心高气傲的王濛挟金牌自重,自我膨胀,缺失把持自我、约束自我的能力,致使自己违纪犯规。对此,媒体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大众媒介,媒体在报道时应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进行报道和评论。媒体承担的责任不应仅仅是陈述事实,不应是像照镜子一样或简单地照搬社会上的流行观念,更应该给受众以正确的导向,做到有利于整个社会增强理性思维和建设性态度为依据来进行报道,有主见地引导舆论。

3.3.2 报纸娱乐化倾向明显,缺乏严肃性

《中国体育报》作为主流媒体,言论趋于严谨中肯,在冬管中心未做处罚决定之前,没有发声。同时也是第一时间公布处罚决定,此外未做其他评论。而《辽沈晚报》作为都市报纸,也体现出生活化和娱乐化的趋势。从《中国短道队集体“被”挨揍》、《短道队“队内火拼” 王濛撒酒疯打领队》、《同是短道人相煎何太急?》等题目中可以看出,用词夸张,缺乏严谨性,有哗众取宠之嫌,从侧面也体现出了言论娱乐化的倾向。

3.3.3 短道速滑队自身公关不足,未能及时维护其团体媒介形象

这点主要体现当打架等事件发生后,短道速滑队没有及时得当引导处理,管理部门冬管中心也一味回避媒体,未能及时公开出面澄清真相,造成传播信息的隔阂,使受众误解,其形象也大大受损。

3.3.4 受众受自身素质影响,信息来源不准确会影响受众,造成负面舆论

媒介形象在塑造的过程中,受众框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受众在接受信息形成认知的过程中,其自身文化素质的高低、是否具备相应地专业知识、能否正确解读文本、因信息来源是否准确等因素,都会对最终的传播效果产生影响。所以,受众往往一方面道听途说,一方面受媒体及媒体意见领袖的影响,才形成最后的大众舆论,这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形成的媒介形象,大多情况下是负面的,而这种负面的舆论又对群体和群体成员本身有着重要影响,采取更加过激的言行,使形象损害更大。

3.2 提高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群体媒介形象的具体方略

3.2.1 从群体组织及群体成员自身出发

作为群体传播中处于被动的一方,群体组织应该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来宣传自己,精心地组织公关活动,加深与大众之间的接触,有意识地向受众传递信息,并积极地参加公益活动,与媒体维持良好的关系,来丰富和完善自身的媒介形象。

当事件发生后,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应该保持冷静与真诚,主动承认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积极及时应对媒体公关,而不是逃避责任。短道速滑队的矛盾并非一日之寒,如果冬管中心能及时调解队内矛盾并实施问责,短道速滑队的形象也不会大受影响。

3.2.2 从媒体从业者角度出发

大众媒介在进行新闻报道与传播时,应尽量满足新闻的客观真实诉求,尽量避免框架化,新闻的客观真实诉求要求媒体工作人员不以固定的框架去定义和概括外界事物,尽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从业者应秉承严谨严肃的态度。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时应做到全面客观,不妄加评论,避免言论娱乐化。

新闻记者和编辑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及专业素养,培养敏锐的新闻敏感,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对中国短道速滑队媒介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体坛周报》、《辽沈晚报》以及《中国体育报》均犯了一样的错误,前后评价不一致,造成受众的理解混乱。

3.2.3 从受众角度出发

受众作为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信息的接受者与传播者,重要性自不待言,他们在发表言论的同时也反作用于大众媒介和群体以及群体成员。因此,受众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应注意培养自身的辨别能力,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盲目的跟风。受众应及时消除个人的固有成见,做到客观评价,而非恶意中伤。同时也应该尽到公民的义务,不传播虚假消息,不散播谣言。努力提升自身修养和素养,坚守职业道德及职业操守,对自己的言论承担责任。

4 结语

随着北京申冬奥的成功,国家对冬季体育项目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短道速滑作为我国冬奥会的优势项目和夺金项目,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塑造运动员良好的媒介形象,不仅在国际赛场上代表国家的良好形象,也能够成为发展体育产业的精神财富,有助于发挥明星运动员在群众性体育事业、校园体育的普及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因此,作为舆论引导者的媒体在进行有关报道时,更要做到客观、公正,塑造冬季项目体育明星的阳光形象,为振兴冬季运动项目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家源.刘翔的媒介形象呈现:以人民日报2004、2008、2012年奥运会及2015年刘翔退役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3):261–262.

[2] 王娜.从运动员形象的塑造看国家体育形象传播的研究:以李娜孙杨为例[J].商,2015(13):57–58.

[3] 尤宁.奥运会背景下看明星运动员媒介形象的嬗变[J].电视研究,2012(8):41–42.

[4] 于德山.30年来我国运动员媒介形象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9,30(4):73–78.

[5] 王莹,石岩.中国优秀运动员公众形象塑造的质性研究[J].体育科学,2014,34(4):49–57.

[6] 国家短道速滑队.总结经验 再创佳绩:国家短道速滑队第19 届冬奥会参赛总结[J].冰雪运动,2002(4):15–18.

[7] 罗胜天,张新宇.我国冬季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冰雪运动,2009,31(6):70–73.

[8] 王紫娟.我国冬季体育运动发展现状研究[J].冰雪运动,2015,37(1):33–40.

[9] 张连涛,朱成.冬季体育项目发展的世界格局与启示[J].冰雪运动,2010,32(5):33–37.

[10] 宣宝剑.媒介形象[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1] 肖伟.论欧文・戈夫曼的框架思想[J].国际新闻界,2010(12):30–36.

[12] 百度百科.拟态环境[EB/OL].[2015–03–09]. http:// baike.baidu.com/link?url=w2G_E–bISw6DKcKMH7rtBJ SppvKQEOcw1SUnJlkxWv6iO2fuPOX8LxIdfmo1_6moO 1KmCw–JFiF_7oJkGG50kK.

[13] 冰雪运动编辑部.封面人物:王濛[J].冰雪运动,2011,33(1):封二.

[14] 冰雪运动编辑部.封面人物:周洋[J].冰雪运动,2011,33(3):封二.

[15] 李牧,刘巍.冰雪运动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及其培养[J].冰雪运动,2008,30(3):49–52.

中图分类号:G80–053/G80–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488(2015)05–0036–07

收稿日期:2015–07–10;修回日期:2015–07–20

作者简介:张佳音(1991–),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新闻传播实务。

Analysis of Group Print Media Image of Chinese Women’s Short Track Speeding Skating Team

ZHANG Jia-yin

(Graduate Department of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02, 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tent analysis and case studies, Chinese women's short track speeding skating team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this study utilizes the case of the reports in China Sports Daily, Sports Weekly and Liao Shen Evening News which cover the news of Wang Meng's performance in 2010 the Vancouver Winter Olympics, Wang Meng's scandal in 2011 and her return in 201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rint media image of Chinese women's short track speeding skating team, and put forward the specifi c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image of the athletes so as to provide a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building the excellent media image of Chinese sports group.

Key words:Chinese women's short track speeding skating team; group media image; existing problem; improving strategy

猜你喜欢

提高策略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性的提高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体育的教学质量
关于如何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论述
提高青海牧区物理教学水平的思考
效益最大化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