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07-03王佳林王前

中国经贸 2015年6期
关键词:企业年金税收优惠

王佳林+王前

【摘 要】本文认为,以“理性人”从税收优惠制度到收益率等指标的判断,当前的企业年金的对于“理性人”不能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和激励效应。这也是当前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另外,相较于在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其它途径,政府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幅度可能在短期内会对企业年金的发展会产生较为有效的激励效应。

【关键词】企业年金;激励效应;税收优惠;理性人

一、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

虽然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但是作为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补充,企业年金在中国的发展,并没有像政府最早对它的期望一样,得以蓬勃的发展。实际上,在最早的可查的文献里,政府改革的重心更多的是放在基础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上,对于处于补充性质的企业年金的发展更多的强调是依靠是企业自身的动力,其相关的业务交由当时劳动部门所属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也并无市场化具体运作的明确条款。正如(王贞贞,2013)中提到的原因,政策偏冷极大的限制了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虽然随着政府对于企业年金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以及对于企业年金的相关研究逐渐成熟,但是,政策调整的步伐似乎仍旧过于谨慎。但即便是在这样一个制度逐渐完善,但极为缓慢的调整过程里,中国的企业年金已经悄然的成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中不容缺失的一部分,虽然它所能起到的作用还远远不够。

1.2007年度企业年金数据的横向比较

从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缴费为855461.4万元,受托管理资产为840101.9万元,投资管理资产为797369.9万元。在2007年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已经超过32000家,参加职工人数为929万人,已经积累资金1519亿元,当年实际运作的资金为154.63亿元,建立组合数为212个,当年的收益率高达41.00%。

而2007年全国的企业总量为6495064家,已经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只占这个总量的0.49%。2007年城镇就业人员总数为30953万,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分别占其比例为3%;而同期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0136.9万,企业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13690.6万,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只占到这两项数据的4.61%和6.79%。2007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7391.4亿元,企业年金的积累资金与其相比,只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20.55%。通过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截止2007年企业年金的发展水平与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差距,企业年金在养老保险体系里能够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2.2013年企业年金数据的横向比较

在2013年全国企业年金不论是从业务的规模上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从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缴费为5887621万元,受托管理资产为24953392万元,投资管理资产为21675214万元。在2013年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已经达到66120家,参加职工人数为2056.29万人,已经积累资金达到了6035亿元,当年实际运作的资金则为5783.6亿元,建立组合数为2520个,当年的收益率则只有3.67%。

而2013年全国的企业总量为1527.84万户,已经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只占这个总量的0.43%。2013年城镇就业人员总数为38240万,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占其比例的5.4%;而同期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为32212万,,企业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24177万,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分别占到这两项数据的6.38%和8.5%。2013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31275亿元,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8269亿元,企业年金的积累资金与其相比,只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19.3%,城镇养老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21.35%。与基础养老保险体系的相关指标相比,除参加人数上有所提升以外,其他指标反而都出现了下降的态势。可见,在这六年的时间里,企业年金的发展不仅没有能够缩小与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之间的差距,反而使得这种差距呈现了扩大化的趋势。

3.2007年-2013年企业年金数据的纵向比较

虽然在2007年和2013年的企业年金数据与基础养老保险基金数据的比较中,企业年金无论是在资金量上,参加的人数上都有巨大的差距,但是就企业年金自身的发展来说,其本身的发展速度并不慢。

从2007到2013年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缴费增长了5032160.05万元,增长率为588.24%,年均增长率为37.9%;受托管理资产增长了24113290.09万元,增长了2870.28%,年均增长率为76%;投资管理资产增长了20877844.31万元,增长了2618.34%,年均增长率为73.4%。参加企业年金的企业增长约34100家,增长了106.56%,年均增长率为12.85%;参加职工人数增长了1127万,增长了121.31%,年均增长率为14.16%;积累基金增长了4516亿元,增长了297.3%,年均增长率为25.85%;实际运作资产增长了5628.97亿元,增长了为3640.28%,年均增长率为82.87%,建立组合数增长了2308个,增长了11088.66%,年均增长率为51.07%。企业年金的年平均收益率为7.67%。

相比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在同一个时期的数据,社保基金结余增长了24016.4亿元,增长了213.73%,年均增长率为21%;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增长了23883.6亿元,增长了323.13%,年均增长率为27.18%。企业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增长了16486.4万,增长了76.6%,年均增长率为9.94%。

二、从“理性人”角度看企业年金发展的影响因素

在经济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理性人”一般人具有关于他所处环境的完备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即使不是绝对完备的,至少也相当丰富,相当透彻;第二,“理性人”有稳定的和条理清楚的偏好;第三,“理性人”有很强的计算能力,能算出每种选择的后果;第四,“理性人”总是选择最优的。endprint

首先,对于个人性质的储蓄性养老保险——不论是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出发作为平滑各期收入,以保障在收入下降或在没有收入的阶段内依然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生活水平;或者是从个人作为对年老时期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的一种预防性的准备——个人以自愿降低当前消费作为代价在未来年老时期存有一定的资金量,这一动机下个人都会倾向选择进行个人性质的储蓄性养老保险。其次,对于由国家建立的基础养老保险,国家在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强制性的推广这一体系。社保经费的筹集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也就是除了企业和个人缴纳的部分外,国家还会利用税收等形式筹集了大量的资金之后再以财政补贴的形式把资金注入到基础养老保险体系。国家的强制性在这一体系的推广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避免处罚和享受政府的财政支持成了驱动个人参与基础养老保险体系的最好动机。所以,作为“理性人”的角度,将个人收益最大化作为个人选择的目标时,参加这两种养老保险体系,满足个人在收益最大化的理性判断。

虽然企业年金交由具备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的机构管理运营,但是一旦如果金融市场的风险不确定增大时,企业年金潜在的风险就会暴露出来,企业年金的收益更容易金融市场波动和金融机构运营情况的影响。相较于企业年金在金融市场的风险,其运营的收益率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报。事实上,2013年度中国企业年金的加权平均收益率仅为3.67%,而当年的银行存款一年期的利率为3%,两年期的利率则为3.75%,专业的金融机构在企业年金收益上并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收益性。因此企业年金带来收益的激励效应并不明显。第二,与国家建立的基础养老保险相比,企业年金的推广只有政府在鼓励、支持性的政策上进行引导,没有强制性的政策。而且,企业年金的是由企业和员工共同缴纳,没有政府的财政补贴,更多的是要依靠税收优惠。而中国在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上的优惠程度较低的现状至今仍然没有太大的改观。从1991年至2013年底发布的有关企业年金的政策性文件,其中比较重要的文件包括《个人所得税法》一共有14份,其中具体提到企业年金的人所得税的文件有6份。但是其中真正体现税收优惠的文件只有1份,而且该文件开始执行的时间则为2014年。实际上,在2009年的相关文件里,明确提出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和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部分不得进行扣除。在2011年的文件里才明确如何解决月工资收入低于费用扣除标准的职工缴存企业年金的征税问题。即便是唯一的一份明确的提出税收减免的文件中①,税收优惠的力度也远远不足,只规定了企业缴纳的部分在计入个人账户时暂不纳税,而个人缴纳的部分在不超过本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的4%标准内的部分,暂从个人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税收优惠力度的不足对企业年金的激励效应甚至带给个人负的收益效应。

三、结论和建议

结合上述分析,首先,税收优惠政策的缓慢推出、优惠力度的不足没有体现出政府对于发展企业年金应有的鼓励和政策支持,相关的政策实际上降低了个人参与企业年金的激励效应。第二,企业年金的DC模式把金融市场的风险转嫁到了个人身上,而且作为转型时期的中国,尤其是2008年后暴跌的股票市场,使得金融市场一直萎靡不振,不仅加大了风险,还使得投资和运营的收益率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就进一步降低了个人对于选择企业年金的激励效应。

由此可见,增强企业年金对个人的吸引力,增加其对个人收益的激励效应就成了发展企业年金的关键。那么,在这其中影响的因素固然会很多,但是较为重要的是要依靠政府在系统建立企业年金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税收优惠模式的来提高个人对于参加企业年金的热情。另外,提高企业年金的收益率也将是有效发展企业年金的途径,但考虑到提高它的收益率不仅受相关金融机构运营的影响,还会受到整个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变动的影响。因此,政府的实质性的鼓励和支持政策更能会是有效、稳定、短期内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秀霞.中国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优惠模式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13,08:88-92

[2]刘飞.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迟滞的博弈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3,3

[3]江玉荣.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制度的适用与完善法学杂志,2013,8

注释:

①《关于企业年金 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 103号)》endprint

猜你喜欢

企业年金税收优惠
企业年金理事会受托模式的优劣分析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