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器乐在新时代下的传承与传播

2015-07-03朱琪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民族器乐传播传承

朱琪

摘 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民族器乐得到较好的发展,同时每个时代的民乐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不仅能反映时政,更能陶冶人们的情趣,而目前随着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民乐在新时代的传承和传播受到一定局限性,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民族器乐,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器乐;传承;传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134-01

我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在千百年历史的变迁与发展中,民族器乐也随着各个时代人们审美情趣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着,然而不管历史如何更迭,民乐自始至终都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思想潮流,也用其特殊的方式记录和传播着属于一个时代的印记,如果说民乐是本另类的史记也不为过,在讨论民乐的传承与发展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什么是民乐以及民乐现在所碰到的阻碍与瓶颈。

一、民乐以及民乐传播阻碍与瓶颈

1、民乐的分类

中国民族音乐主要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及戏曲音乐等。民间音乐表现朴实、直白、生动;文人音乐则偏重于自娱自乐及本身阶级的特性;宫廷音乐由典制性音乐和娱乐性音乐构成。

2、民乐的传播形式与瓶颈

封建时期我国民族器乐的传播方式:一种依靠民间艺术家的演奏流传下来,这样的传播常处于无目的性的,无序的发展在使其传播中章节容易缺失,最后导致失传;而另一种方式则是由政府专门成立部门,比如汉代由朝廷设立管理音乐的官署“乐府”,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这样的传播方式虽然可以更大限度的保留音乐,但是他又有一定阶级的局限性,不利于传播。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政府在编纂四大民族音乐集成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其本身跟汉代“乐府”一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可以保留音乐本身,但是在传播上并没有取得多大的发展。

3、民乐的发展现状

中国民乐发展现状:一、创作营收与创作耗时的不对称,致使创作者转行;二、传播推广渠道窄,受众人群小众;三、流行音乐的冲击,现代作品没有其代表性。

二、民族器乐在新媒体下的传承与传播

如何打破民族器乐传承与发展的阻碍,让民乐普及全民,从而振兴民乐,在新媒体背景下,中国民族器乐该怎么发挥其特殊的角色职能,又有哪些传播方式和渠道可用。

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民族器乐经过封建时期的发展,再到后来传统媒体的传播和发展,如今看来它虽然始终在发展前行着,但是一直没有改变和脱离民族器乐属于小众品味的行列,而中国近几十年也一直在讨论“民族音乐应该如何发展,民族音乐应该走什么样的到路”,有的专家认为“中国音乐的主体应‘以西方音乐的根本精神进行重建”,还有另一部分专家则觉得“保持传统音乐固定的形态不变,对于中国音乐走西化必须予以否定和纠正”。其实西化还是遵循传统这是跟本都没有错的,但是最最根本的传播,大众传播,专家们也许都忽略了一样艺术或文明的发展,一定是以大基数的民众为传播主体。

民族器乐它们来源于民间艺人,来源于各地群众的劳动、生活,它是一种具有民族性、群众性的艺术形式,它产生于民间、生长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源头。民间音乐文化有着独特的记载方式,那就是靠口传心授在民间流传和发展,因为它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反映着群众的精神生活和心声。

那么为什么说新媒体传播是民族器乐发展的重大转折点,相较与传统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和杂志,新媒体具备那些优势可以在这个时代下承担民族器乐的传承和发展。

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它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而且新媒体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新媒体之所以比传统媒体更利于民族器乐的传承和发展,在于它的主动权在民众手中,是大众可运用传播的渠道。从岩画和巫会的模拟传播,到诗歌和戏剧的口语传播,到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后的文字传播,传播的媒介形态日趋丰富,而传播行为日趋自由。

传统媒体的通道是固定的,其传播的专业要求和边际成本都很高,传播者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控制权。而新媒体使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身份转换极其容易,使其突破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为民族器乐的发展提供了一块新的土壤,可视化和可编辑性恰恰是新媒体出现前民族器乐的致命伤,以往单一的电视,广播,杂志和报纸的传播民众是被动的接受,媒体播放什么,民众就看什么,而且不具备重复观看,那么就造成了一段好的内容无法传递到真正有需求的民众手中,资源的浪费和文化断断续续,没有延续性必然也就无法形成潮流。而新媒体改变了内容传播形式,增强了艺术家或者民间艺人在新作品发行前可提前知道它是否是受民众喜欢的。

简而言之,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不在于它本身形态是否需要创新,而是在于它如何让民众可用最简单的方式获取,好的文化需要传承,但是好的文化更需要传播。新媒体让民众参与了民族器乐的传播,那么传承也必然在传播中形成。

参考文献:

[1] 夏 婷.浅析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的传播和传承[J].魅力中国,2013,(17):70.

[2] 丁 艳.中国民族器乐生存现状调查与分析[J].艺术评论,2010,(07):76-80.

[3] 李巧珍.张志辉.试论在音乐教育中加大民族音乐环境熏陶的必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60-161.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器乐传播传承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