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哲学生成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5-07-03周素芳
周素芳
摘 要:时代精神主题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聚焦点;现实存在间距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性;流行观念陌生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基本理念概念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力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性;哲学的逻辑力量;概念化;哲学生成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79-01
我们把哲学概括为“以时代性内容、民族性形式和个体性风格求索人类整体问题”,并提出哲学是以“表征”方式构成的“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依据对哲学的这种理解,我们把哲学的生成方式概括为“时代精神主题化、现实存在间距化、流行观念陌生化和基本理念概念化”,并以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时代精神主题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聚焦点
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对“时代的迫切问题”的理论自觉。每个时代的人类都有自己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因而也都有自己的时代性的迫切问题。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在于它自觉地捕捉到自己时代的迫切问题,并使其凝练和升华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时代精神主题化,这是任何“真正的哲学”首要的工作方式。
每个时代的人类自我意识即时代精神,总是直接地体现为该时代的社会思潮。如果作一个最宏观的概括,我们可以把自然经济中的社会思潮概括为一种“没有选择的标准的生命中不堪忍受之重的本质主义的肆虐”,市场经济中的社会思潮则是一种“弱化了标准的选择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存在主义的焦虑”。前者所表现的是“人对人的依附性存在”,也就是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后者所表现的则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也就是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这两种社会思潮,直接地表现了自然经济和市场经济中的人类自我意识。近代以来的哲学,它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正是以揭露人在“神圣形象”和“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的方式,构成“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不仅是以理论的方式表征人类的自我意识,而且是把“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自己的哲学思想里,从而理论地表达一种基于现实的理想性要求——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时代精神主题化。
二、现实存在间距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性
源于现实生活的哲学,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经验描述,而是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性反思和理想性引导。
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理论力量和当代意义,不仅在于它自觉地把“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汇集在自己的哲学思想里,而且在于它总是以“历史的大尺度”即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去反观现实和批判现实,从而引导人类不断地把现实变成理想的现实。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性,也是由这种超越性所构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现实存在间距化”的研究方法——不仅仅是“反映和表达”现实,而且要“反思和批判”现实,从而“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三、流行观念陌生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
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首先必然是对自己时代的批判性反思。哲学“创新”,就是哲学家以新的哲学理念和新的思维方式为人类展现新的世界,提示新的理想。哲学“创新”内涵着以否定性的思维去对待人类的现实,揭示现实所蕴涵的多种可能性;以否定性的思维去检讨各种理论的前提,揭示理论前提的多种可能性;在现实与理论多种可能性的某种交错点上,揭示人与世界之间的新的意义,提示可供人们反省和选择的新的理想。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它所要批判的“流行观念”具有最深层的人类生存意义。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中,被“陌生化”的“流行观念”,首先是关于“人”的观念——“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次是关于“历史”的观念——“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过程而已”;最重要的是关于“实践”的观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以这种“实践”观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如恩格斯所说,它已经不再只是“哲学”——“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沿着马克思恩格斯所开辟的“改变世界”的道路前进,才能在批判性地反思具有最深层的人类生存意义的“流行观念”的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四、基本理念概念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力量
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哲学力量是理论力量即逻辑力量。对此,马克思具有充分的理论自觉:“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历史”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念”。马克思恩格斯所创建的“历史唯物主义”,是把“历史”作为解释原则的唯物主义,而不仅仅是把“历史”作为解释对象的唯物主义。
列宁曾深刻地指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相统一的“大写字母”的“逻辑”。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的内涵逻辑。它向我们展现了“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与“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的“前提”与“结果”、“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当代人类的生存状况及其自我意识作为批判性的反思对象,以新的哲学概念、范畴揭示和展现当代人类的自我意识,从而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类解放的“基本理念”在当代的“概念化”。马克思说,“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引导现实“趋向”于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乃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使命。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1.
[2] 钟 声.《列 宁》.湖南省青苹果数据研究中心2011.1.1.
[3] 高清海.《哲学思维方式变革》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06.01.
[4] 刘景钊.登 贵.《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的反思》.《晋阳学刊》2006.05.
[5] 战 生.《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哲学动态》198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