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守儿童“三步教育法”
2015-07-02李少华
李少华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留守儿童 分析心理 提供帮助 鼓励自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51-01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缺乏父母关爱,监护人监护不力,留守儿童很容易形成自卑怯懦、冲动易怒等性格缺陷,成为问题频发的一个群体。为了让班里的留守儿童积极向上地成长,笔者一边学习理论,一边探索实践,一边请教同事,总结出了分析心理、提供帮助、鼓励自强“三步教育法”。
一、细致了解情况,分析学生心理
留守儿童在校常见问题有:自尊心强,因小事争吵甚至打架;脏话连篇;认为读书没用,学习不认真;小偷小摸……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比较复杂。因此,在教育留守儿童时,班主任首先要细致了解情况,准确分析他们的心理状况,对症下药。
我班有一名这样的留守儿童,她在七年级时积极上进,成绩优秀,但升到八年级以后,不知为什么变得情绪低落,不仅一上课就睡觉,而且脾气暴躁,常因一些小事与其他同学发生争执。渐渐地,其他同学越来越讨厌她,她在班上几乎完全被孤立了。我每次找她谈话,她总是什么也不说,着急的时候就掉眼泪,或直接跑出去。我尝试了多种方法,终于在一次先自叙了小时候的一段不幸经历引发她的共鸣后,才得知了实情。原来,今年暑假她到进城打工的父母那里玩,才知道自己有了一个弟弟,并且父母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感觉父母已将所有的爱都转移到了弟弟身上,觉得自己一下成为了孤儿。了解原因后,我终于知道该怎么处理了。处理办法分为两步:首先,我打电话联系她的父母,告诉他们其女儿在校的变化,并善意地提醒他们不能在有了小儿之后对女儿有所忽略,并举了一些因要二胎导致大孩子割腕自杀的例子。她父母听了我的话,才意识到忽略了女儿的感受,表示会多关心女儿。其次,我耐心地做她的思想工作,把其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如实地告诉她,让她体谅父母的难处,明白作为长女要体贴父母、为父母分忧的道理。之后,通过双方电话问候、节假日探亲等方式,他们的关系又变得融洽了,而她也变得更加懂事了。
二、针对学生需求,提供相应帮助
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如对缺失父爱母爱的学生,班主任要多给予关爱,像父母一样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有时只是一句“穿够衣服了吗”,就能感动学生的心;对于独立性强、思路清晰又常常不按常理出牌的学生,班主任要与学生说理,让学生心服口服……总之,教师要调查清楚学生的需求,并给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帮助。
我班有名留守儿童满口脏话,怎么教育也不奏效。为此,我到他家家访了解原因。刚到他家门口,我便遇到他的奶奶。打过招呼之后,我便与他的奶奶说了孩子的问题。才说到孩子在班上跟同学吵架骂人,到办公室与老师讲话也说粗口话,他的奶奶便拿起一根木棒,一边骂他,一边挥舞着木棒朝他走去,我瞬间明白了问题的根源,连忙制止了他的奶奶的行为。回校以后,我针对班里许多学生喜欢讲粗口话的情况,组织开展了“拒绝脏话”主题班会,列举了讲脏话的种种害处,还通过表演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们真实地体验了一把被骂的感受。大家有了共同的认识:“骂别人的时候挺爽,被别人骂的时候挺愤怒。”认识是有了,但有些学生粗口话已经讲顺口了怎么办呢?于是我与学生一起选出了“脏话监督员”,并制定了相关的奖惩条例,惩罚办法由大家自己提,最不喜欢什么、最害怕什么就罚什么。就这样,粗口话渐渐在班上销声匿迹了。
三、转变学生观念,鼓励自立自强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日后能够独立地生活。对于留守儿童,我们要多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地生活,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逐步自立自强。
平时,我常给学生讲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新闻,让学生从狭隘的自我中走出来,学会推己及人、心存感激。我还常常给学生读一些感人肺腑的文章,让学生感受世界的美好、生命的可贵、亲情的真挚。对于存在认识误区的留守儿童,我耐心地予以引导。我曾教过一名这样的男生,他学习成绩很优秀,但是性格比较孤僻。他父母长年在外打工,而且其父亲曾经坐过牢。其父出狱后又奢赌,导致债务缠身。这使他内心早早就笼罩了阴霾,老觉得自己矮别人一截,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我发现这个问题后,多次与他谈心,并多次到他家走访,还刻意安排几名学生帮助他。在我的引导、鼓励和关爱下,他逐渐走出了封锁的个人世界,脸上有了笑容。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凭班主任一己之力便可解决的,但班主任是留守儿童在校最亲近的人,班主任的关爱与引导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补偿替代作用。所以,了解本班的留守儿童,并不断探索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让他们健康成长,是每一位班主任应该做到而且必须做好的事。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