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模块化理论的职业发展教育模式探析

2015-07-02贾海宁刘岩松

山东工会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模块化模块职业

路 晶,贾海宁,刘岩松

(1.济南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

一、引言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全国大规模开办职业教育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获得空前大发展。职业发展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社会发展的润滑剂,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本文力图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职业发展教育研究,立足于“洋为中用”,提出较为科学、准确、全面的职业发展教育趋势,对我国职业发展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加以梳理。

二、相关理论

(一)模块化理论[1]

“模块化”是近年来国内外企业界、管理学界和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新研究课题。模块化研究的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有代表性的研究学者有哈佛大学商学院前院长鲍德温(Baldwin)、院长克拉克(Clark)和斯坦福大学教授青木昌彦等。在国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纷纷撰文著书,贾延林、童时中等学者出版了专著,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模块化理论,也总结了模块化的实践。

1、模块的内涵界定

目前,模块、模块化一词在国内外已普遍应用,但关于二者的概念,尚无定论,许多学者关于“模块”、“模块化”的解释,都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其基本概念和实质。综合各种观点,笔者认为:模块是一种具有某种特定功能和接口结构并可以组合成系统的典型通用独立单元。它具有四个特征:第一,模块是系统的组成部分。第二,模块是具有确定功能的单元,它不受其他功能的干扰,既可以不依附于其它功能,又能相对独立的存在。第三,模块是一种标准单元,可构成系列。第四,具有传递功能,是系统接口组成部分。

2、模块化的内涵界定

根据日本经济学家青木昌彦、哈佛大学商学院的鲍德温教授和克拉克院长等人的观点[2],模块化是指通过每个可独立设计、并能发挥整体作用的子系统和其他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以此构成更加复杂的产品和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将系统进行分解和整合的动态过程。

3、模块化设计的内涵界定

所谓模块化设计(Modularization Design)是在进行产品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将产品按功能分解为若干层次较低的、可互换的独立基础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系列、不同性能、不同用途的各种新产品,以满足市场多样需求的现代设计方法。

4、模块化设计的规则

模块化设计遵循两类规则:一是明确规定,它规定了系统应包括哪些模块、模块之间的联系规则(界面)以及用于衡量模块的标准等。这类设计规则决定了产品系统的整体体系架构,是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二是隐形的设计,是一种仅限于同一模块之内,对其他模块的设计不产生影响的规则。在遵循第一类规则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可以对模块内部的设计自由发挥、大胆创新。

模块化设计须同时遵循四项原则:一是面向产品系统原则,即面向某一类产品系统以至有相似功能的相邻产品系统。二是标准化设计原则。三是由上而下的设计程序原则。主要作用是产品系统的规划、产品系统的功能分解和组合,产品系统宏模型及系列型谱的制定。四是组合化设计原则。需充分考虑系统的协调性、互换性和组合性。

(二)网格化设计

1、网格化设计原理

网格化设计是指借助于模数系列和模数网格来确定系统及其组成部分尺寸和位置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将元器件、零部件、整机的形状及其组装关系,置于一个二维或三维的坐标网络系统中来考虑,可以将元器件按其功能组合成组,按区布置,条理分明,可提高观察、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达到设计方法本身的标准化和规范化[3]。

2、网格化设计在模块化设计中的应用

大多数模块是构成一个大系统的不同的部分。尽管模块的设计、制造是独立的,但它们是作为整体一起发挥作用的。通过模块化,我们可以把设计、制造任务分配给不同的队伍,让他们独立操作。简单地说,结构、共同界面以及评价整个系统的“设计规则”保证了模块的兼容性。就是说,为了把系统模块化,我们必须确保整体结构,规定什么是模块;确定模块之间相互作用的共同界面;建立模块功能和表现的评价体系。

三、职业发展教育创新模式构建与解析

应当建立怎样的结构才能完整地搭建基于项目管理的职业发展教育模式呢?目前尚未发现专门应用于职业发展教育模式的方法学,而现有对职业发展教育模式的研究中,很多都采用二维结构,但在很多时候二维结构完全体现职业发展教育模式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方方面面。因此,通过对模块化现有理论和网格化技术的研究,发现标准化系统工程中提出的三维结构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出职业发展教育模式的框架。本框架的建立思路为,从模块化理论的三维结构出发,结合企业创新体系本身的结构,提出了一个分别由技术维、管理维和保障维组成的三维立方体结构理论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职业发展教育模式

在该模型中,管理维由职业发展教育模式的基础要素构成,主要包括建立职业发展教育制度和改变职业发展教育形象。技术维是由职业发展教育模式的实施环节构成,主要包括强化教师的复合能力和建立职业体验情景。保障维由影响职业发展教育模式的实施、安排的科研机构和集成创新构成。

(一)管理维度

1、建立职业发展教育制度

目前,从我国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功能看,学校职业发展教育着重对学生职业观、人生观的养成教育,更重视“职业人培育”的基础和基本教育,与职业实践相对分离。而学生接入职场后,参与企业的以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实践联系紧密。显然,这种注重实践的企业教育与注重人文的学校教育并行,已不能满足经济与产业的变革对学生素质能力要求的变化。

对于致力于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未来技能专家的高等学校来说,与产业界(而非企业)的相互合作,互惠互利地共同培养人才,是未来一定时期的办学导向。对学校而言,一是将紧密联系实际的、实践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术的教育培训,引入高等教育,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的多样性;二是将学生的职业观培育作为重要目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三是促进地方产业和企业与高校的合作,相互之间建立职业发展教育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地方产业企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2、改变职业发展教育形象

为改变职业发展教育的形象,提高职业发展教育吸引力,高等学校一是要提供体现社会价值的职业教育,以吸引更多学生在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领域工作;二是必须提供适应不同人群的职业发展教育,以使其获得职业资格;三是必须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教育,以有利于学生选择今后所从事的职业。

(二)技术维度

1、强化教师的复合能力

目前高等学校虽然已经逐步开设职业生涯课程,但专业师资不足成为制约瓶颈。因此,选聘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兼职教师,强化教师的复合能力,成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职业发展教育教师的复合能力表现为:既要成为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还要成为学生职业发展困惑的指导者、咨询者。他们需显示出“理实一体化”的复合能力:一是专业理论知识,来自教育专业和非教育专业的教师,补充各自缺项,成为“双专业”;二是专业实践技能,可以选派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或聘请具有较强现场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的企业高管,综合组织教学的能力都很高;三是教育理论知识,对于教育学专业出身者,要强化与职业有关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非教育专业出身者,则补充相关职业教育理论知识;四是教育实践技能,综合运用演示法、参观法等教学技术,让学生边学边用,以用促学,学以致用。

2、建立职业体验情景

职业体验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作为社会人和职业人所必要的规则和礼仪,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和职业观,促进学生对学校学习与职业关系的理解,启发学习意愿,获得对自己将来思考的机会。

(三)保障维度

1、建立科研机构

应高度重视建设高水平的职业发展教育研究机构。职业发展教育研究机构是支撑职业发展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思想库或智库。很多国家将职业发展教育研究机构置于极高地位,并在国家法律文件中予以明确界定。在德国,从事职业发展教育研究的机构数量多、质量高。据统计,在德国大学内从事职业发展教育研究的机构约350个,大学外从事职业发展教育研究的机构约150个。早在1991年6月7日,就由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德国教育协会职业教育与经济教育学委员会、德国劳动市场与职业研究所联合发起,建立了职业教育研究网共同体。该组织一直致力于建立职业教育研究数据库,建立职业教育文献库,开展职业教育研究报告的基础工作,举办职业教育研究和专题研讨会。到2003年,参会该共同体的研究机构有100多个,有隶属于高校教育院系的职业教育研究所,如不来梅大学的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科隆大学的职业教育国际比较研究所,汉堡大学的职业教育研究所等。

2、实现集成创新

经济发展是社会、科学、技术、人文诸多方面综合发展集成的结果。这意味与经济领域紧密相关的职业发展教育所涉及的领域必然跨越了教育学与经济学,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等学科,职业发展教育具有明显的跨界特征。所以职业发展教育研究既不具备普通教育学的相对稳定性,也不同于经济、科学、技术或社会学研究的纯粹性,职业发展教育的研究伴随着其所服务的领域在不断深化着其必须具备的集成创新思维。

四、职业发展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是注重创业实训。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鼓励青年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等新任务、新要求,大学生创业将是职业发展教育的焦点问题。二是强化社会责任认知。增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同,引导学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是职业发展教育的源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中强调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强调培养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的重大意义。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努力做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改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生命质量。

[1][3]童时中.模块化原来设计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5.

[2]Baldwin,C.Y.,and K.B.Clark.Managing in an Age of Modularity[J/OL].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7;Baldwin,C.Y.,and K.B.Clark.Design Rules:The Power of Modularity[DB/OL].vol.1,Cambridge,MA:MIT Press,2000;[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日]青木昌彦.模块化:新产业结构的本质[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模块化模块职业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模块化住宅
职业写作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