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个人信息素养浅探
2015-07-02唐潇
唐潇
【关键词】农村教师 信息素养 制约因素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12-01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信息化,教师必须具备较高水准的信息素养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然而,笔者在进行本县域教师信息素养情况调研后发现,部分教师面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无所适从,运用水平仅仅停留在初级层面,更谈不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不利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那么,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哪些信息素养?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个人信息素养的提升?如何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个人信息素养?笔者就这些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o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技术和能力。我国对信息素养概念的研究与探讨以王吉庆教授的《信息素养论》等为代表性论著。尽管各家论述存在差异,但专家们普遍认同信息素养主要涵盖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三个层面,因此教师也应具备这三个层面的信息素养。
二、制约教师提升个人信息素养的因素
基于对信息素养概念、标准的认识,笔者认为制约教师提升个人信息素养的主要因素有四个:
(一)学校教育技术装配水平。齐全的教育技术装配可为教师提供提升信息素养的良好实践平台。自2010年起,本县域实施了“薄改”仪器项目等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工程,全县农村中学所有教学班均已装配多媒体教学设备,中心校多媒体设备覆盖率平均达60%。据此,笔者认为,本县域教育技术装备已较为齐备,但仍需继续提升装备水平,为农村教师提供更为完备的实践平台。
(二)专职信息技术教师的配备。经调查,本县域专职信息技术教师配备情况并不理想,所有中心校、初中的专业信息技术教师加起来仅5人,其余均为兼职教师,村级小学目前尚未配备信息技术教师。这一现状严重制约着教师个人信息素养提升。
(三)制度保障。目前相关的政策性或纲领性的制度与机制还不够完备,这很容易导致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作无据可依,易偏向、走题。
(四)教师信息意识的树立。外部设施、条件改善了,并不代表教师个人信息素养就能迅速提升。教师是否不断提升个人信息素养的愿望,才是能否实现提升的关键因素。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受制于工作压力、学习环境等,难以有效、持续地参与信息素养培训活动。
三、如何提升教师个人信息素养
笔者认为,要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一方面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加强自我修为,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一)外部提升。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励教师提升信息素养:首先,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技术装配水平。其次,有计划地增配专业的信息技能人才,并从工作奖励、个人提升等方面鼓励他们努力工作。最后,形成和完善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指导意见、条例法规和培训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学校在提升教师个人信息素养方面也应起积极作用,学校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水准的信息素养,将教师个人信息素养提升工作常态化,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有效开展校本培训、技能展示评比、教研组传帮带等活动,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其中。
(二)内部提升。现在常有这样的现象:学校得到新设备,教师却弃之不用,甚至连设备的包装都没打开。这反映了部分教师安于现状,在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接受上“灵敏度”不高,从思想认识到行动均处于被动层面而非主动层面。教师应提高自我要求,一要树立起强烈的信息意识,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参与信息化教育技能与实践培训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提升个人信息技能。二要通过网络自学或与同事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逐步提升运用信息化设备收集、整理教育信息的能力,并在日常工作中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三是在前两点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思考,不盲从,从而达到个人信息素养水平的新高度。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应该多加引导,运用外部提升手段促使教师提高思想认识,以达到变被动为主动的目的。
总之,提升教师个人信息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都应本着适应时代需要、不断开拓进取的原则,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各司其职,以实现全面提升教师个人信息素养的目标。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