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命题 引领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
2015-07-02莫焕泽
莫焕泽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改革 科学命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11-01
科学规范的考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价手段,对日常教学乃至课程改革都能起到一种良好的导向作用。教研工作者要重点研究如何利用好考试的这种导向作用,科学命题,体现新课改精神。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月考、段考、期考及中考的命题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以下五个问题。
一、要考查学生的能力
“以能力发展为目标”是新课改提倡的核心理念。初中语文考试既要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要重视评判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一张完整的初中语文试卷,应全面考查学生的识字、口语交际、阅读和写作等能力,因而至少应包括“积累与运用”“默写”“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和“作文”几大板块。对于综合性极强的阅读题,命题者必须精心设计,让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能力来解答。以记叙文阅读试题为例,命题者可从概括文段大意、分析关键语句在文章中的特殊作用、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用意、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等方面入手,考察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命题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能促使教师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等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主动接受新课程理念,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关注学生能否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真正的语文能力。
二、要多取材于课外
“课堂学方法,考试用方法。”这句话点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也点明了日常教学与考试的密切关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品读课文语言,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体现的价值,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着眼点和出发点;考试命题尤其是现代文阅读试题,则应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向课外延展,阅读材料也应尽可能多地取自课外。虽然阅读材料是陌生的,但是解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却取之于课内,真正做到“题在课外,理在书中”。即使是文言文阅读题,也不应完全局限于课本,每道大题可设计一两道课外延伸小题。例如在考察课内文言文《与朱元思书》时,命题者可引用与作者吴均有关的其他文言材料。
从课外选取考试材料,将促使教师在教学时不仅仅局限于课内,从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强化阅读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在阅读、分析、理解、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三、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新课标倡导“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初中语文考试命题必须秉承这个原则,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与感悟,使每一名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都能放飞心灵、张扬个性。作文命题尤其要坚持尊重学生个性的原则,使每名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例如“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 ,也是一种享受”这样的开放性题目就比较贴近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命题尊重学生的个性,能促使教师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改革理念,使学生乐学、善问、会听、敢议、能评,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四、选文要文质兼美
新课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德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根据这一精神,阅读题材料的选择一定要注重文质兼美,也就是一定要选取语言优美、可读性强而又富含教育意义的文章,在考查学生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心灵得到洗礼。以百色市中考为例,2014年的《孩子的爱》讲述了三代人的爱,故事生动感人又充满温情,能使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真挚,这样的阅读题材料就选得比较好。
考试命题注重选择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能促使教师明白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重要性,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兼顾语文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两个方面,既关注语文的工具性,又关注语文的人文性。
五、要突出地方特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试题应注意突出地方特色,以地域文化为题材,使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地理和民俗风情。与地域文化相关的试题能给考生一种亲近感,拉近考生与试题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作答过程中加深对本地的认识,激发他们对于家乡的自豪感及建设家乡的热情。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命题注意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能促使教师重视开发地方教材与校本教材,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发挥考试命题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引领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抛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成为课程改革坚定的支持者和践行者,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