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现状与对策
2015-07-02陈春丽
【摘 要】分析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针对民办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现状,提出四方面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 学生意识形态 教育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20-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中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使得民办高校在迅速崛起的同时,也受到一定的冲击与挑战,进一步影响到民办高校中学生的道德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如何更好地运用教育学的基础理论,来促进学生正确的意识形态养成,是我国民办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点问题。
一、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
(一)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低
现阶段,在我国的民办高校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能力低下的问题。很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与自信心,因而对前途与未来无限迷茫,甚至产生恐惧。实际上,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与普通的高校学生并不存在智力差别,但是教育管理体系的不同,造成民办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低下,学校管理技术存在的缺陷,使得民办学生的学习能力低下,部分学生只是为了来混个文凭而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造成迟到与旷课率较高,从而使得学校的校风受到一定影响。
(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
部分学生的自我观念过于强烈,使其过分注重自我需求的实现而造成了责任感的缺失,导致民办高校学生的道德行为与思想观念严重脱节。学生对自我价值的高追求使其在意识形态中严重缺乏奉献精神与责任意识,道德观念的薄弱与其自身所具有的敏捷的思维形成强烈的对比。虽然民办高校中的学生大多都具有良好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但是受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加上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不能完全将自身的道德观念体现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这就进一步造成了思想认识与道德行为的脱节。
二、民办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意识形态教育目标
我国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通常需要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培养目标。而长期以来,我国民办高校在进行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过程时,往往因为所制定的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而使教育活动没有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结构,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学校总是过分地倾向于向学生提出高标准、高要求,而对学生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反而缺乏重视,使得学校的意识形态教育活动缺乏合理性。同时,德育工作盲目地热衷于抓典型,进一步造成部分学生意识形态的不完善与道德伦理的缺失。
(二)对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视不够
我国大部分的民办高校所注重的教育重点是学生的就业问题,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其德育能力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一种“重技轻德”的教育模式,过分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对学生道德意识的教育与引导力量不足,造成意识形态的教育活动在民办高校中难以进行。加上学校中部分教师只管教书,把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工作完全推给德育老师,形成教书与育人相分离的现象,使得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更加难以开展。
(三)缺乏完整的德育队伍建设
尽管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国的民办高校也已经培养出了不少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且具备较强责任心的德育工作人员,但是由于民办高校的教育环境十分复杂,教育对象也具有明显的多样化,在新的形式与挑战下,许多民办高校的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并不完善,甚至呈现出明显的落后状态。与此同时,很多民办高校的教师都是刚毕业就登上讲台,缺乏充分的教育经验与成熟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不足使得教育队伍缺乏一定的稳定性。部分年级过大的德育教师因无法及时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造成知识面不宽,对知识的更新速度过慢,使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得不到及时而又有效的解决。
三、民办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对策
(一)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建设
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民办高校在进行德育队伍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努力提高对教育人员的专业化需求,通过制定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与科学的资格考核,力求从专业性较高的学校,引进素质能力更强的大学生,从而有针对性地形成优秀的管理队伍。其次,要更加注重对教育人员专业化素质要求的提高,重视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按照作风正业务精的工作要求,来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建设。完善德育队伍的人员考核评价制度,遵循竞争与激励的考评原则,将德育工作者的考核评估工作进行公开展示,确保其考评过程能够严格的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并为其建立起更具操作性的评估指标体系,从而有效地避免考评工作的主观随意性。同时,在必要情况下要对其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加强实践锻炼,使其能够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积累经验。
(二)提高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地位
“德育首位”指的是在民办高校的思想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始终将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并将其贯彻落实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这就要求其必须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改变传统的“重技轻德”的教育模式,把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制订出一整套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思想教育的全面化与科学化发展,通过开设各种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以及意识形态教育讲座,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的意识形态教育,把培养高品德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与教学目标,使得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德育首位的办学思想。同时,要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确保“德育首位”的教育理念能够得到充分的落实,并进一步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有效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等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
(三)制定正确的思想教育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了更好地实现民办高校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与养成,就必须努力探索出适合学生的品德教育目标。我国的民办高校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型人才的培养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应综合考虑民办高校中学生素质的层次性特征以及人才培养过程的特殊性,制定出真正适合民办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思想意识形态内容,并坚持分层教育的教育方法,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具体的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并进一步针对学生群体中所存在的差异性,实现普通教育与个别疏导的有效结合,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阵地,进一步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同时,要求教师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促使意识形态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并进行德育课程的开放式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理念,实现人生价值。
(四)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
从民办高校的建校阶段开始,就要求其必须努力强化党组织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核心地位。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民办高校的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就要求其必须进一步完善党组织体系,积极发挥党组织在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定期组织党员来进行党的理论学习,合理发挥行政系统的主体作用,确保其能够充分地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来做好行政管理工作,并进一步将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的计划中。在我国的各大民办高校中,往往都具备相应的学生会、共青团以及学生社团等群众组织,其自身拥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不仅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同时也是联系党组织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因而各大民办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会等群众组织的宣传与引导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促使其能够有效地通过自我教育来进行自我管理,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形态,树立起更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在我国的民办高校中,部分学生处于一种淡化主流的意识形态。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的正确引导与教育,能够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民办高校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漆小帝.民办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6)
[2]黄一玲,焦连志.“网络化生存”状态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与应对[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1(3)
[3]尹明涛.创新艺术院校党建工作 推进学生意识形态认同[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作者简介】陈春丽(1967- ),女,广西陆川人,在职研究生,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