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伴食官”逐出官场

2015-07-01

检察风云 2015年12期
关键词:庸官吏治黔西南州

自不待言,世人对贪官切齿痛恨,那么,对庸官呢,也是啧有烦言,道路侧目,因为他们手中握有权势却整日清闲,无所事事;或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或罔顾民生,只图私利;或不负责任,敷衍推诿;或徒托空言,摆花架子;或顶着官爵,尸位素餐。倘说“为官不为”是吏治的顽症,那庸官便是其典型的一个标本。

这里,不妨列举一则庸官“为官不为”的事例——

2011年年底公布的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郑州市上街区有1061处文物入选,时间仅过了三年多,如今保存下来的只有20%,其余均被拆除了。日前,《大河报》记者询问上街区文物部门领导有关这些文物的去向时,回答却是“三不知”:一不知1061处不可移动文物如今到底还保留多少;二不知那些被拆除的不可移动文物是由谁来拆除的;三不知有没有人因此被追责。文物部门领导如此昏昏然,竟对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事宜“一问三不知”,其“庸”得够极顶的!

在我国,庸官古而有之。史载:唐玄宗在位初期,有名副相叫卢怀慎。此人身居高位且不贪,却名声不佳。何以故?只是因为他在“不贪”的同时也“不干”,分管的政务,不是推就是拖,从不积极履职,毫无政绩可言。因此,当时世人给他一个绰号——“伴食官”。显而易见,即使在封建时代,人们对那些庸官也是打心底里不满的。《大清律例歌诀》云:“官员实无善政绩,自立碑词杖百应”。你看,在乾隆年间,庸官还算是犯法哩!我们共产党人没有任何理由逊于封建吏治。

时下,官场上的“伴食官”并不鲜见,“一问三不知”的庸官便是一个例证。暂且先不论其个人问题,诸如能力、素养、品行等,就机制而言,我认为在两个环节上明显存在着瑕疵,才使得“伴食官”有生存的空间。

一是任用选拔。按理说,领导干部的任用选拔必须是德才兼备,“德”讲的是干部的信仰、品德、清廉,“才”讲的是干部的能力、担当、实干,前者是干部防“贪”的前提,后者便是干部防“庸”的要义。现如今,各层级的干部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伴食官”,这显然在干部任用选拔的标准上出现了偏差,“德”降了格,“才”虚了位,而充斥其间的则是:或一味听话,盲目顺从;或拍马溜须,媚态十足;或不思“为先”,无过即功;或四平八稳,投机钻营;等。

二是监管考核。作为干部监管的一项程序,如今政府部门每年都会对机关单位的成绩和效果进行“绩效考核”,它对领导干部也是必过的一道坎,除了表明其清廉与否,还考量着“胜任”与“不胜任”。像郑州上街区文物部门及其领导“一问三不知”,庸碌不堪,究竟是怎样通过了每年的绩效考核的?倘若2012年对其考核,就发现了严重渎职的情形,立马惩戒,甚至“换帅”,岂会有如今1061处不可移动文物只剩下20%的悲剧?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如何对待“伴食官”,无疑也是当下吏治的题中之义。从去年开始,贵州省黔西南州尝试推出“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截止今年2月已有1334名不胜任现职干部被召回,其中包括处级干部59名。该州对存在12类“为官不为”情形的干部进行召回,不仅曝光,而且还要接受统一培训教育和考试,甚至参加军训,所有花销自费,如果跟踪考察仍不合格者将被辞退或解聘,丢掉饭碗。黔西南州“治庸治懒”的这一做法,已被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和贵州省委组工干部学院列为2015年重点课题加以系统研究。对庸官先给一个“回炉淬火”的机会,如仍不“成器”,将逐出官场,绝不姑息!

今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提出:“对于忽视民生、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要‘动刀子、‘出重拳,公开曝光,坚决追责!”是呵,改革大业岂可让“伴食官”有生存的空间?

图:王恒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

猜你喜欢

庸官吏治黔西南州
黔西南州安龙县“十四五”石材产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不做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
孙中山的吏治思想与实践
古代如何防止庸官贪官肆意妄为
秦汉魏晋时期的吏治与官德
治理庸官懒政需在制度上下功夫
况钟为官之道刍议
《语书》对于当今吏治的借鉴意义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推进会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