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与管理效率研究
2015-06-30滕朝晖
滕朝晖
摘 要:技工院校要加強内涵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和谐学校成员人际关系。本文对人际关系与管理效率理论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人际关系与管理效率的关系,指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有利于学校发展和有利于实现高效率的管理。
关键词:人际关系 管理效率 技工院校
在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因此技工院校要紧紧抓住机遇,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内涵建设,体现办学特色,和谐人际关系,提高管理效率。
一、人际关系与管理效率理论问题研究
1.人际关系的含义及其理论分析
人际关系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技工院校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的特殊形式,它主要是指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教育性。技工院校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教育学生进行的,因而技校人际关系首先是一种教育功能的关系。这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技工院校人际关系向着有利于教育学生的方向发展;二是技工院校人际关系的矛盾主要是通过教育来缓解、消除。
(2)纯洁性。技工院校人际关系较简单,有如下两个原因。
一是技工院校的教师大多能忠诚技工教育事业,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能敬业爱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是技工院校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的认知结构比较欠缺,但毕竟年轻,心灵比较纯洁,其内心是渴望上进的。
因此,技工院校成员人际关系与社会其他部门的人际关系相比,技工院校人际关系较简单。
2.管理效率的含义及其理论分析
管理效率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实施的各种资源过程的效应比率。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教学效率。它是学生的学习收获与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量在时间尺度上的量度。它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直接关联到教学观念。教学目标的全面、合理与个性化导向,是研究教学效率问题的前提。
(2)德育效率。就德育资源的投入是否能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和效益而言,衡量德育效率的高低有三个指标:耗费教育资源的多少、见效时间的长短、效果维持时间的长短。
管理效率的高低不仅是学校管理中各种因素和手段作用的综合反映,而且也是检验学校管理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准。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教育产业的产品产出周期长,但技工院校相对较快,一般在学生实习三个月后就能见分晓,即实习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与对岗位适应性等就能体现出管理效率的高低。
二、人际关系与管理效率的关系探讨
1.有利于调动学校成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
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才能增强学校凝聚力,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个体的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社会阅历、价值观、爱好的不同,人际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存在矛盾,甚至发生冲突,这就要求教职工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与相互尊重,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人际关系最重要的特点是情绪基础,在学校,若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人际关系良好,教师就会有安全感,从而情绪稳定、开朗,思维活跃,归属感、主人翁责任感和向心力增强,能形成强大的集体力量。一旦形成一种坚定的使命感,组织目标将与个人目标高度统一,使命感将成为组织成员的共同动力。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的一个反映侧面,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人际关系在教学中存在于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思想和行为的互动过程中;第二,人是有情感和意志的,师生关系是在教学活动中有情感、有意志的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交往关系;第三,人本身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也具有社会性。师生关系的好坏,主要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要求,进而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好恶程度、对学习的投入程度等。一般来讲,学生喜欢教师,相应地也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同时易于接受教师的思想,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去爱护受教育者”。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应该说大部分学生是热爱、尊重教师的,是想接近教师的,教师也要明确学校的教育成果最终是要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因此师生关系越好,教师和学生就越亲密,情感就越深厚,心灵就越相通,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就越高,就能向着教师所期待的目标努力,就能形成良好的校风,从而使学校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
2.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实现教育目标
技工院校的课程有文化课、专业课和操作技能课。但教育质量是由学校教师合力提高的,学校育人的工作是一个教师集体活动的过程。当学校人际关系处于和谐状态,教师相互支持,步调一致时,易形成合力,教育质量就较高。反之,人际关系紧张,教育质量不是内耗掉了,就是难以直接作用于学生。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信息交流的有效性,若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对教师有反感、厌恶情绪,就不愿接受其教育,教育质量就难以保证。技工院校的生源素质相对较差,学生文化课基础知识薄弱,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上课睡觉、吵闹、不交作业等现象依然普遍,而部分教师无法驾驭课堂纪律,感到力不从心,自然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学校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积极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这样,教师因为喜爱学生,和学生有深厚的感情,就会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以更大的热情对待教学,刻苦钻研业务,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而学生也会因热爱、敬佩教师,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并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此时,双方都感到与对方相处是轻松、平和、愉悦的,双方处于接纳状态,这样就为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相互影响,最终完成教育任务。
3.有利于學校成员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到技工院校学习的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水平,且部分学生属于后进生,受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影响较大,已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进技工院校的部分学生对专业、对前途认识不清,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自觉性差,是非观念淡薄。原以为到技工院校学习较轻松,但随着文化课、专业课、操作技能课学习的进一步深入,由于初中阶段学习基础差,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学生感到学习有难度,加上意志薄弱,畏难情绪与厌学情绪加重,于是就丧失了自信心。此时如果父母过多地指责、教师过多地批评,被同学或班级排斥,从而实际被排斥在集体和家庭之外,正当归属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冷漠感。这种冷漠心理可能会泛化到对各种事物的态度上,严重的就会产生心理危机、心理紊乱乃至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把握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现实中往往有些教师认为怀才不遇,能力未被领导欣赏、得不到重用而愤恨不平;有些教师认为学校制度不合理,奖金分配方案不合理而感到世道不公;有些教师认为荣誉是领导的,自己辛辛苦苦工作是为领导做的,于是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下降。这些教师往往易把情绪发泄到工作中,易迁怒他人,甚至不思进取,不钻研业务,导致学生考试成绩差,自然不受学生欢迎。领导若不及时与之沟通,这些教师或许会走极端。长此以往对教师本人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对学校发展势必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要积极为教职工创造对话、沟通的机会,把问题提到桌面上去解决。同时领导办事要有人情味,努力与教职工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样会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4.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学校组织,实现高效率的管理
只有人际关系密切、和谐,教职工认同感强,才会有组织的强大凝聚力,个人目标才会与组织目标相统一,才会形成集体意识,学校成员才能去追求组织目标。在这种合力的作用下,组织将变得更为有效。因此凝聚力是一个学校战斗力的标志。若人际关系紧张,互不信任,相互猜疑,安全感就会下降,加之有些教师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慢慢地就会变得压抑,不仅会影响心理健康,影响工作,还会萌发调离学校的想法。这时,学校组织就难以巩固,更谈不上有什么发展。因此在管理中应重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每个人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在管理中形成尊重、理解、信任的人文精神,营造团结、和谐、进取的组织环境,建立宽松、有人情味的管理文化。这样就为每个教职工个性心理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管理效率。
在管理的各种要素中,人是最根本的要素。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技工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吴志宏.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吴志宏,冯大鸣,周嘉方.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詹姆斯·库泽斯,巴里·波斯纳.激励人心 提升领导力的必要途径[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临安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