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
2015-06-30于一鸣
于一鸣
摘 要:新课程的具体有效实施来源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同时世界文化格局的多样性也构建并引领着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革新。多元文化主义从文化相对性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角度出发,确立了尊重文化多样性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尊重不同民族群体的文化平等权,在现如今的课程改革中应得以突出并加以重视。新的世纪,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有其自身的推动力,进一步促进了教育与音乐教育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1 传统与多元的文化思想需要求同存异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他指出:“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审美价值与属性所做出的判断称为审美评价。审美评价与审美主体的趣味、能力及理想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评价一种音乐文化的象征性,来自于人对事物的基本认知。从审美活动中得到审美评价并学会评价与判断,在多民族音乐文化当中具有一定的音乐教育价值。这不仅涉及到审美主体对音乐要素的认知能力,同时也是学生与教师对音乐欣赏作品内容感受能力的考验。通过对多元音乐文化知识的原始积累以及个人音乐欣赏趣味性的建立,搭建符合自身发展的音乐审美价值观是每个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该思考的方向。
古往今来,艺术作品种类繁多。有的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发展,也有许多地方是互相斗争的关系而存在。正因如此,教师更应该利用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性通过系统地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音乐审美习惯。这些年来,社会上流行着一些趣味低级,文化水准低级甚至是被冠以附庸风雅的音乐文化符号,这些格调不高、艺术欣赏水平不高的音乐,往往影响了一些学生善恶难辨、美丑不分,使正在成长发育的学生身处其中难以自拔,最终形成了他们对音乐艺术的歪曲理解。而那些艺术价值高优美的抒情歌曲却在学生面前变得索然无味,导致教学内容得不到有效实施。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评价力与判断力。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道德信仰与价值取向,帮助他们规范认知界限并养成明辨是非的价值取向标准。使他们主动认识音乐作品,明白当中影响一个人形成健康人格的意义。
2 多元文化背景下实施改革的对策
正确理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文化冲突,应通过教学实现中西文化的有效整合。首先应该明确传统文化发展方向,任何民族文化的变迁与发展离不开传统力量的支持,忽视传统文化的根源会导致民族文化缺失最终导致文化丧失的结局。中国的学校课程依附于传统文化有其自身的两面性,中国教育体制下的课程现代化进程不是简单的传统意义上文化的发展。现如今应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多元文化优势的有效整合。
新课程的提出应把当代教育理念贯穿到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新课程既重视人文精神,又重视科学中蕴含的象征性精神;既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内在性以及多元性、境域性,又重视对自然科学知识等客观知识体系的掌握。我们在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要强调人文情怀与综合素養的辩证统一性。倡导科学的人道主义并致力于发展的科学精神,力求达到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文化作为一种持续的社会现象经过不断变迁,社会不断地发展文化进程才能得到有效地创新和进步。文化应以全新的起点开始认识变迁,文化要素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立脚点要从传统意义走向现代意义。使之成为新文化的生长点,以传统文化富有生命力的合理内核为依托,必须避免造成自身的文化失衡问题。化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文化矛盾与隔阂,使音乐课程富有一定的多元文化特性,在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文化的自我特征。因此,在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用求同共荣思想来处理在实施课程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3 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
2003年国家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要求让学生“具有初步科学与人文素养”。首先,在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不应轻易忽视精神文化的搭建。作为音乐教师可以多途径开发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结合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人格魅力、等课程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不断提高学生人格品质与培养其自身的个性情操。同时,立足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我们不应该满足于教师目前的授课方式,要使教师脱离盲目应付的状态应该从实际出发研究切实有效地对策关注教师自身发展。
最后,我们要建立和谐统一的生态主义课程观。学校音乐教育应回归自然与生活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关联,通过这种整合与关联,不断加强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鼓励多重乐感的建立和创设文化背景的情感体验,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加以强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指导性观念。倡导人们重视自身通过接受音乐教育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这不仅要让学生理解音乐教育是什么,更应该让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最终实现通过音乐教育形成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寻求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当今的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世界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话题,我们要重视文化的区域性。中国的音乐教育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其教育根源的设定是处于建立在西方音乐文化体系位置之中,这不仅极大地限制了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还造成了一定的文化封闭。所以,音乐课程要立足于多元文化视野。改革必须要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找到自身发展之路。重新树立民族音乐教育观,以开放的思维围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体系展开研究。面对目前音乐课程的教学,使我国的音乐教育在不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充分吸取世界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此过程中使我们的音乐课程体系得到不断发展、巩固与提升。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发展之路在于它突破了文化领域的束缚,最终通过音乐教育去寻求人与社会及自然在课程体系上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刘启迪.学校课程的文化背景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7.
[2]胡定荣.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鲁洁主编.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75.
[4]靳玉乐.论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新理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5]熊和平.课程·知识·权力·文化——兼析我们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动力机制[J].教育探索,2005.